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索微生物污垢的形成过程,在Kern-Seaton污垢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生长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微生物污垢模型。以不锈钢光管内铁细菌微生物污垢的实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生物污垢模型的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除诱导期外,相对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微生物污垢的生长过程,本文根据微生物污垢与颗粒污垢形成机理的相似性,尝试了颗粒污垢模型应用于微生物污垢的可行性。结合修正的Gompertz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本文将三种颗粒污垢模型应用于圆管及交叉缩放椭圆管内的铁细菌污垢。结果表明:颗粒Kern-Seaton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两管内该模型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在±10%之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新型全谷物糕点——青麦糕中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青麦糕货架期进行预测。对青麦糕在4、15、25℃条件下不同时间菌落总数和霉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根据Gompertz模型建立4、15、25℃条件下青麦糕中菌落总数和霉菌的生长曲线模型,并建立Belehradek二级模型,研究温度对青麦糕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影响。根据不同模型计算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并判断青麦糕中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进而预测青麦糕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货架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青麦糕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对青麦糕在4、15、25℃条件下贮藏的菌落总数和霉菌的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R2均大于0.980 0,模型拟合良好。Belehradek二级模型的R2最小为0.868 7,说明温度与μm和λ的线性曲线适合Belehradek二级模型。通过验证,所有模型均可以可靠、快速地预测青麦糕的腐败程度和剩余货架期,从而保证青麦糕产品的食用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压力式接触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的动力学原理,推导并验证其动力学模型.方法根据亨利定律、双膜理论、物料衡算等经典理论,运用线性回归法拟合压力接触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的有机物降解模型和微生物增殖模型并确定相关参数.结果上述两模型的关键参数均在各自规定的范围内,表明压力式接触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是高效可行的.在有机物降解模型中,有机底物的最大比降解速度(vmax)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使有机污染物得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在微生物增殖模型中,微生物产率系数(Y)偏低,实现了污泥减化量的目的,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和生产的处理成本.结论针对农药废水处理问题提出了合理可靠的动力学试验模型,进一步深化了对压力式接触氧化法去除污染物的机理认识,为该工艺处理高浓度农药废水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推导了活性污泥系统中完全混合式与推流式曝气池池容的计算公式,并比较了在不同底物去除率下,两种池型容积大小。  相似文献   

6.
应用氯代酚类中的2,4-二氯酚(2,4-DCP)对好氧微生物呼吸反应作抑制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2,4-DCP随其浓度的增加,微生物呼吸率明显地下降,严重地抑制着微生物的呼吸反应.研究了2,4-DCP浓度与好氧菌呼吸速率的动力学过程,证明其为生化一级动力学反应.通过微生物的呼吸率对其降低50%时的浓度,即EC50来判断其抑制影响,实验表明2,4-DCP的EC50为19.83 mg/L左右.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废水中氨氮的脱除动力学数据,并建立合适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实验中考察了pH、温度、氨氮起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动力学模型参数k的影响,在实验测定的范围内,k随着溶液pH增大而减小,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而减小。通过机理分析得到:增大pH和升高温度,促进了废水中氨氮的转化,对传质过程起到强化作用,提高过程进行的速率。为氨氮脱除动力学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为过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吸附平衡方程和动力学模型,为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未改性的和用丹宁酸、柠檬酸改性的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接触时间、溶液pH等对除铜效果的影响。根据动力学、热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本实验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 2~7之间吸附剂量随pH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锌锰脱硫剂脱除微量氧硫化碳的床层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单颗粒动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了床层动力学。建立了床层动力学模型,用RungeKuta法求得数值解。实验结果表明床层中存在三个区域:已反应区(饱和区)、反应区和未反应区。在实验条件下脱硫剂利用率为76%。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地位,总结出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指出了演示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演示实验对大学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认真对待,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秸秆类生物质转化为燃料甲醇的工艺条件,采用热化学方法将玉米秸秆裂解为秸秆燃气,对该燃气进行优化实验,制备出秸秆合成气.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使用国产C301铜基催化剂,对催化合成甲醇的反应压力、反应温度、秸秆合成气组成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甲醇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分别为230℃和5 MPa,秸秆合成气适宜组成为10.49%CO,8.8%CO2,40.49%H2,0.95%CnHm,37.32%N2.  相似文献   

13.
论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狭义相对论有无实验基础,能否用实验来证实狭义相对论,时问膨胀、空间收缩的相对性是否存在,洛伦兹变换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在文献中所能查到的实验没有一个符合爱因斯坦所提出的要求.这些实验只能证实时间膨胀是存在的并且具有绝对性,但不能证实相对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课程内容及知识点都很多,数学推导过程既抽象又复杂多变。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才使得实验环节在教学中尤为重要。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采用单一的硬件验证型实验所存在的弊病,引入多元实践教学手段,如System View软件仿真,将理论性强的原理和公式直观化。给出了实际的教学实验实例,并对实验教学多元化的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以水为溶剂,次亚磷酸钠一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工业品)为单体,合成了含磺酸基的水溶性缓蚀阻垢剂的基础上,分别将实验放大两倍和四倍,寻找最佳工艺方案。本次实验通过优选法。考察了该放大实验共聚物阻垢性能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寻出了放大后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阻垢分散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抗体网络的邮件过滤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免疫原理的神经网络模型,已有实验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无监督竞争学习能力。但对抗体网络的研究目前还集中在原理介绍和实验验证上,没有将其应用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先例。在保留抗体网络的结构自动生成,基于克隆选择、变异机制的无监督竞争学习等优点的同时,对抗体网络的初始化、抗体的表示方式、网络结构的更新等方面作了适当的改进。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邮件过滤器,和传统的邮件过滤器相比,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自适应能力好、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应用序贯套表技术设计和实施了土壤-车辆系统中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序贯套表设计是改进模型试验、提高试验效率、改善预测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合理设计与实施科研生产中的多因素试验具有较广泛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结合材料力学组合变形中的偏心拉压内容设计的偏心拉压实验项目,并利用两种偏心拉压试件分别测定试件偏心距e和材料的弹性模量E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使实验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取水口是中层取水结构的关键部位及设计核心 ,探索取水口高度变化对中层取水效果的影响 ,提出取水口的设计方法 ,对指导生产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验采用了如下的简化手段 :圆形取水口用 1 / 4圆形取水结构模型简化 ;实际条件下的密度连续分布用密度不连续分布的三分层法简化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及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得出了取水口前缘的单宽流量、取水流量系数等的相应关系式 ,利用这些结果提出了中层取水口结构的一种水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Durability of Concrete under Multi-damage A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everal different experiments, including freezing-thawing,freezing-thawmg drying-wetting,and drying-wetting, in salt solution and in water respectiwely, were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The durability damage features of concrete in the above experiments were studi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mage extent of concrete under.freezing-tluacing and freezing-thawing doing-wetting in salt solu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in water. Thus,freezing-thawing and freezing-thawing doing-wetting in salt solution are stricter and more effee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durhility of concrete in salt-existing envirorunent in cold regions. The damage extent of concrete under freezing-thawing drying-wetting shows an ultra-superposition effect. The order of concrete durability deterioration degree in these experiments is determined. It shows that effects of multi-demulge factor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single-damage 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