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银根-额济纳裂谷盆地群凹陷结构样式及对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启林    杨占龙  关银录  卫平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5):559-563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裂谷盆地群各类典型凹陷结构样式的研究,指出研究区发育单断型和双断型凹陷,单断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单断断阶式、单断断槽式和单断断超式,双断型主要为双断地堑式。通过对白垩系和中下侏罗统2套构造层关系的研究,指出单断型凹陷可划分为单断叠置型和单断迁移型2种。认为不同结构样式凹陷烃源岩的展布和保存条件不同,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中心的次级“洼槽”控制;继承性发育的凹陷烃源岩条件最好,可与缓坡带多级断阶带的局部构造圈闭、缓坡带的超覆砂体形成良好配置;迁移型凹陷的烃源岩常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与地层不整合圈闭可形成较好配置;单断型凹陷缓坡超覆带是形成地层油气藏的最有利带,缓坡多级断阶带是构造油气藏的最有利带。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地震、钻录井、地化等资料,对冀中坳陷洼槽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类型洼槽沉积充填和地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评价了不同洼槽生烃潜力,探讨了洼槽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共发育29个洼槽,根据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可划分为早期型、继承Ⅰ型、继承Ⅱ型和晚期型等4类,不同类型洼槽沉积充填差异悬殊,生烃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继承Ⅰ型和继承Ⅱ型洼槽控制了富生烃洼槽的发育,进而控制了主要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研究区洼槽地质结构类型多样,可划分为单断断超式、单断反转式、单断断阶式和双断地堑式等4种类型,洼槽结构控制油气运移主要方向,形成5种类型油气富集带,其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综合洼槽沉积、结构及生烃潜力研究,预测出研究区7个富生烃洼槽及其12个有利油气富集带,为洼槽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二连盆地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油气勘探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二连盆地通过 2 0多年的勘探 ,建设了一个年产原油 10 0× 10 4 t新的含油气区。同时 ,加深了对该区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二连盆地是由许多具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的小型湖盆组成的盆地群。这些小型湖盆群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类型。根据二连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 ,回过头来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如何进行油气勘探 ,提出了 4个勘探方向 :首先应选择坳陷背景上的、山前平原型的、沉积稳定型的、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大而深的单断断槽式凹陷进行油气勘探 ;单断断槽式、单断断阶式的凹陷以中央构造带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 ;单断断超式凹陷首选斜坡构造带上的鼻状构造 ;单断反转式凹陷要以勘探构造—岩性等复合型油气藏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洼槽”控油规律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据洼槽的沉积演化、结构类型、生油条件、成藏模式、含油现状和勘探成效,对二连盆地33个凹陷以洼槽为单元分类评价.初步建立了5种洼槽式样,研究了不同类型洼槽的控油规律.指出洼槽的沉积、构造同性严格控制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展布①,断槽继承型洼槽成藏条件最好,勘探成效最高,断超继承型和断槽过渡型大中型洼槽成藏条件较好,其中央断裂构造带和斜坡带是有利聚油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属近期油气勘探和储量接替的主要洼槽.  相似文献   

5.
开平凹陷已经证实为生油凹陷,但经过二十多年勘探没有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凹陷形成机制复杂、石油形成条件不清、油气运移聚集方向不明是制约勘探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围绕这3个关键问题,开展了构造解析、沉积分析、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等方面研究。研究认为,开平凹陷为中—小规模的拆离型凹陷,具有低角度正断层系、多期次岩浆活动和拆离上叠洼陷等典型拆离特征;开平主洼历经裂陷I幕的断陷和Ⅱ幕的拆离作用,形成了“中间深、两侧缓”洼陷结构,将来自凹陷南北两侧隆起的三角洲粗碎屑卸载于主洼两侧的断阶带和洼陷,使主洼发育规模半深湖亚相烃源岩;烃源岩的TOC含量与C30 4-甲基甾烷关系图版指示主洼发育优质生油岩,石油资源量为5.7×108m3;南部断阶带的泵吸作用可为洼陷南部石油运移量增加约30%,突破了前人基于分隔槽认为向南部断阶带运移量有限的认识;断层相关泥岩的“脆-韧”性分析表明,3 600 m以深脆性泥岩发育,脆性域内断层易于输导,3 600 m以浅韧性泥岩发育,韧性域内的断层易于封闭,开平凹陷主洼内断层垂向运移油气的顶板为恩平组下段—文昌组上段...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为中生代具有"早断晚拗"二元结构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深层断陷众多,勘探程度低,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接替领域。在徐家围子、长岭等深大断陷已经实现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发现了规模储量,但其他断陷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大的发现。近期双城断陷石油勘探的突破进一步证实了断陷期油气勘探的潜力。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断陷的油气聚集与分布明显受控于断陷结构。根据双城断陷不同地区的构造特征,将双城断陷结构划分为中央断垒式、中央断堑式、单断断槽式、单断双槽式、单断多阶式和单断箕状式共6种模式,并相应构建了7种成藏模式,指出中央断裂潜山构造带、斜坡断裂潜山构造带、陡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走滑背斜带是四大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是有利勘探靶区,其中断背斜、断块、断鼻和潜山圈闭是有利勘探目标。针对这些有利的构造带应采取多层系、多目标类型的立体勘探思路,主攻中央断裂潜山构造带,实现规模发现;甩开勘探斜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陡坡断裂潜山构造带,实现新区带的突破;探索岩性地层油气藏准备接替领域,实现勘探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丰凹陷陆丰13洼是珠江口盆地重点研究区域,发育多构造层的复式地层结构。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并结合新钻井获得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紧邻富生烃洼陷油源供给充足、由断裂和砂体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以及复式地层结构形成多套成藏组合是陆丰13洼复式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陆丰13洼具有"一源多储,立体含油"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洼低凸起、近洼斜坡和洼内中央背斜等3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表明,不同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含油层位、输导体系、油藏类型、原油类型、运聚模式等有着明显差异。以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下一步勘探应主攻近洼斜坡带古近系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和洼内中央背斜带两翼构造圈闭,而环洼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剩余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陆丰凹陷陆丰13洼是珠江口盆地重点研究区域,发育多构造层的复式地层结构。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并结合新钻井获得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紧邻富生烃洼陷油源供给充足、由断裂和砂体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以及复式地层结构形成多套成藏组合是陆丰13洼复式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陆丰13洼具有"一源多储,立体含油"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洼低凸起、近洼斜坡和洼内中央背斜等3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表明,不同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含油层位、输导体系、油藏类型、原油类型、运聚模式等有着明显差异。以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下一步勘探应主攻近洼斜坡带古近系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和洼内中央背斜带两翼构造圈闭,而环洼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剩余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赛中洼槽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赛汉塔拉凹陷是典型的单断断槽式凹陷,在构造油藏勘探步入低谷的情况下,提出转变勘探思路"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大胆设想,通过重新处理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体系域研究、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和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选准有利目标取得成功;其洼槽带的油气成藏条件仍然受控于构造背景、油气资源和沉积砂体分布;其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洼槽带具有构造背景的部位;油藏类型以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透镜体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地区油气分布零星。油气成藏受主干断裂、烃源岩类型、生烃期次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3种成藏模式:深层地垒带以石炭~二叠系为烃源岩,聚集早期(早第三纪)煤系生成的气形成古生新储煤成气藏;复杂断阶带发育反向正断、屋脊状圈闭,形成多期反向断阶油藏,具有反向断块成藏、高点富集的“一把刷子”的成藏特点;近洼斜坡带构造简单,临近油气源,但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差,聚集晚期(晚第三纪)葛岗集洼陷生成的气形成斜坡带深层湿气藏。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缓坡带构造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断块油气田》2005,12(3):22-24
对济阳坳陷缓坡带地区进行构造分类研究,提出以基底断裂发育程度、后期活动与下第三系同沉积断层的组合特征作为断陷盆地缓坡带类型划分标准的“成因-结构”分类方式,将缓坡带划分为单断型与双断型缓坡带两大类以及坡折式、断阶式、垒堑式和半地堑式缓坡带4种类型。结合每一种类型的缓坡带形成的地质环境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出4种不同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孙兆元 《石油学报》1989,10(4):19-26
在青藏高原南南西统一应力场作用下,三维空间展布的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十分发育。北西西向隆、坳相间带,被北东东与北北西向两组共轭扭压带所交接,形成了复合断隆、断陷带。在此格局下,西北部形成左行斜列盆地带,东北部形成四条右行斜列盆地带,于两带之间形成了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这种格局对柴达木盆地内部的各级构造单元育着控制作用。本文按其断裂组合的交接情况,分为五种断陷类型,其中以三、四组断裂形成的历史复合断(坳、凹)陷最有利于生油。断陷形成的早期多在盆地边缘,而后随着沉降向中央迁移,生油中心亦随之迁移。与生油断(坳、凹)陷相关的扭压带上所形成的隆起有利于聚油。同时总结了六种断裂构造油气藏类型,并阐述了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对我国西部压性区油气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探讨油气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NW-SE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N-S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积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歧口凹陷4种成藏模式,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和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松辽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1)断陷持续快速沉降,且周边断陷阻隔了盆缘大型物源,使之发育继承性大型深水、半深水湖泊,形成巨厚烃源岩系;2)在早-中燕山期的强烈走滑拉张时期,发生强烈走滑拉分作用,引发盆地火山活动及快速深陷,发育深水、半深水湖相泥岩夹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由此形成火山岩、砂岩两类储集体;3)在断陷形成后,仍继承性快速沉降,披覆坳陷层系多套具有异常压力的巨厚湖相泥、页岩系,使断陷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并使断陷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封盖条件;4)后期稳定沉降,未发生强烈抬升,区域盖层保存良好,从而具有良好的气藏保存条件;5)基底深断裂在晚白垩世活动性明显减弱,对天然气藏的破坏明显减小。主要深断陷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在箕状深断陷生烃中心周缘发育的缓坡坡折带、坡垒带及陡坡坡折带上的一批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构造与地层超覆尖灭、岩性复合圈闭之中,其中两个深断陷之间的隆起带是大油气田最有利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5.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惠民凹陷西南斜坡是一长期发育的稳定斜坡,其上发育不同产状的基底断层,构成复杂的断块构造。早第三纪断陷阶段,断裂强烈活动,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晚第三纪、第四纪,大多数断裂均停止了活动。运用泥涂抹系数,对夏口断层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夏口断层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界,之上封闭性好,之下封闭性差。这一特征决定了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以上层位的油气无法穿过夏口断层,只能在断层上盘形成聚集;以下层位的油气却能穿过夏口断层,进入到西南斜坡。因此,西南斜坡的油气勘探重点应放在沙河街组四段及以下层位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发育了既相互分割又有成因联系的断陷群,多具有生烃能力。以十屋、长岭断陷为例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断陷群的天然气成藏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天然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大型构造带与沉积相带的配置关系及保存条件。深层系天然气的两期成藏,分别是登娄库期和嫩江期,晚期成藏是关键。中-高生烃强度区内的大型构造带对油气聚集成藏至关重要。大型构造带内的有利储集体和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局部富集;但由于缺乏邻近烃源岩的区域性盖层,保存条件不甚理想。烃源、构造、沉积、保存因素的互相配合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十屋断陷中央构造、东部秦家屯走滑构造、北部超覆尖灭复式油气聚集带及长岭断陷东部斜坡区东岭复式油气聚集带、中部低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是勘探的重点目标,长岭断陷西部陡坡区大型水下冲积扇是潜在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和浅层断裂系统(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发育逆断层,易形成冲起构造;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发育正断层,一般形成地堑、地垒。断裂呈现多种平面展布样式,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构造格局。断裂在剖面上呈现以正反转构造为主的叠加构造组合,在平面呈现冲起构造组合。腹部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配置关系良好,深层先存断裂作为油源断裂,三叠纪末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将深层断裂系统和浅层断裂系统相连接,使油气以深层断裂、不整合面为通道,运移到浅层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圈闭中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萨力阔坦东断垒带与轮南凸起、草湖凹陷在区域上属于同一含油气系统。钻探结果显示,在这个系统中的一些断垒带上,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三叠系和石炭系内部都有油气发现(如桑塔木断垒)或很好的油气显示(如C2井所钻的小干湖断垒)。萨力阔坦东断垒带目前尚未实施钻探,通过与轮南桑塔木断垒带的诸如构造、埋深、地层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的仔细对比,发现二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因此认为该断垒带在三叠系和石炭系地层中可能富含油气。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以西分布一系列断陷盆地,已经发现数十个油田。从断陷盆地群的构造演化与受控机制出发分析各断陷的分布特点和类型,在分析成藏要素及其组合类型基础上研究油气成藏模式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以西断陷盆地群在平面上展现为3个带状弧形,断陷有单断、双断和组合式3种样式;大多数断陷具有中等—好烃源岩,储集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另发育变质岩、火山岩等储层,除了常见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外,断陷中还发育变质岩、火山岩油藏;断陷成藏期在晚白垩世及古近纪,富烃洼槽控制油气时空分布,特殊储层具有形成大油田的有利条件,存在多个小而肥的凹槽,且稠油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具相似含油气系统的断陷是今后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