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应力钢筋的存在改变了混混土结构的受力特点,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不能充分考虑预就风筋的影响。本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分析预应力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模型。该模型以杆单元模型为基础,考虑箍筋和截面剪力分布,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混凝土开裂破坏,以及粘结应力。通过尖力混凝土框架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钢筋的存在改变了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不能充分考虑预应力钢筋的影响。本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模型。该模型以杆单元模型为基础,考虑箍筋和截面剪力分布,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混凝土开裂破坏,以及粘结应力。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侧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威  郑文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10):1538-1540,1568
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框架柱侧向刚度较大时,侧向约束较为明显,张拉梁中预应力筋时,框架柱必将以预剪力的形式"吃掉"部分预加力,可引入侧限影响系数表达框架柱对预应力向框架梁中传递及设计计算的结果.以量大面广的"逐层浇筑,逐层张拉"的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限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与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预应力筋相对应的侧限影响系数的取用方法及进行框架梁设计验算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对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时,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加载方式,提出了一种叫曲率力法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有限元原理和增量理论,在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加载过程中用力法求解,加载的步长增量是截面的曲率,并以此来反求外荷载的增量,文中首先说明了该方法的基本假定和材料的本构关系,接着以一单层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为例,推导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最后,文中利用以该方法编制的非线性程序对两榀预应力框架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和试验测试的过程及结果吻合较好,为预应力框架结构分析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拉施工方案对预应力混凝土多层框架梁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多采用“逐层浇筑,逐层张拉”或“数层浇筑,数层张拉”的施工方案,而现行设计方法是假定“整体浇筑,整体张拉”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计算,显然设计的计算模型与实际施工方案不吻合。由于在“逐层浇筑,逐层张拉”时,下层张拉对上层未建结构内力无影响,因此结构内力的设计值与实际值将出现偏离。本文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分别建立了现行设计法中预应务综合弯矩和次弯矩偏离实际值大小的相对差公式;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进行了计算分析,框架梁内力的设计值偏离实际值的大小受张拉施工方案,所在层,所上部位,结构的跨数,梁柱线刚度比,荷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采用现行设计法以整榀框架为计算模型时,按本文提供的方法对框架梁控制截面处内力进行修正,可以满足抗裂和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分析了“数层浇筑,顺向张拉”施工程顺序对预应力的影响,以及下层梁张拉对上层梁性能的影响,说明采用这种施工顺序对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控制应力给予调整,下层梁张拉时上层梁应具备一定强度的必要性,并研究了调整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现有异形柱的研究成果与有关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力学、预应力结构等基本理论,提出了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这种新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该框架柱截面不规则等特点,对框架作适当的单元划分,运用层合单元、主从系统中位移及力的偏心转化法、子结构法及静力凝聚法,得到简化计算模型.并结合逐步加载自修正法给出了对该新结构进行非线性计算分析的步骤,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给出的算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它与已有试验成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参照中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按不同抗震等级设计4个处于结构临界高度(24 m)和临界跨度(18 m)的7度二、三级和8度一、二级单向预应力空间框架(一级框架中柱"强柱弱梁"级差调整按建议公式弱化设计),然后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进行双向地震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和能力。结果表明:各框架沿两个方向屈服程度均不高、具有较好的整体抗震能力。其中,取较低抗震等级的7度三级和8度二级框架,其整体地震反应较取较高抗震等级的7度二级和8度一级框架略大,但差异并不明显。RC框架方向形成理想的"梁铰机制",PC框架方向形成"柱铰机制",PC框架抗侧刚度更大、抗震能力更强。抗震等级为一级的PC框架经弱化中柱设计后,可以有效引导框架在中柱出铰,但仍不能避免边柱少量出铰,可考虑适当加强边柱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西安市西高新区幼儿园预应力框架结构预应力梁反拱的工程实测结果,并与现行计算理论的计算结果相比较,通过对预应力框架的受力分析,提出考虑预应力框架与非预应力框架在次梁及楼板的约束下整体协同工作的结构计算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侧向柱对预应力框架影响的等效弹簧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预应力框架结构的预应力传递受侧向柱影响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张德峰等人提出的假设存在缺陷:一是建立模型时,不动点的确定未考虑框架梁轴向压缩刚度的影响;二是各框架柱对框架的反向约束力与其距离不动点的距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为此重新提出了假设,建立了广泛适用的等效弹簧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相同条件下用文中所得到的公式与张德峰文中的公式,对“台座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比较结果:对于3跨或多于3跨时,张德峰文中的公式明显不能对“台座现象”进行分析.本模型对于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单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限影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连续通长布置、分段搭接布置及局部重叠布置三种预应力筋布置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考虑侧限影响的计算模型差异,建立了连续通长布置预应力筋的单层多跨框架侧限影响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分段搭接布置预应力筋及局部重叠布置预应力筋时侧限影响的分析方法,为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典方法和统一方法解决复杂结构的侧限影响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梁单元和Takeda恢复力模型模拟梁、柱,采用转动弹簧一阻尼单元和非线性弹性恢复力模型模拟装配式节点,对一个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与拟动力试验进行了对比.采用多工况地震波串联进行一次“长加载”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结构损伤累积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位移相差在15.5%以内;在加载幅值逐级增大情况下,损伤累积仅对各工况开始阶段有较大影响,对结构反应峰值影响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4.
研究拉压预应力混凝土梁模型梁的试验结果,数值模拟对梁全过程的工作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预压钢管能有效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在一定范围内,高预应力度的拉-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弹性性能更优越,承载力发挥较好;预压钢管的作用可以代替部分预应力钢绞线的作用;钢管端部锚固区域的混凝土出现应力集中,设计、施工中加强此处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利用结构动力分析和非线性有限元理论,采用杆系模型和折算弹性模量,研制了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顶层位移反应,说明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底层仍然是薄弱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地裂缝场地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裂缝场地土与结构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 将计算结果与跨地裂缝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对框架结构位移角、层间剪力、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定量分析,获得地裂缝对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 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在地裂缝场地表现出的非一致性加重了上部结构的损伤程度,结构中间跨的构件及节点破坏尤其严重,上盘结构的裂缝长度和宽度更大. 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是最不利的布置形式,动力响应尤为剧烈,在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 近地裂缝场地上盘结构的响应程度大于下盘,表现出“上、下盘效应”,在上盘0~20 m和下盘0~15 m范围内,框架结构破坏严重,在上盘30 m和下盘20 m外,结构反应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7.
在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网格井字梁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井字梁的预应力摩擦损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张拉各阶段的伸长值以及对应的跨中反拱和挠度分析,以检验梁中建立的有效预应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为确保预期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