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透视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概况,包括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城市社会生态状况出现失衡;城市文化生态形态存在偏颇。然后,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发展模式、行为规范等方面深入分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楠  王波  曲长虹  胡滨 《城市规划》2022,(7):7-11+45
公园城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尺度的创新实践,相较于传统生态城市理念,更加突出城市公平共享、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提升民生福祉水平。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着公园城市正式进入到示范推广阶段。为了将成都市与四川天府新区在先行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生态文明时代下城市系统转型发展方案,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温和、包容、具有技术指导性的城市评价指数——公园城市指数,其最核心的部分是架构了“一个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的框架体系,以鲜明的价值导向,确保在多元化实践路径下公园城市不走样,以助力公园城市理念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言: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涉足今世和后代再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获取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和协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是时代的必然,注重“生态文明”是未来城市的发展特征。只有转变城市的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人类的居住模式也将围绕着“生态城市”这一主题而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归宿将走向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时代,城市的发展应该摆脱工业文明时代的负面影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应当积极将文明生态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文明生态城市理论能够为人们找寻城市问题症结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并提供系统的解决城市复杂问题的有效对策。文明生态城市必将成为21世纪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文明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并以南京为例,提出了其具体的建设文明生态城市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祝浩翔  秦华  王海洋 《中国园林》2022,38(6):109-114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 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的主题为城市生态 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主要就城市生态规 划理论的思考与深化,城市生态规划实践的 总结与发展、城市生态规划技术的应用与探 索这3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涉 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城市生态规 划问题、低碳生态研究与创新、绿色基础设 施评价的分析方法、生态实践智慧、城市生 态安全体系的构建途径等具体内容,扩展了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7.
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造成城市出现了五化效应与拥堵等众多“城市病”。生态城市作为一种综合兼顾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本文从生态工程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纲领框架结构,并提出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给出了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并探讨了生态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扬子江城市群,包含了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沿江八大城市,它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更是江苏省发展的精华所在。而本文以八大城市之一——扬州市为背景,具体研究了在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下的相关重要理论,主要围绕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目标、内容、评价体系、结果、结论等展开探讨,并给出建议意见,希望以点带面,为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也为扬子江城市群未来美好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方可  郭济朝 《门窗》2013,(2):198+204
文章首先指出当前国内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缺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考虑,进而揭示了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缺乏空间形态层面内容及其评价指标的弊端。最后提出生态城市的评价体系应加入城市空间形态层面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制定不同的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生态城市的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1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6月27日至28日在扬州召开,低碳生态城市仍是本届大会的中心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题为《复杂科学与城市转型》的主旨报告,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原则。2010年是我国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从宏观层面进行引导;有关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主题和理念逐渐清晰;各类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土木建筑》2011,(4):33-33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达良俊认为,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了从卫生健康、绿化美化、治污防灾到数字智能、节约低碳等多个阶段,在国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城市的建设应步入追求循环和谐的新阶段。针对我国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宏观层面上普遍存在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智慧城市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经济、文化、生态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着手,提出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探讨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对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结合撤市改区的历史机遇 ,从城市生态规划的角度出发 ,对广州市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多因子评价 ,得出土地的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度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针对市域和都会区空间生态模式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确保 2 1世纪广州从“云山珠水”向“山城田海”的跃升。并试图确立以生态优先的“山水城市”为价值取向的广州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2008第三届“中国城博会”计划于2008年11月在深圳举行。会议主题为建设生态城市.展示内容包括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科技、城市规划与建设风采、建设开发项目等,同期举办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中国城市公共安全论坛、全国城镇环境友好技术与能源开发利用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发展进程所累积下来的问题像绝症一般与我们的愿望对抗。生态修复与历史遗留,城市生态化与经济发展,文化生态与社会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城市的发展无疑是走生态化的道路。然而在社会生态方面却停留在较传统保守的层面,阻碍了城市文化生态的发展。城市生态文化与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活的融合能有效构建起城市生态文明。她的标示性、参与性与批判性可以带动社会各层面的认知,于社会属性推动城市生态化的深入建设,为构建未来城市生态文明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城市生态艺术就是其载体。  相似文献   

16.
1月17日,以“生态文明与和谐城市”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在北京全国政协会议中心开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创建和谐城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是城市品牌的最高境界,生态正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健康、和谐、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弛  姜芸 《四川建筑》2008,28(1):24-26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文中将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以构建生态城市为目标,采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水平评价体系及模糊评价模型,对成都市进行实例评价,得出对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水平的评价结果,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系统的规划,以土地、人口、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元素为主要组成,只注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现有环境的潜力与局限缺乏考虑.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如今许多城市规划者开始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必须回归到其特定的环境生态体系中,进而与自然生态结合,将城市与生态环境结合为一个生态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城市(Eco city)或绿色城市(Green city).  相似文献   

19.
郑斌 《福建建设科技》2014,(2):30-31,29
绿色建筑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绿色建筑体系难以有效的应用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其节能低碳的价值。本文通过借鉴绿色建筑体系的四大特点,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分布式能源系统、土地开发模式、城市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应对之道。希望能为城市生态规划思路提供研究依据,为建设实施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着改变.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新老建筑的空间布置、土地布置存在着问题,要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自我国提出"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后,人们愈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改造旧城中要重视改善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主要阐述城市改造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