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2014年夏季,“城市看海“的状况陆续上演,受猛烈“端午洪水”的影响,湖南凤凰古城出现内涝:6月2日,衡阳持续强降雨致城市内涝…一在调侃学校水漫金山,小汽车变成潜水艇,地下停车场变成游泳池的同时,人们也深深地对内涝给生命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威胁,沉重地发出一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我们不能否认,极端暴雨灾害确实非“人力“所能全面掌控,但这不能成为回避问题的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查显示,2008—2010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市区内涝,发生3次以上内涝的城市有137个;2011年,对全国351个城市调研的结果表明,超六成的城市曾发生过内涝。  相似文献   

2.
首份内涝报告出炉据住建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另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2010年我国有258座城市受淹,其中大多数为暴雨内涝。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建设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面积随之也越来越大。原本用于疏水排水的人工河渠和天然湿地被占用,可用空间大面积缩水,极易发生城市内涝。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国有200余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事实上,城市内涝本身就是各种“城市病”集中体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迪华 《风景园林》2011,(5):158-159
2010-2011年两年时间里,我国南北方多个城市发生了严重内涝事件,城市水环境安全问题因此引起广泛的关注。通常意义上,涝是指"水过量造成积水",一般发生在地势低洼地方或者排水不畅情况下。城市内涝表面上是排水不畅造成的,实际上是因为"水倒着流"造成的。概括而言,有以下5个方面原因造成"水倒着流":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两个月,前几年频繁发生的"城市看海"现象再次发生,并且愈演愈烈,从南方逐渐发展到北方,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片汪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据2015年7月13日的电视新闻报道,已经有98座城市遭受内涝,全年数字应该在100座城市以上。今年的数据没有统计,但根据这两个月的频繁报道,与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夏季"到城市去看海"这一尴尬而又危机四伏的黑色幽默笼罩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地形的小流域单元减灾调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静  李梦婷 《风景园林》2020,27(1):110-114
近年来,中国诸多大中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武汉市作为城市内涝频发的典型城市,其建成区地表高度(20.0~24.0 m)大多低于外江常年所处的洪水位高度(23.9 m),在区域性暴雨条件下,极易引发内涝灾害。武汉由于其内涝典型性,2013年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2015年被列入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从城市内涝发生机理出发,以水文角度的小流域单元作为内涝风险区划的基本单元,利用小流域单元分析武汉市景观地形要素(地表高程、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与城市内涝积水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量算统计出小流域单元的内涝风险等级。基于此,提出武汉市小流域单元减灾地形调控评价。以武汉市作为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案例,以期为武汉市内涝缓解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具有典型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1.国内雨水灾害频发,损失不断加大2007—2017年,全国共计超过360个城市遭遇过内涝灾害,单次内涝时长超过12小时的城市数量多达60个,受我国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影响,多个城市暴雨、洪涝等灾害频发,沿海城市内涝问题更为严峻。此外,我国110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快速城镇化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城市用水问题日益突出。传统道路排洪困难,暴雨灾害发生频率高,给生态环境、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表1),社会各界对排水系统、节水方案提出质疑,认为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因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受到一定约束。为此,在立足我国水情现状和借鉴国外排水防涝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理应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人们享受到更舒适、便捷的生活。可是,城市内涝问题如今困扰着我国的多个城市。据了解,仅2015年全国至少就有超过150多个城市因暴雨洪水发生了内涝。从涉及的城市来看,既有一线城市,也有省会城市,同时还有一些相对偏远的县城也深受"城市内涝"的困扰。这既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也为人与自然相处的现状提出"警告"。而通过提升城市排水、调蓄能力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发展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8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城市为何总看海",再次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国已有98座城市曾因暴雨发生内涝受淹,"城市看海"似乎已经成了"通病"。《焦点访谈》指出,治内涝还得练内功,要强化顶层设计,城市建设要有长远意识和科学规划。在下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引发了全民对"城市良心"的拷问。城市内涝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那关系到民生问题的城市内涝该如何解决?解决城市内涝的根本是什么?政府在这方面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业内有关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希望他们的真知灼见对大家有所裨益,也作为本刊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施奠东 《风景园林》2011,(5):156-157
编者按:近年来,城市中内涝频发。一旦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无处可去,道路瞬成"河流",广场即变"湖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于此刻只能让人"望洋兴叹"。风景园林作为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内涝这一“城市病”面前,  相似文献   

13.
正1背景与现状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带来经济腾飞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供需矛盾的加剧,其中,人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据建设部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进行的调研,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总数的80%,内涝多具有  相似文献   

14.
鞠宁松  龚坤 《江苏建筑》2011,(Z1):90-93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普遍出现城市内涝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及内涝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国内外防止内涝的城市的成功做法,并对破解城市内涝难题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5.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最险要的荆江大堤旁,常面临着外洪内涝的威胁,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近年来受城市内涝影响很大。其内涝的主要原因有:城区地势较低,排水大多靠抽排出江、出湖;天然调蓄水体明显减少;城市化扩张迅速;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存在缺陷,设计标准偏低等。城市内涝治理关乎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全局考虑,从总体规划、综合利用以及法制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涝隐患。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1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在广州组织召开了首届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技术交流会。杨榕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气象原因外,我国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建设相对滞后、设施建设标准取值过低导致排水设施的排涝能力不足是多数城市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这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先进理念,展现创新技术.学习高效管理模式,就要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管理者再次聚焦城市内涝顽疾.破解城市之痛。  相似文献   

17.
城市摊大饼、交通堵塞;千城一面、文化断层;地下管网老化、城市内涝;"井盖门"、垃圾围城、水污染……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城市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外表光鲜的城市是不是"病"了?在关注城市外表的同时,我们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又知晓多少?城市建设是否只要"面子"就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为了"面子",在"里子"方面,我们欠下太多——这就是病因。以提升城镇质量为目标,以人为本我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治疗这个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胡嘉东 《风景园林》2011,(5):157-158
近年来,内涝就像季节性流行病,困扰着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内涝的本质不是水淹了城市,而是快速膨胀的城市因为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挡了水的道",妨碍了自然水的流通过程。深圳濒临南海,每年都会遭受暴雨、台风袭击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深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多个城市地区的内涝问题愈加严重,从而成为了继水污染及大气污染后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分析城市内涝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对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城市内涝控制以及排水管网规划的问题逐步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暴雨内涝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暴露了我国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不相适应的矛盾。海绵城市建设正是国家基于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