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本文根据经济集聚与区域增长极理,在考虑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湖南省"3+5"城市群经济结构及经济现状的前提下,分析该城市群内的产业结构、核心城市的回流及积聚效应以及各城市群在湖南省范围内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将集聚经济与增长极溢出作用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文章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而针对宁夏地区建筑学学科特征、师资特征以及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尖锐问题,提出了从设计选题、教师指导、设计后评价的自主创新毕业设计模式及其实施步骤及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生存环境普遍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以及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等问题,随着社会和环境危机的矛盾加剧,这些区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威胁。通过分析两个相关的国外实例,探讨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切实可行的风景园林设计以改善当地的生存环境。最后提出多学科的实践团队、灵活的实施方案、社区协作、创造经济活动、多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低成本设计理念等方面是实现欠发达地区风景园林设计、环境改善活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北京“无线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城市”发展国内外情况“无线城市”是2004年7月由美国费城首次提出的,是指基于WI—FI(一种无线宽带技术标准,能够提供每秒11M~54M的数据传输)标准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可以实现计算机、PDA(手持计算机终端)等信息终端高速无线宽带上网。目前,全球“无线城市”建设风起云涌,并已被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据美国一家权威调查公司ABIResearch于2006年3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到2010年,全球“无线城市”将达到1500个,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有超过600座城市建成或正在建设无线城市。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都有多个城市启动了“无线城市”的建设计划,而像马其顿、新加坡甚至建设的是“无线国家”;一些欠发达地区,像肯尼亚、孟加拉等国也有中心城市或港口城市启动了“无线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陈山 《消防与生活》2009,(11):16-19
初冬时节,气温突降,巴渝大地却掀起了消防宣传的热潮。11月7日至9日,重庆市各地消防部门深入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公众聚集场所,开展了以“关注消防,关爱生命,共筑平安”为主题的“119”消防日消防宣传活动,推动了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提高。  相似文献   

6.
吕忠 《重庆建筑》2014,(5):60-60
正2014年3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层3号会议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杨榕主任等国家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领导参加,并为国家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相关单位授牌。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绿建工程中心"代表该院参加并接牌。此次颁发的首批国家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共四个,分别是北方地区、华东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国家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设信息》2009,(9):16-16
2009年4月23日,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开发的软件项目“GIS业务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通过了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的项目验收审查。  相似文献   

8.
随着单位制度解体、老龄化进程加快,"单位大院"逐渐成为单位老年人实现原居安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应对老龄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社区空间。以南昌市"江拖"和"洪都"单位大院为例,通过调研发现欠发达地区"单位大院"转型过程中,老年人户外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从转换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社区居委会、物管公司、单位管理,完善老年人社区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单位大院"户外空间适老化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8)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居民区正在不断扩张,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居民区,才能促进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更好发展。基于此,应当实施"开放式"模式的城市居住区建设,规避封闭城市居民区的不足,优化城市居民区内容结构,满足居住需求。本文将详细分析和探讨如何实施城市居住区"开放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4)
要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培训方式。文章主要研究"专家引领—骨干辐射—教师实践"三级教师培训模式,一是通过专家引领,促进骨干成长;二是通过骨干辐射,拓展培训层面;三是通过教师实践,增强培训实效。全面创新教师培训,成为提升农村县域教师专业素养的科学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窗户是民居建筑的重要要素,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建筑物的性质与地位,以及当地人的精神生活。该文从渝东南传统民居窗户的窗户形制、外形与纹样等角度出发,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其背后蕴含的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阐述渝东南民居窗户的美学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渝东南传统民居的特征元素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以地热水、地下水、地热(土壤热)、太阳能、电锅炉、燃气锅炉作为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源或冷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海某别墅毛细管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空调系统为工程实例,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开启和关闭时系统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深入分析了系统开机阶段、间歇运行、关机阶段室内空气温、湿度及辐射板表面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送风含湿量可缩短预除湿时间,降低毛细管末端供水温度可缩短室内温度稳定时间。本实验研究为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工程设计优化及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渝东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下,这里的土家族民居发展积淀出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着重从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的用材与构件形式、屋架形制与屋面形态、建筑装饰艺术三个方面入手,对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地区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实测.介绍了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实验系统.实测工况下,当未开启辅助电加热装置时,室内平均温度可达到11.9℃(室外平均温度为1.19℃),判定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满足供热要求.仿真结果与实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仿真结果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板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热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板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建立了板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传热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了地板表面平均温度随供回水平均温度的变化,室内空气温度、黑球温度及辐射照度随高度的变化。当供回水温度为30~40℃时,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4~26℃,符合地板辐射供暖标准。室内空气温度及黑球温度的分布能满足人员对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控制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研究中首先了解了韩国国内、外学者对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提出的各种控制方式的原理,并根据影响控制方式的因素,对控制方式进行分类;然后分析讨论了控制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各控制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天棚辐射供冷系统换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天棚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度很高的新型空凋技术。系统的供冷能力和天棚表面温度是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关键,研究它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天棚辐射供冷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影响系统供冷能力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温度越低,天棚表面温度越低,系统提供的冷量越大。天棚表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量大于对流换热量,舒适度好。管子埋深越大,天棚表面温度越大,换热能力越小,但差别不显著:埋管间距越大,天棚表面温度越大,换热能力越小,所以埋管间距不宜取得过大。埋管管径的变化对天棚表面温度及换热量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运行参数的选择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菁  龙彬  陈秋渝 《中国园林》2023,39(1):85-91
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的重要保护对象。该地区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构成是探究聚落景观生成机制的关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生态、生产、聚落和宅屋4个层次选取传统聚落景观的关键特征要素,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与形态分析的方法手段,总结归纳出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下的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1)受北高南低的自然地貌差异影响,传统聚落在区域尺度上呈现出北靠山居、南临水体的景观特征;2)受民族互动的影响,不同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呈现汉族聚落位于交通便利的溪河两岸,土家族聚落位于溪河两岸与浅丘地带,苗族聚落位于后山“溪里”的族群景观分异;3)传统聚落景观在聚落尺度上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地理要素主要作用于生态、生产与聚落景观层次,民族要素主要作用于聚落与宅屋景观层次,并呈现出“从区隔到融合”的发展规律。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生成机制的挖掘为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支撑,可为构建西南山地多民族文化生态体系提供一个区域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