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包油率和产率的综合得分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优化丁香油(Clove Oil)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包合物(β-CDP)的最佳制备工艺。分析了反应温度、β-CDP微球与丁香油的投料比、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丁香油包合物微球最佳工艺为V(丁香油)=1mL、m(β-CDP微球)=2.3g、V(水)=46mL、包合温度37℃、包合时间2.0h。经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球平均包油率为81.90%,产率为91.98%。所得微球外形工整圆滑、分散性较好。红外分析表明丁香油成功被包合于β-CDP微球,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其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丁香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香精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了响应曲面法(RSM),以香精的包封率和香精微球产率的回归综合得分为指标,分析了丁香油和β-CDP微球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香精微球品质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香精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与丁香油和β-CDP微球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在丁香油1 mL,β-CDP微球用量1.82 g,包合温度38.7℃,包合时间1.9 h时相应的包封率和香精微球产率的综合得分有最大预测值18.89,经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香精微球的包封率为93.8%,香精微球产率94.8%,综合得分为18.52;最佳工艺下制备的香精微球的颗粒圆整,粒径分布均一,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RSA)对影响茴香油β-CDP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反应温度、β-CDP微球与茴香油投料比、水与伊CDP微球投料比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经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分析得到优化制备条件为:茴香油用量1mL、β-CDP微球用量5.7g、水用量50mL、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此条件下茴香油平均包合率为86.9%、微球包合物平均产率为93.9%。经验证。应用效应面法所得到的茴香油β-CDP微球包合物制备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尤静  杨黎燕  余丽丽 《应用化工》2014,(7):1181-1183,1188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β-环糊精微球(β-CDP),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当归精油,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微球对当归精油的包合率可达75%,包合效果良好,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和Korsmeyer-Peppas模型方程,说明当归精油微球释放机制以单纯扩散为主,具有一定缓释效果,且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β-CD微球,并用于对玫瑰香精的包合。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工艺为:4 gβ-CD微球包合1 mL玫瑰香精(即料液比为4:1,下同),包合时间4 h,包合温度50℃,搅拌速度600 r/min;在该条件下,玫瑰香精的包合率为64.2%,产率为89.5%;各因素对包合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玫瑰香精和β-CD微球的料液比>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邓文婷  余丽丽  马敏  杨广德 《应用化工》2013,42(7):1271-1274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研究了水溶液中β-CDPM对1,4-对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CDPM对1,4-对苯二酚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其吸附行为与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为0.906 4和0.983 16。在30,40,50℃下吸附等温线符合弗朗德里希方程,且在不同温度下拟合得到的1/n分别为:0.925 02,1.009 39和0.974 48,基本上都小于1,属优惠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脱附量不断增大,72 h后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生姜挥发油难溶解且有刺激性的问题,实现挥发油微粉化,制备了生姜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先将β-环糊精(β-CD)制成微球,后加入生姜挥发油密封后包合洗涤干燥得生姜挥发油β-CD微球包合物。用显微、红外、热重差示扫描对其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β-CD微球制备与β-CD微球包合生姜挥发油均成功。该法切实可行,可实现挥发油微粉化。  相似文献   

8.
以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β-环糊精复合微球。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其对模型蛋白(木瓜蛋白酶)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微球为完整的球形,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模型蛋白在微球上的吸附关系既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又可用计量置换吸附Freundlich方程描述,且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描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吸附的模型蛋白能从磁性粒子表面完整地脱附下来。  相似文献   

9.
以β-环糊精、单宁为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反相悬浮交联制备β-环糊精/单宁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对微球进行表征,证明单宁成功固定在β-环糊精上。以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为有机吸附质模型,考察了染料初始溶液pH、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对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性能实验表明,pH在中性条件下,β-环糊精空腔与单宁酚羟基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微球与亚甲基蓝之间的静电吸附能力,吸附率为80.31%;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增大至1000 mg/L时,网络中的空隙被填充,吸附位点趋于饱和,吸附量最大达到630.41 mg/g。β-环糊精/单宁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大大提高了2种单体在工业废水吸附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介了β-环糊精微球的结构、功能和制备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改性的β-环糊精微球在环境保护、制药行业、色谱方面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具有催化、缓释、识别、吸附等能力的β-环糊精微球在未来应用研究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CD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得到β-CDP微球,研究了β-CDP微球对p-NP的吸附行为,动力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并利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仪(XRD)、综合热重分析仪(TGA)对吸附p-NP前后的β-CDP微球进行对比表征。结果表明,β-CDP微球对p-NP吸附2 h后达到平衡,且与Lagergr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为0.991 5;在25、45、65℃下符合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为原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当归挥发油β-CDP微球包结物;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结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挥发油1 mL,β-CDP微球为6 g,包结温度为30℃,包结时间为4 h,水为120 mL;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结时间β-CDP微球与水之比包结温度当归挥发油和β-CDP微球投料比。  相似文献   

13.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β-环糊精微球,共沉淀法制备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微球(BH-β-CDP)。研究了胃肠环境下BH-β-CDP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微球对盐酸小檗碱的最大包封率可达70.12%;肠环境下释药比较缓慢;BH-β-CDP(20∶1)在胃肠环境中的释药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和Korsmeyer-Peppas模型,说明BH-β-CDP的释放机制为单纯扩散为主,Fick扩散为辅。  相似文献   

14.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β-CD微球;使其对玫瑰香精进行固化。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红外、X-衍射和热重对固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固化工艺为:m(β-CD微球/g)︰V(香精/mL)=4︰1,固化时间4h,固化温度50℃,搅拌速度600 r•min-1;在此条件下,玫瑰香精的固化率为64. 2%,产率为89.5%;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玫瑰香精和β-CD微球的投料比>固化温度>搅拌速度>固化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以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传统的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β-环糊精微球,选择壳聚糖和四甲基氢氧化铵分别对其进行修饰,考察溶液的搅拌时间、吸附体系的温度、pH等条件对β-环糊精微球及其衍生物吸附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β-环糊精微球对甲基橙吸附效果较好,修饰改性后,吸附效果增强,四甲基氢氧化铵修饰的β-环糊精微球吸附效果优于壳聚糖修饰后β-环糊精微球。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采用L16(45)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n(ECH)/n(β-CD)=15、乳化剂用量1.2g、煤油用量60mL、乳化温度70℃、反应时间5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用量n(ECH)/n(β-CD)油水体积比;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β-CDP微球粒径分布比较均一,表面圆整,呈现无定形聚集态,热稳定性好,色谱可涂性强。  相似文献   

17.
以六水合三氯化铁为铁源、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3O4磁性粒子,同时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对其进行修饰,从而得到具有较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Fe3O4磁性粒子。又以β-环糊精和该修饰的Fe3O4磁性粒子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煤油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β-环糊精磁性复合微球,并通过SEM、EDS、IR及XRD等方法对该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β-环糊精磁性复合微球表面光滑,形状比较圆整,粒径大小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7μm,具有磁性且保留了β-环糊精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邓文婷  余丽丽  马敏  杨广德 《应用化工》2013,42(9):1662-1666,1671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行为和脱附行为,分析了其动力学特征,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对两种有机物的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 77和0.999 37;0.969 23和0.998 95。在30,40,50℃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k方程,且在不同温度下拟合得到的1/n分别为:1.258 58,1.047 46和0.896 24;0.513 05,0.981 95和0.724 67基本上都<1,属优惠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脱附量不断增大,且在72 h后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李瑞歌  李鼎  朱春山 《辽宁化工》2011,40(6):543-546
以油酸低温水洗改性制备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为核,以β-环糊精(β-CD)、丁二酸酐(SA)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丁二酸酐共聚高分子磁性微球。分析和探讨了丁二酸酐接枝的磁性β-CD微球结构、不同pH值下的溶胀性能及磁响应性能,并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进行了微球载药的体外释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微球具有pH值敏感性和磁响应性,可以用作药物缓控释系统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可溶性淀粉、β-环糊精(β-CD)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交联β-CD-可溶性淀粉复合微球,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复合微球吸附茉莉香精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β-CD与淀粉交联形成了复合微球,其球形较规整、分布均匀且表面呈多孔结构;当吸附时间为3 h、吸附温度为50℃和φ(茉莉香精)=30%(相对于茉莉香精和无水乙醇总体积而言)时,复合微球对茉莉香精的吸附率可达到83.85%,并且其缓释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