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铁研究》2003,31(4):25-25
神户制钢和奥钢联正在联手开发弯曲性、焊接性和涂装性都比较好的超高强度汽车用钢板 ,其抗拉强度为 80 - 1 0 0kg mm2 ,以符合汽车制造厂实现车体轻型化从而达到降低油耗和减少大气污染的目的。预计明年 3月开始生产供应。此外 ,神户制钢还和日系汽车制造厂合作 ,共同开发汽车内和顶部骨架用的高强度钢板 ,以便在保证车体轻型化的同时确保汽车的安全性。预计 2年后提供给汽车制造厂使用神户制钢开发新型高强度汽车用钢板  相似文献   

2.
超轻汽车车体用钢热镀锌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超轻汽车车体用钢热镀锌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烘烤硬化钢、高强度IF钢、双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等热镀锌的生产工艺和性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汽车用钢铁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车身构造和所用材料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减轻车体重量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关键技术.因此迅速地开发出了汽车用钢产品.本文介绍了汽车车身、驱动系统、悬簧用高强度钢的最新研发动向以及高强度钢的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高强度钢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马鸣图  M.F.Shi 《钢铁》2004,39(7):68-72
对先进的高强度钢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先进的高强度钢的定义、范围、性能特点,高的应变硬化特性,成形性、回弹等,以及成形构件的性能,硬化增量及撞击吸能;最后介绍了这类钢的发展趋势和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强化汽车车体轻量化和防锈效果,更有必要将高强度钢板作为合金化熔融镀Zn钢板的基板。为了支持汽车车体技术的发展并满足上述要求,川崎制铁公司开发了各种强度水平的多种合金化熔融镀Zn(GA)高强度钢板。因往钢中加入了不阻碍镀层性的M0,即使在GA板的生产过程中也能获得M(马氏体)组织。结果成功开发出了表面质量优良的低屈服比型双相(dual phase)钢的合金化熔融镀Zn高强度钢板;利用低C当量(Ceq)设计开发出了焊接性优良的高屈服比沉淀硬化型钢的合金化熔融镀Zn高强度钢板;用钢的低P含量化,既保持了GA过程的高速化,又成功开发出了具有优良耐剥离性的合金化熔融镀Zn钢板。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汽车用薄钢板和硅钢片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指出对于薄钢板,应该尽量降低因提高强度而导致的成形性的恶化,同时论述了获得有利于车体轻量化的现代高强度钢所适宜的显微组织及其制备的物理冶金方法。讨论了混合型汽车电机铁芯要求的电磁性能,认为降低高频区的铁损非常重要,并可以通过钢的纯净化和织构的适宜控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汽车用高强度IF薄钢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利 《宝钢技术》1997,(1):58-61
高强度IF薄钢板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兼有高强度和良好深冲性能的汽车用钢板,它是在IF钢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固溶强化元素来达到高强度的,总结了这种钢中的合金元素对基板性能及热镀锌镀层的影响,另外还介绍了两种新型的高强度IF钢,结合宝钢设备的情况,分析了高强度IF薄钢板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由高强度板的定义,叙述了高强度汽车板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冷轧高强度汽车板IF钢和普通高强度钢板、冷轧TRIP钢、高强度DP钢、BH钢的研究状况和全球最大6家企业冷轧高强度汽车板品种的生产情况,对未来冷轧高强度汽车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最新高强度冷轧钢板[日]濑户一洋等1前言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迫使人们在减少CO2的排放量、降低燃料费用、减轻汽车车体重量方面作了很多努力。这一时期,高强度钢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加P的固溶强化钢、利用Ti、Nb等的析出强化钢、大幅度改善延展性的复合组...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开发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连锋 《钢铁研究》2009,37(5):58-62
先进高强度钢已经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汽车的减重、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前景。强度更高、成型性更好的新型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正在开发的新型先进高强度钢开发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述,并对下一代高强度钢的研究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黄晓艳  刘波 《炼钢》2007,23(2):50-53
随着人们对能源、环境问题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用材料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满足超轻型汽车发展的需求,开发了大量的先进高强度钢,如DP钢、TRIP钢、CP钢、TWIP钢等。简要介绍了这些钢铁材料,分析了它们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和生产工艺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CO2排出量和提高碰撞安全性,汽车车体必须同时具备轻量化、强度化,因此扩大使用了高强度钢板。高强度钢板在实现高强度化、轻量化的要求(即成本性能)方面无疑是一种优良的材料,可以认为,在今后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下,其使用将会日益增大,尤其随着对碰撞安全性的高度关心,其作用会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薄钢板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康永林  孙建林 《钢铁》2002,37(5):65-70,60
通过分析钢板强化机制,并结合国内外高强度薄钢板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就热轧和冷轧高强度薄钢板的组织成分特征、产品性能、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等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将有益于提高我国高强度薄钢板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高强度薄钢板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先进的高强度钢在汽车减重、节能、提高安全性、降低排放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在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超轻钢车身——先进概念车等项目上得到了应用和推广。简述了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的最新开发和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汽车板的现状 需求和发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板的质量性能发展状况,分析了汽车结构对板材的要求,钢所面临的挑战及在汽车轻量化中的进展,简述了超深冲钢板的超低碳、洁净化控制,新型高强度钢板和汽车用热镀锌钢板的最新进展,同时指出必须重视高强度钢板等新型汽车板的使用技术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近年来从环境问题出发,强烈要求减少汽车的燃料费用。为此推进了使用高强度化的钢板,降低板厚,使汽车轻量化。本文将对汽车用高强度热轧钢板进行分析。在汽车的一般部件中,底盘和车轮件等已使用高强度热轧钢板。例如过去曾使用软钢和440MPa级钢板或铸造件的部件,已开始使用590MPa级钢板的例子很多,甚至使用780MPa级钢板的例子也常见。  相似文献   

17.
新型汽车用高强度钢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凯  余际星  徐建兵 《钢铁钒钛》2006,27(4):53-57,62
对先进的高强度钢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几种高强度钢,如烘烤硬化钢、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等的原理、成分、性能特点以及目前的应用现状与开发进展状况.简述了高强度钢板在成形中所遇到的延伸凸缘性和弯曲成形性有所降低、回弹和弯曲开裂现象增多等问题,指出应把高强度钢板研究与对应的成形应用技术研究结合起来.还简述了国内外在高强度钢板上的研究方向,即在进一步提高强度、降低车重的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成形等因素,通过更多的新的强化机制来提高强韧性.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高强度汽车板热冲压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斌 《冶金管理》2009,(8):58-60
为适应汽车轻量化、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要求,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如高强度双相钢、TRIP钢等。高强度汽车板、尤其是超高强度汽车板在常温下的变形范围很窄。当前各大汽车厂生产车身及部件主要采用冷冲压法,采用此法冲压高强度汽车板时,冲压过程中需要的冲压力大且容易开裂,产生过量回弹。尤其是针对超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550MPa),冲压时这两项缺陷尤为突出。热冲压技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可以使冲压后的成品抗拉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汽车、机械装备、航空航天、船舶等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降低成本、提性减重、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各个行业为之努力而奋斗的目标,而高强度钢材是实现汽车工业产品轻量化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托。然而,随着汽车用钢强度的不断提升,氢致延迟断裂问题越发突出,已经成为阻碍高强度汽车用钢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介绍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热成形钢、双相(DP)钢、淬火配分(Q&P)钢)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氢致延迟断裂特性、机制和测试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冶金》2008,18(10):27-27
7月19日,马钢新区钢轧新开发的M170P1磷强化钢汽车板,在芜湖奇瑞汽车制造厂现场一次冲压下线成功,标志着马钢已具备研发生产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