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延吉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吉盆地在晚华为西期白岗质花岗岩为主的基底上广泛接受了以白垩系为主的中新生代沉积,最大厚度3900m。该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和圈团条件。下白垩统大砬子组最厚达2000m。其中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转化程度好,是好—较好生烃岩;砂层占地层总厚50%以上,是物性较好的储层;泥岩段横向分布较稳定,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圈团类型主要为岩性、地层圈团,其次为披覆构造和断块圈团。盆地主要勘探目的层是大砬子组,有利远景区为朝阳川凹陷,其次为清茶馆凹陷和德新凹陷,有希望获得中小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2.
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混源实验,混源理论图版及其应用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苏北盆地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的现象比较普遍。选择S7 井典型成熟油与T6 井典型未熟油,将它们按质量百分比混合进行混源实验,以验证混源对族组分、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参数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勘探发现的“未熟油”, 其正构烷烃的主要来源仍是干酪根生成的成熟油。计算了成熟度参数C2920S/(20S+ 20R) 、∑nC15 + /∑ααα甾烷C27 ~2920R及饱和烃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差异。根据油气初次运移及二次运移对地球化学参数影响较小的特点,用排烃条件较差的油源岩自然演化的样品数据代表原始的不同成熟度原油,进行某一特定未熟油与不同成熟度原油的理论混源计算,绘制出理论图版。应用该图版,可计算各油田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比例,还可分析成熟油的最大成熟度、油藏成藏时间、生物降解及油气运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4.
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未熟油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发育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下段2套未熟-低熟烃源层,以南屯组暗色泥岩最好,有效烃源岩厚度最厚可达360m;其次是大磨拐河组下段暗色泥岩,有效烃源岩厚度可达172m,其生烃能力与南屯组相当.南屯组暗色泥岩沥青“A”平均0.2798%,沉积环境以咸化-半咸化湖泊相为主,生物标志物萜烷系列中γ-蜡烷含量高,β-胡萝卜烷含量高,甾烷系列中重排甾烷含量低,这是水体咸化的标志,饱和烃色谱Pr/Ph<1,热解IH≈500mg/g,H/C原子比≈1.3,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均达到了形成未熟油的条件.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普遍较低,Ro多<0.55%,正处于未成熟中晚期-低成熟早期.但是,排烃能力相对较差.南屯组未熟生油强度变化一般在(1~4.5)×106t/km2,具备了形成中小型未熟油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未熟油的早期生成及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Б.  ОК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9,10(1):37-41
通过研究指示石油成熟度的两种生物标志物-甾烷和萜烷,揭示了未熟油的早期生成及其条件,早期演化阶段可以生成未熟油,这种生物过程发生在有机质本身富含类脂沥青的那些地层,在新生代硅质层,这种类脂沥青是一种含沥青质的细菌一植物成因有机质,而沥青是由浮游植物的类脂质和细菌脂质形成的,后两者中则含有大量的杂元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指示石油成熟度的两种生物标记物――甾烷和萜烷,揭示了未熟油的早期生成及其条件。早期演化阶段可以生成未熟油,这种生油过程发生在有机质本身富含类脂沥青的那些地层。在新生代硅质层,这种类脂沥青是一种含沥青质的细菌―植物成固有机质,而沥青质是由浮游植物的类脂质和细菌脂质形成的,后两者中则含有大量的杂元素(硫和氧)。树脂―沥青质可溶络合物是液态烃的主要生源。  相似文献   

7.
藏北措勤盆地油气生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藏北措勤盆地的沉积,构造,地球化学特点,分析了不同烃源岩的油气生成特征,综合评价认为:沉积,构造的演化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空间展布。上、下古生界主要为碳酸盐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不发育,生烃潜力有限,下白垩统发育碳酸盐烃源岩和泥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适中,为措勤盆地的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大,措勤盆地东北部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有机地质大分子结构与未熟油生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未熟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资源。从有机地质大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对有利于改生成未熟油的地质大分子的结构特征;首先是应包含有丰富的长链脂族结构,以亚甲基碳含量为参数;同时从分解能与活化能的关系,用动力学参数阐明了大分子中包含有一定的数量弱交联键的重要性,这些弱键主要包括由杂原子构成的脂族硫碳键,醚键和酯键,以及烷基与芳环相联的β位键等,并分别评价了这些结构参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江盆地白垩系发育大砬子组和长财组两套烃源岩。通过对烃源岩及原油进行常规有机地化分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测试,研究了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油源关系。有机地化分析表明,其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Ⅱ1-Ⅱ2型有机质,低成熟-成熟。大砬子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长财组次之。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白垩系部分烃源岩和原油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长财组烃源岩可分为3类,第Ⅰ和第Ⅱ类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为主,为偏氧化的淡水和微咸水沉积,第Ⅲ类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丰富,为咸水环境沉积。大砬子烃源岩为咸化的还原环境沉积,生烃母质为混合源。经油源对比表明,长财组下段原油来源于长财组第Ⅰ类烃源岩,长财组上段原油来源于第Ⅱ类烃源岩,而偏还原的大砬子组原油来源于大砬子组上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11.
白音查干凹陷西洼低熟油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西洼白垩系低成熟原油主要见于埋深小于1000m的都红木组都一段,与同地区成熟油的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但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西洼白垩系低成熟原油的正构烷烃中奇偶优势明显,Pr/Ph值多小于0.6,Pr/nC18值大于2.37,C2920S/(20S+20R)值小于0.3,C29ββ/(ββ+αα)值小于0.35,C3122S/(22S+22R)值小于0.5;ααα-20RC27/C29、ααα-20RC28/C29比值及碳同位素特征均显示,凹陷内成熟原油与低成熟原油来自相同的油母质.低熟油成藏具有早生、早排、成藏期晚、运移距离短等特点,断裂是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低熟油气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扇中.图5表3参5(赵广珍摘)  相似文献   

12.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液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者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拓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白垩纪为主生烃停止期;三工河组砂岩溶蚀孔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101-130℃,与侏罗纪晚期三工河组储集层温度相当,表明这些包裹体主要是侏罗纪晚期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主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储集层自生伊利石的K/A同位素年龄分布主要为170-140Ma和120-100Ma,第一期反映侏罗纪晚期的成藏作用,第二期与白垩纪油气藏的破坏作用有关。三工河组原油、八道湾组原油aaaC29甾烷20S/(20S+20R)比值平均为0.49和0.45,C29甾烷ββ/(αα/ββ)比值平均为0.46和0.40,表明原油生成和成藏时烃源岩的R。值约为0.7-1.0%,与生烃凹陷八道湾组烃源岩在侏罗纪末的成熟度相当;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51-80‰--41.53‰,成熟度比原油列低,形成时间更早。综合分析认为,焉耆盆地曾发生两期成藏作用,第一期是侏罗系埋深最大的侏罗纪晚期,为主要成藏期;第二期是侏罗系二次埋藏的第三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油地化特征分析,明确了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油层低熟油层低熟油油源及油藏分布规律。该地区的黑帝庙油层低熟油相对密度、饱和烃含量高,沥青质含量很低,饱芳比高;正构烷烃OEP值平均为1.34,Pr/Ph值平均为1.53,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较低,甲基甾烷和重排甾烷不多,三环萜烷含量低,正规甾烷呈“V”字形分布,以ααα20RC29甾烷为主,表明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贡献均较大,低熟油主要来源于嫩江组暗色泥岩。黑帝庙油层近期勘探方向应在新北-新立、塔虎城、大老爷府、红岗南、黑帝庙等地区。  相似文献   

14.
大杨树盆地原油显示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杨树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阿荣旗与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大地构造上属于内蒙一兴安岭褶皱系,兴安岭皱带的示部,为一北东东向长条状展布的中新生断陷盆地,面积为15460km^2,沉积岩最大埋深为3200m。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烃源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泰州组烃源层是国内少有的上白垩统烃源层,其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为偏腐泥型,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尽管泰州组烃源层厚度较薄(20~30m),但近年来的勘探已发现9个由泰州组烃源层供烃的油藏。泰州组烃源层与电阻率"六尖峰"段相对应,该特征代表了发育于半深湖—深湖、半咸水—咸水环境、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泥质碳酸盐岩及其有机质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在南部下白垩统中见较多油气显示,展示较好的勘探潜力。通过对烃源岩、储盖特征、圈闭以及油气运聚史等各种地质要素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李洼峡组中段和马东山组两套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白垩系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其中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与烃源岩相互叠置且累计厚度大的特点;受构造活动的影响,油气在晚白垩世和渐新世晚期发生过两个期次充注;盆地南部各成藏要素间时空匹配关系较为合理,弱改造区的古油藏以及强改造区的完整构造圈闭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叠合盆地演化的长期性和构造作用的多阶段性,造成盆地内多套烃源岩发育和多阶段的热演化作用,以及油气生成的复杂性。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的研究表明,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地区遭受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与改造。构造热体制和热演化经历了5个不同的阶段,即石炭-早二叠世为伸展裂谷、快速埋藏与超高温阶段,中二叠世为裂谷后凹陷、较快速埋藏与高温阶段;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为克拉通内凹陷、稳定沉降与较高温阶段;侏罗纪至白垩纪为广覆式坳陷、稳定沉降与较低温阶段;新生代为挤压造山、较快速沉降与低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有机质成熟演化史。台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和托克逊凹陷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组烃源岩均具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由于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不同,台南凹陷和托克逊凹陷油气藏类型和油气性质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青南次凹下白垩统 下沟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通过对单井相、古物源、古水流等沉积特征的研究,并对岩相纵向及平面分布进行描述,总结出有利的储集岩相、岩性一-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灰色砾岩、半深湖泥云岩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原油芳烃分布、组成特征与原油类型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色谱-质谱(GC-MS)分析,松辽盆地黑帝庙、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扶余油层原油共检测到萘、菲、、联苯、芴、二苯呋喃、二苯并噻吩、三芳甾等11个系列164种芳烃化合物。其中,黑帝庙、萨尔图油层原油主要由三芳甾类化合物和菲系列化合物组成,葡萄花油层原油主要由菲系列和系列化合物组成,高台子、扶余油层原油主要由菲系列、系列和三芳甾类化合物所构成。菲系列、系列和三芳甾类化合物在纵向上的分布,均以葡萄花油层为拐点,由浅层黑帝庙油层至深层扶余油层,菲系列、系列呈现了由低变高的趋势,三芳甾类表现了由高变低的趋势。根据三芳甾含量、三芳甾类/菲系列、二甲基菲/三芳甾烷的组合关系,松辽盆地原油可划分为黑帝庙、萨尔图油层高三芳甾类原油,高台子、扶余油层低三芳甾类原油和葡萄花油层痕量三芳甾类原油。松辽盆地原油含有三芳甾类化合物和二苯并噻吩/菲很小,表明松辽盆地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湖相的弱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