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学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塔里木分地有关石炭系地层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露资料,将其分为3个三级沉积层序(C1、C2、C3)和8个沉积体系域(C1^1,C1^2,C1^3,C2^1,C2^1,C2^2,C3^1,C3^2)。盆地相区的低水位沉积体系域和海侵沉积体系体系域较发育,而高水位沉积体系域不发育;台地相区的海侵沉积体系域和高水位沉积体系域较发育,而低水位沉积体系域缺失。按照层序地层学的观点认为,石炭纪时期的塔里木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泥盆统- 三叠系层 序地层可划分为 2 个巨层序、5 个超层序、12 个层序。晚泥盆 世- 三叠纪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 新疆板块”的局部裂解与 再拼贴的过程 ,塔里木盆地 则经历了晚泥 盆世- 早二叠 世弧后裂谷和 晚二叠世- 三叠 纪前陆盆地两个阶 段。巨层序Ⅰ为弧后裂谷演化阶段 的产物,其中超层序Ⅰ A 代表克拉 通内坳陷盆地的沉积,超 层序Ⅰ B 代表弧后 克拉通内裂谷盆地 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为前陆盆地演 化阶段的沉积,其中超层序Ⅱ A 代表周缘前陆 盆地的充填沉 积,超层序Ⅱ B 和 超层序Ⅱ C 是内陆 坳陷盆地的沉积。研究表明,构造 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 决定性作用,只是在构造相对稳定的 晚泥盆世- 石炭纪的被动 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 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 的形成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盆地类型及板块运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划分为9个层序,27个体系域。体系域研究表明,自寒武纪到二叠纪依次发育了碳酸盐岩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内盆地、前陆盆地等多种沉积类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结合古地磁资料,对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及构造作用对盆地的改造进行了探讨。从活动论的观点解释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各时期所处的地理位置、板块活动性质、盆地类型及沉积特点。认为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在漂移过程中与相邻板块碰撞,使其漂移轨迹呈“S”形。由于受板块运动性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塔里木为一个离散边缘的克拉通盆地;早奥陶世末—早古生代末,塔里木板块东部(今南部)洋壳消减,形成东部的会聚边缘弧后前陆盆地和北部的离散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两种不同类型盆地共生的构造格局;志留纪—泥盆纪,塔里木板块西北缘的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开始发生碰撞,形成了克拉通内盆地;石炭纪塔里木板块西南缘为离散边缘,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二叠纪塔里木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4.
王毅 《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225-231
塔里木盆地泥盆统-三叠系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12个层序。晚泥盆世-三叠纪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疆板块”的局部裂解与再拼贴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弧后裂谷和晚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两个阶段。巨层序Ⅰ为弧后裂谷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超层序ⅠA代表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的沉积,超层序ⅠB代表弧后克拉通内裂谷盆地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沉积,其中超层序ⅡA代表周缘前陆盆地的充填沉积,超层序ⅡB和超层序ⅡC是内陆坳陷盆地的沉积。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在构造相对稳定的晚泥盆世-石炭纪的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的形成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理论是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系统研究盆地的层序地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历史,认为各研究者是依据不同理论体系、应用不同研究方法、在不同层序级别开展的,取得的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结果,至今仍然未形成统一的层序级别划分方案;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制定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的划分方案:上古生界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22个三级层序;最后,指出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沉积基准面变化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沉积基准面分析是研究层序地层形成、进行等时地层单元划分与对比的关键环节。从地震、测井等资料中可求取定性或半定量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1)在地震剖面上正确识别和区分盆缘上超、滨岸上超和水下上超的基础上,经过差异沉降、脱压实和地层剥蚀恢复等一系列校正,可获得反映基准面变化的上超点曲线;(2)在对测井曲线进行谱分析识别出米兰柯维奇旋回的基础上,采用校正的费希尔图解方法可编制出反映基准面变化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求得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并用于层序地层划分、层序级别确定、井间层序对比和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  相似文献   

7.
汤良杰  刘和甫 《勘探家》1997,2(4):16-20
本文在研究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地质成果,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和对比,将塔里木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划分为震旦-奥陶系、志留-泥盆系和石炭-二叠系等3个超层序,进一步划分出9个层序,确定并讨论了每个层序的地质属性、地质时代、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样式。  相似文献   

8.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和1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了独特的层序地层充填和沉积体分布模式,发育湖泊、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等多种沉积体系。建立了B区块的层序地层格架,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SQ1—SQ4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根据古地貌特征,B区块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勘探目标。纵向上总结了盆地各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发育4套成藏组合。平面上对各期层序构造解释后,应用构造叠合方法,综合分析各成藏要素,全区共划分出5个有利构造带,指出了各构造带的有利因素和勘探潜力,为下一步区块勘探选取钻探目标和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探讨了层序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与油气的关系。把第三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组,19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中主要发育海(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不发育。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第三系不乏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上第三系不具备生烃能力,但具备好的储盖组合关系,昆仑山和天山山前的背斜带、英吉沙—棋北背斜带以及麦盖提上倾斜坡带是这类有利储盖组合的发育区;下第三系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且生储盖组合良好,发育于山前带的乌恰背斜、柯克亚深部背斜及杜瓦背斜等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图3表1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以多期叠合为特征,盆地演化具有阶段性,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海陆分布和盆地原型。缝间就位和山间就位是我国叠合盆地的重要特点,反映了盆地经历了多期次的伸展裂解、俯冲消减、碰撞闭合以及后碰撞期的伸展挤压旋回。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古生代非典型克拉通和中新生代非典型前陆盆地及其叠合历史的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及其对盆地转型的影响,分析盆地不同构造期变形样式及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变化,揭示基底盖层统一构造变形历史,恢复盆地系统形成过程和耦合历史,为叠合盆地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2.
塔北隆起和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十分重要的油气战略区带,研究和对比二者之间的地层系统、断裂特征和地质结构差异,对下一步的石油勘探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揭示两个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和成因机制,选取了一条过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南北向区域构造地质剖面,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其进行了精细解析和刻画。研究结果表明:塔北隆起和塔中低凸起是受控于基底大型断层转折褶皱的古生代古隆起,由南向北的挤压应力所产生的地层位移,被塔中低凸起吸收后继续经满加尔凹陷向塔北地区传递,最终被塔北隆起吸收,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是两个古隆起形成的主要时期。塔北隆起后期因南天山褶皱带的冲断作用而遭受破坏,古生界和中生界遭受大范围剥蚀,新生界自北向南加厚,断层转折褶皱前翼难以识别,塔中低凸起古生界构造运动强烈,中新生界未发生大规模断裂活动,古隆起形态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为核心,将中西部大型盆地(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塔里木)置于统一时空体系,分析晚古生代以来原型及其更迭对成藏体系形成、分布的控制与油气响应,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构造体制转换期的原型沉降结构差异约束了主力烃源岩及源内、内源近源成藏体系的形成与分布,原型更迭产生的构造形变决定了内源远源、外源与混源成藏体系的时空展布。不同成藏体系的油气行为受中、新生代陆内体制原型的叠加改造控制,表现为:①转换期前渊叠加产生的差异性构造沉降控制了内源近源成藏体系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近隆起/斜坡相对富集;②燕山晚期以来的掀斜隆升改造致使早期近源油气藏发生调整与贫化;③燕山期以来的断裂改造控制了近源成藏体系油气局部富集高产与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油气藏的形成。中部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主攻方向为燕山期隆起斜坡区内源近源、源内成藏体系,西部盆地优先选择活动隆起压扭性断裂发育区的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四川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古生代-中新生代海相-陆相叠合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曾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扬子地台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三叠世盆山转换与前陆盆地形成演化阶段;侏罗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古生代-中生代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有再次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作者在近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认识:1.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左右,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因此,在讨论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时,首先考虑新生代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所引起的大尺度构造位移;2.组成中国西部大陆的地块分属于北亚型、扬子型和冈瓦纳型。其中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古生代期间是一个统一的扬子型非稳定克拉通——西域板块,震旦纪—早古生代它和扬子—华南、印支、澳大利亚板块同样隶属于东风瓦纳大陆,而后裂解、漂移,晚古生代—印支期构造就位于贺兰山以西,喜马拉雅期被肢解、错移成现今被分隔的盆地(地块);3.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不是大洋盆地,而是西域克拉通陆内裂解出现洋壳的拗拉槽—小洋盆,它的西延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新生代被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达到现今的位置。北祁连山最终的造山作用,发生在上新世到早更新世末,与青藏高原隆升同步形成现今的推覆造山带。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陆上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经历了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新生代3期重大构造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海相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使得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变得非常复杂.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层系多期油气成藏的典型实例.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形成的地质基础,但油藏多已遭破坏,现今仅残存沥青.晚古生代,满加尔凹陷西部奥陶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并在南北两大隆起部位持续充注成藏,随后早中生代发育的构造挤压变形与抬升剥蚀使这期聚集的油气遭受了明显的生物降解.晚新生代盆缘改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的叠置加速了台盆区二次裂解气的生成,溶解了早期聚集的原油,形成了独特的大型凝析气藏.3期主要构造变革不但控制了海相沉积盆地形成、烃源岩沉积及其热演化、储集岩沉积与储集层形成,也深刻影响了油气运聚成藏和调整改造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塔北地区晚期成藏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油气地质学强调从油气源岩、运移聚集到圈闭保存的全过程。塔北地区从古生界到新生界油气源岩丰富,储集层系发育且各种类型油气藏均有发现,但至今尚未找到古生新储油藏。依照野外采集标本的多项测试、已有资料的全面对比和构造演化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和反转构造的考察分析,从油气派岩、运移聚集和古生新储3个方面阐述了塔北地区的晚期成藏条件。并指出由天山向塔里木盆地推进的前列式背驮构造、堑垒式引张构造及走滑转换构造可以成为晚期成藏的含油气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19.
以北康盆地为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性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在厘清区域构造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发育特征,提出了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地层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各层序界面在地震上可见明显的削截或上超反射特征,钻测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