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家围子油田的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显的地质效果,发现存在大面积构造闭,砂岩分布广泛,从而明确油藏以构造为主要控制因素,修正了以前认为是受构造,断层,岩性多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油藏的认识,重新确定的含油面积较以前扩大1/3以上。实践证明,即使在具有良好的地震地质条件的成熟探区,三维地震勘探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高集油田是受断层及岩性双重控制的层状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采用综合一体化框架,利用生成伪井的方法,运用DGB-GDI软件以高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储层综合预测,寻找出沉积厚度大、物性好的砂岩储集体。实际应用表明,所采用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对高集油藏的滚动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构造油藏勘探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东油田周边已勘探发现微构造油藏11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9万t。微构造圈闭的构造幅度低、含油面积小,常发育于大构造或大油田周边的平缓构造带上,其成藏模式主要有3种,即背斜微构造、断鼻微构造、断块微构造。根据微构造油藏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精细解释构造和断层,进行含油性分析,可发现该类油藏。此勘探经验可在具有与孤东油田类似地质特征的油田运用。图3参5  相似文献   

4.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小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骅坳陷南部小集油田是典型的复式油藏,该油田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剖面多方式显示、剖面的局部拉伸放大、断层检验分析、椅状显示、时间切片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小集油田的构造进行了精雕细刻,发现了一些新的含油断块,有效实现了老油田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复杂断块油田调整挖潜中因断层空间展布认识不清导致新钻调整井达不到设计目的的问题,借助于现有的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大量的动、静态资料,在区域构造和断层分布规律等研究基础上编绘出主控油断面构造图。依据端面构造图对其所封挡的油藏构造和各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应用定向井技术沿断层面设计双靶定向井,控掘油藏潜力。设计的开发井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投产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端面构造图直观地反映出断层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断面构造图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断块油田调整控潜中的一些难题,在油藏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断块油藏精细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细构造研究是断块油藏精细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和建立油藏的三维例构造形态和特征。提出利用层次性进行精细构造表征,遵循从大到小原则,逐级细致研究,逐级重新落实,得出正确的结论。主要应用井资料,分地层划分对比、开发动态分析和微构造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认识和落实小断层的方法。结合段六拨油田的实际资料,通过以上几方面研究,取消了区内原先解释的3条断层,对油田内部断层重新组合,建立了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并指出了段六拨油田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和潜力区。  相似文献   

7.
受构造复杂影响,复杂构造油藏常具有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井上断点位置难以确定等问题。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断层在三维空间的产状、相互切割关系等特征,通过井震结合方法,建立了尼日尔X油田复杂构造油藏sokor1含油层系的三维构造模型。采用地震解释的断层与钻井上识别的断点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断层模型,采用地震解释层面约束井上地质分层插值的方法建立层面模型。建模过程中对断层模型及层面模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保证了模型的质量且提高了建模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层序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阵地之一。根据研究区三维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史、区域应力挤压对构造断层形成的作用分析,通过多套陆相典型层位与断层展布和交切关系的研究,总结了断层分布特征、断层发育期次与成因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构造断层与其伴生裂缝的展布和发育特征是研究区陆相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徐庄油田生物灰岩储集层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徐庄油田位于黄骅坳陷南大港构造带西端,是早已进入高含采出阶段的老油田,结合含水已达90%以上,产量递减严重。将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资料与油田开发动态资料有机结合,进行精细构造研究,同时对主力油沙一下亚段生物灰岩进行以沉积微相研究为主的综合研究,寻找到王徐庄油田的3个剩余油潜力区,实施钻探后均获得高产油气流,且初期含水低于20%,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断裂构造识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断层发育的复杂构造,断层识别是构造研究的关键。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地质模型,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分布和错切关系,进行断裂区域构造再认识,是油藏精细开发阶段地质综合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双河油田江河区南部断层区域的构造建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面临采油速度低、水窜快、产量递减快及采收率低等问题,且缺乏分层系开发调整经验,制约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利用室内物理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明确了海上非均质稠油油藏分层系开发技术界限、注采井间加密模式和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下限。结果表明:当储层原油黏度级差大于3或渗透率级差大于3时,层间干扰系数增大,实施分层系开采,且各开发层系油层厚度为4~8 m;对于强非均质性储层,不同井型、井网加密模式下体积波及系数差别较大,采用反九点转五点水平井+定向井联合井网加密模式,并将井距调整为220 m,体积波及系数显著提高;储层内部隔夹层渗透率、分布面积和分布位置均对水平井产能具有较大影响,基于隔夹层优化布井后,原油黏度为260 mPa·s的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累计产油量达到5万m3,油柱高度可由12 m下推至7 m。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形成了“纵向分层系、平面变井网、水平井挖潜”的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应用于秦皇岛32-6油田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藏的宏观外部形态似为层状或块状,实际其内部结构是由断裂和裂缝把孔,洞(多为溶蚀孔,洞)连接起的储集空间系统中网络状的油气聚集。具有超常的非均质性,因而在油气富集区带之内,在油气田之内打出一些低产井,产水井,不要轻易否定区带的资源潜能,放弃勘探,注重保护油层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关键,大型的酸化压裂对油气层改造,是获得高产并稳产的另一关键。以这种概念和观点才能客观地认识这一领域的油气资源前景和做出正确的勘探决策,尽快探明大油气田。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划分出5个主要的成藏组合,11个有利的成藏区,16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轮南,塔中,英买力以及塔河是当前最现实,最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在湘西南凹陷东区B洼陷发现的涠12-1断鼻构造油气藏,是一个中型高丰度、高产、轻质油藏.该油藏的形成是由于涠二段有较厚的湖相泥岩既作盖层,又作断鼻侧的侧封层;涠三段有三角洲砂体,砂岩发育,单层厚度大,物性好,与上覆涠二段泥岩配置成极佳的储盖组合.其油气是通过断层从流沙港组运移到涠洲组各自的圈闭中.这个富集、高产油气藏的发现,加深了对凹陷东区涠洲组石油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技术在板桥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对老油田增储上产有重要意义。对电阻率曲线作数学变换后,进行反演处理,并作必要的井眼和侵入校正,改善了纵向分辨率,提高了测井曲线对薄层的识别能力。运用此方法,对老井的测井资料重新进行精细解释,结合油田区块或层系的地质特征、含油气规律及生产动态情况,在板桥油田的油层挖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图3表1参1(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征分析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⑤以断层类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受断层的控制作用明显;⑥油气藏晚期破坏比较严重。在对油气藏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散,大油田少;②近源古构造最富集油气;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注意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④深入研究断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水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应用全直径岩心水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喇、萨、杏油田表我储层油水运动特征和水驱油效率,说明了表外层泥质含量高,注水时临界速率低,微粒运移较严重,对油田生产不昨。  相似文献   

17.
再论网络状油气藏与轮南潜山勘探对策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网络状油气藏外部宏观形态似层状或块状油气藏 ,但其油气实际聚集于被断裂、裂缝所连通的孔、洞 (多为溶蚀形成 )构成的储集空间系统中 ,因而具有超强的非均质性。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的轮南潜山即属于网络状油气藏发育区 ,用对网络状油气藏的认识分析该区已获勘探成果 ,依据成藏条件、烃类流体性质 ,可以划分出 5个油气富集区 ,其储量总规模为 5× 10 8~ 8× 10 8t ,近期找到 5个亿吨级油气田的前景明朗。在网络状油气藏和油气富集区带内都可能出现低产井甚至水井、干井 ,不要因此而轻易否定其油气资源潜力 ,放弃勘探。由于网络状含油气体极易在钻井过程中被污染 ,因此应采用近平衡—欠平衡钻井技术 ,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打开目的层 ,避免固井时堵塞储集空间 ,最好裸眼完井 ,最大限度降低测井、测试对产层的伤害 ,并应通过大型酸化、压裂改造产层 ,以获得高产稳产。图 4表 5参 4(周兴熙摘 )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后期稳油控水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大都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藏油、水分布日益复杂,挖潜难度增大.针对出现的问题,以”稳油控水“为目的,在开展油藏跟踪研究和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在一些区块因地制宜地完善注采系统,提高配套技术水平,加强经常性的调控管理,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并指出了目前砾岩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8个典型油气藏(田)精细解剖,分析认为深层油气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藏类型丰富,纵向含油气组合多,平面呈带状展布,大都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气控制因素为深断陷有效生烃区控制油气平面分布,深大断裂为油气运聚良好通道,区域盖层与直接盖层的良好配置控制油气富集,反转构造及欠压实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综合以上成果提出了松南深层6种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深大断裂沟通的断块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断裂沟通的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自生自储自盖构造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地层超覆油气藏成藏模式;新生古储基岩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无机CO2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成藏史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石南油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的基东鼻凸,中、下侏罗统上、下含油而中部含气。上部原油主要储集在头屯河组的中孔、中渗砂层组,为构造岩性型油藏;中部天然气主要储集在三工河组的低孔、低渗砂层组,为岩性型气藏;下部原油主要储集在三工河组的中孔、中渗砂层组,为构造型油藏。以往认为该油气田的油藏为次生油藏,但其油气未经历任何次生蚀变作用。其原油具有较典型的腐泥型母质成因特征,热演化程度较低;其天然气为腐殖型,热演化程度较高。对石南油气田成藏史的认识为:盆1井西凹陷下二叠统烃源岩主要为腐泥型,在早白垩世晚期大量生、排液态烃,该地区白垩系区域盖层沉积后,液态烃沿侏罗纪发育的张性断裂运移,进入头屯河组和三工河组储集物性较好砂层组中的圈闭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该凹陷上二叠统乌尔禾组烃源岩为腐殖型,在第三纪晚期大量生成气态烃,仍沿张性断裂运移,大部分聚集于储集物性较差的三工河组砂层中的“空”圈闭,形成原生气藏。图6表2参5(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