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注射模设汁中,采用一模多腔方案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手段。多型腔模的浇注系统有自然平衡和非自然平衡两种方式。如果分流道、浇口及型腔的尺寸和冷却条件完全相同,则称自然平衡系统。在非自然平衡的浇注系统中.由于各流道到各型腔的分流道长度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调整分流道的尺寸,使塑料熔体能以相同的成形压力和温度,在同一时间充满型腔。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瓶盖注射模的抽芯机构和浇注系统,此模具的分流道分布是非平衡式,通过计算改变浇口的尺寸,在注射时能使塑料熔体同时充满型腔,解决1模多腔充模不满的问题,采用潜伏式浇口,该模具结构较简单且生产率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盖壳体形体要素分析,其具有凹槽、凸台和外观要素。盖壳体在注射模中竖立摆放,分型面设置在底面。若浇口也设置在底面,根据缺陷预期分析,塑料熔体为逆流填充而产生填充不足、气泡、过热痕、流痕和银丝等缺陷。因此,塑料熔体必须采用顺流填充,将模具潜伏式点浇口设置在盖壳体上部。如此,上述缺陷复不存在,并能满足外观要求。注入潜伏式流道的塑料熔体,借助顶杆上的点浇口进入模具型腔。依靠拉料杆可将主流道中冷凝料拉脱模,应用顶杆可顶脱分流道和潜伏式流道中冷凝料。在顶杆顶脱盖壳体的同时,使得附在顶杆中的点浇口冷凝料能自行掉落。该浇注系统缩短了浇注系统的长度,避免了使用热流道,这种浇注系统和脱模结构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第四讲 注射模流道系统的交互设计 为了使注射机喷嘴与注射模内每一个型腔相连通,必须设置流道系统。图4.1示出一个四型腔模具的典型流道系统。从图中可见,流道系统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组成。由于主流道和冷料并较容易设计,本讲中我们仅讨论注射模CAD技术在分流道和浇口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浇口是注塑模中横流道与型腔之间的通道,它的截面积在整个浇注系统中比其它任何部分都小。浇口采用小面积截面有下列五个原因:1.塑料在型腔中注满后,浇口应迅速冷凝,以免热料因注射压力减压而回流和塑件产生缩痕;2.使浇口切除方便,如应用隧道浇口的注塑模,出件时浇口与塑件能自动剪切分离;3.浇口切除后,务使在塑件上残留的印痕达到最小;4.对多型腔的注塑模,有助于在注塑时塑料均能注满型腔;  相似文献   

6.
U形扣注射模结构设计并不算复杂,由于该注射模结构对于多型腔排列布置没有规避浇注系统的禁忌,造成成型的三分之二的U形扣产生了填充不足和缩痕等缺陷。对于多型腔分流道长度不等的型腔排列,是需要反复计算浇口的平衡值,通过改变浇口截面和浇口长度的计算,并以计算数据为依据进行反复的浇口修理,以便达到塑料熔体流量的平衡,但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该案例就是一种警示,对于多型腔注射模的排列布置,一定要注意浇口截面的平衡值的计算。若在制订模具结构方案就注意到多型腔的排列布置浇口的平衡性,采用了等分流道长度的排列布置,就能完全避免浇注系统布置的禁忌。  相似文献   

7.
1 多杈分流式浇注套的结构多杈分流式浇注套 (见图 1)由多杈分流体 ,加热保温套、上下固定组件和密封件组成。图 1 多杈分流式浇注套结构1.模板  2 .保温套  3 .下法兰  4.多杈分流体5 .下密封  6.加热器  7.下固定板  8.底板9.耐火砖  10 .浇口  11.上密封  12 .下模在高温金属液沿升液管上升充型的过程中 ,由模具底部的多杈分流式浇注套将金属液分流 ,并将金属液平稳地分别送至分布在铸模内的各个浇口内 ,同时多杈分流式浇注套内的高温金属由于加热保温套的保温作用 ,使之始终处于液态 ,可保证系统内压力的传递和铸件的顺利脱模。由此达到实现多浇口充型和多通道对铸件补缩的目的。2 多杈分流式浇注套设计的若干问题2 .1 多杈分流体的设计多杈分流体是该结构的主要零件 ,其形状和尺寸是根据底模上铸件的浇口位置和数量而确定的 ,杈口的中心应分别与底模浇口中心相对应 ,见图 1。多杈分流体上端面可做成封闭式 (留出杈口 )或开口式两种。根据工艺要求 :金属液充型后底模中数个浇口应在同一时间内有相同的凝固长度 ,因此底模直浇口直径应随其中心距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多杈分流体杈口内热节圆直径应为浇...  相似文献   

8.
以一个具体塑件为例来介绍大型网格状薄壁塑件的注塑模设计及成型有关工艺分析和计算。用流动分析软件Moldflow对产品进行注塑流动分析,以便设计最佳的浇注系统。对塑件上有相配合的部位尺寸进行了一些模具型腔尺寸公差计算。最后给出了模具总装配图,该模具结构主要特点是采用三板式点浇口自动脱落浇口形式,型腔采用复合结构,产品脱模采用多推杆一次顶出。  相似文献   

9.
阎亚林 《模具工业》1992,(12):32-33
<正> 浇注系统是型腔模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好的流道设计不仅能使制品获得优异的质量,满足生产要求,同时还能使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并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国外模具的浇注系统除了能独立地应用某种典型流道、浇口外,还往往灵活巧妙地混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典型流道、浇口;或者采用由两种类型的流道“嫁接”,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一、塑模浇注系统的重要性塑模中除压缩模外,注塑和挤塑模都有浇注系统。所谓浇注系统,对于注塑来讲是从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通道,对于挤塑来讲是从加料室出口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通道。普通浇注系统由主浇道、分浇道、浇口、冷料穴和排气槽等几部分组成。塑模设计的关键是结构的合理性,浇注系统则是模具结构设计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刘毅 《模具工业》1991,(1):14-23
介绍了一种简化热流道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在热流道外加一小段冷流道,并采用点浇口进料方式。这种热流道系统可称之为内直浇口式热流道系统,它提供的好处可达到完全无流道系统的90%,对加热器及其温度控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制造容易,所以很有实用价值。这种流道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多点浇口、多型腔模具和大型塑件的低压注射,塑件变形小,多型腔的浇口容易平衡,不存在料把的脱模问题,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模具工业》2021,47(5)
针对注塑机舱门散热器后盖的注射成型,设计了双浇口两板式热流道注射模,浇注系统采用热流道+普通流道进行熔融塑料的输送,使用潜伏式浇口提高熔体流动前沿温度,解决了型腔中格栅充填困难的问题,脱模机构采用简化型斜导柱驱动侧滑块对侧孔实施抽芯脱模,模具中采用二次推出结构解决了塑件深筋位及螺钉柱脱模困难的问题。实践证明:模具结构简单实用,动作可靠,可为同类塑件的注射成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注塑模浇注系统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浇道浇注系统两大类。本文利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M.1和Turbo C建造了一个普通浇注系统设计的专家系统。对型腔配置、浇口类型、浇口位置、分浇道断面形状的选择和确定采用CM.1。而浇道、浇口、冷料井的尺寸设计与图形显示采用Turbo C。本文针对14种不同制件和9种不同浇口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利用CM.1与Turbo C的接口,成功地完成了CM.1与Turbo C的调用。  相似文献   

14.
印仁贵  高星明 《模具技术》1991,(4):16-22,15
2.分浇道的设计分浇道是指从主浇道的末端到浇口为止的塑料流道,单腔模中一般不开设分浇道。对分浇道的设计有以下各方面的要求。 (1)塑料沿分浇道流动时,要求通过它尽快地充满型腔,流动阻力尽可能小,压力损失尽可能少,对热塑性塑料来讲,热损失也应尽可能小,因此分浇道应尽可能短。据有人实验表明,在注射聚苯乙稀时,流道长度增加一倍,压力损失35%。一般分浇道的长度,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运用Moldflow分析软件,对注塑件-香皂外壳组合型腔进行流动平衡分析.首先对香皂外壳进行浇口位置分析;然后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创建浇注系统进行填充分析;最后以填充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了流动平衡分析,并据此调整优化了浇注系统的尺寸,使塑料熔体能基本上在同一时间填充满型腔,实现型腔压力分布的均衡,从而达到了塑料熔体流动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动模拟的注射模流动平衡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流动模拟自动实现多型腔注射模流动平衡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在流道和型腔布置设定好后 ,根据流动模拟软件的输出结果 ,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优化的流道和浇口尺寸  相似文献   

17.
张平  孟玉喜  季卫兵 《模具制造》2010,10(11):64-67
通过一款1线插头护套的设计,系统阐述了1模16件的模具设计中,为减少浇注系统产生的工艺废料,把浇注系统的设计由型腔平衡式改为型腔非平衡式布置的形式,再通过平衡浇口值BGV的计算,调节各浇口的尺寸,使得各浇口的流量与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实现浇注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多型腔注射模浇注系统 CA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强  鲍家福 《模具工业》1997,(11):13-16
介绍了一种注射模浇注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分析了典型的多型腔模具非平衡布置的人工平衡条件,引入了“型腔系数”的概念以描述熔体在各级分流道中的体积流率的分配关系,并给出了流道尺寸的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镁合金齿轮箱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型芯、动模型芯、相对应的动模和定模及设置在动、定模分型面上的铸件浇注系统,所述的浇注系统包括浇口、主流道和分流道,分流道与型腔连接处设有内浇口,主流道呈“U”字型结构,主流道的截面积从“U”字型开口端向浇口端逐渐增大,分流道为若干个,截面积各不相同,间隔连接在主流道的底部,其厚度小于主流道厚度,分流道厚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分流道长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能减少压铸缺陷,提高压铸件的成型质量,产品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在压铸型设计中 ,合理的浇注系统的设计是生产优质合格压铸毛坯的先期保证。国内在压铸型浇口设计中 ,一般采用单一浇口的设计思路 ,尽量避免或很少使用多浇口工艺。本文就多浇口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探讨 ,CA 4 88水泵体和水泵座就是多浇口工艺实用性的例证。单一浇口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不易形成紊流和卷入气体 ,有助于提高铸件的内在质量和铸件致密度。这符合传统的理论 ,但也有其局限性 ,因为合理的浇注系统不仅仅反映在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和型腔中的流动状态 ,还必须考虑到金属液进入型腔中的位置和方向、浇注系统的结果和尺寸、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