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光镊与激光微束的性质和特点,研究两者相互配合、联合操作的技术及优势。在国内首次实现光镊与微束激光的耦合技术,这种全新的显微操作系统可对活体细胞进行全方位操作与微加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激光微束对微粒子的辐射力的作用,在建立的激光微束系统上,用光镊捕获了空心电介小球和酵母细胞,验证了光镊的光动力学效应,用光镊实现了微粒子的捕获、移动、翻转等一系列操作,甚至可以同时捕获许多微粒子,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激光微束对微粒子的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扫描     
光镊需要本机激光 功率测量 使用光镊时,要防止对细胞或其他生物组织可能产生的光损伤,知道该机的激光功率很重要。在物镜聚焦时,捕陷力正比于激光功率,因此必须在当地测量激光功率。巴西科学家详细报导了用简单的水银微型测辐射热计能完成这种激光功率测量。 利用带有高数值孔径物镜的显微镜,研究人员观测浸入水中的  相似文献   

4.
任洪亮  李小燕 《应用激光》2012,32(5):429-433
光镊已经成为研究单分子生物物理特性的一个基本工具, 因而光镊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光镊捕获光路一般由激光器、扩束系统、光束调控系统、共焦系统、光束耦合系统和大数值孔径的物镜组成, 通过保持物镜后瞳充满度来实现光镊稳定性。本文根据几何光学, 利用矩阵光学进行光镊捕获光路计算, 得到了各个透镜间距、透镜和光束调控系统距离、物镜后瞳处光斑大小与光束调控系统处光斑大小的关系、光束调控系统处光斑大小和入射激光光斑大小的关系。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光镊横向位置和物镜高度无关, 并指出了物镜后瞳位于成像透镜后焦面、光束调控系统位于共焦系统后透镜像方焦面处, 才能在光镊阱位纵向操控时保持物镜后瞳充满度不变。本文工作为光镊设计和调整提供了非常简洁而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光学微操纵平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功能光学微操纵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微操控、微加工和微测量系统,它集成了光镊、飞秒激光光刀、显微光谱仪等多种功能.它对微小"工件",如生物细胞、细胞器及其它微小粒子的夹持、操作和微加工都是通过光来实现的,没有任何机械接触.它具有研究个体活体,实时动态,无机械损伤,遥控,不干扰粒子周围环境等优点,可以用来进行细胞分选、细胞融合、染色体切割、细胞转基因操纵、微细手术、分子马达、微小样品光谱测量等精细操作,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纳米科技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李恩生 《激光杂志》1981,2(A01):76-77
目前医用激光领域应用较广泛的CO2和Nd:YAG二种红外激光器,二者的区别在于。CO2激光多用做外科光刀:Nd:YAG多用做内科光凝,各有不同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用于对生物细胞进行微照射和解剖的红宝石激光微光束仪的主要设计要求是: 1.激光聚焦光斑直径达到微米数量级; 2.在聚焦光斑上的能量密度大约从25微焦耳/微米~2~2500微焦耳/微米~2可调; 3.对细胞的指定部位有足够的瞄准精度(0.2微米),观察清晰、方便。本文根据上述要求详细分析和讨论了JWS-1型红宝石激光微光束仪的整机设计。认为基模的激光束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二次聚焦的光斑直径主要取决于显微镜物镜的衍射和球差,同时还与红宝石棒晶体的光  相似文献   

8.
激光微束光场辐射压力对微粒子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激光微束光场辐射压力对微粒子的作用。在所建立的激光微束系统的实验装置上用光镊捕获空电心介小球,实验验证了光镊的力学效应。实验表明该光镊能实现对微粒子的捕捉、旋转和翻转,能同时捕获多个粒子。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激光微束作用于电介微粒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激光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生物医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日本Tsukakoshi采用激光微束新技术发展了DNA渗入细胞新技术,将微束激光的应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得激光微束技术成为激光在生命科学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激光微束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获得小于1μm的聚焦光斑,这就对光学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论上,一个N.A=1的聚焦物镜其最小聚焦光斑直径可达半个波长。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光镊又称光束梯度力光阱,早期也叫激光捕获术,是一项利用高聚焦的激光形成的三维势阱镊起并操纵不同尺寸的微粒、细胞、细菌等微小物体的技术.早在1968年,前苏联光谱学家Letokhov[1]就首先提出利用光的力学效应来限制原子.1970年,光镊技术的先锋、美国贝尔实验室的Ashkin[2]成功观测到利用单光束高聚焦激光束及其力学效应驱动微米粒子的现象并将粒子束缚在激光束照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Ashkin提出了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方法,并用两束相向照射的聚焦激光束,实现了在水溶液中对折射率大于水的玻璃微珠的稳定捕获,建立了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工具--光镊.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高数值孔径聚焦后的激光可以捕获微米量级的微粒,这种技术称为光镊。光阱与捕陷粒子间存在角动量传递会产生光扭矩,采用T矩阵方法实现了显微量级光扭矩的测量。仿真结果验证了T矩阵方法的计算高效性,同时分析了光阱参数对光扭矩效率的影响,为光扭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微光扭矩的测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Richards-Wolf的矢量衍射积分公式,研究了 高阶拉盖尔-高斯径向偏振光束经过衍射光学 元件(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和高数值孔径(NA)透 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后的聚焦特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 比较了相关参量的变化对深聚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入射光束经过此光学系统后,在焦 点附近产生沿 光轴方向的三维多点光俘获结构—光链,并且入射光束的相关参数和聚焦透镜的NA大小都会影响光束的聚焦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非成像理论中光学扩展量的传递规律为依据,给出了激光二极管(LD)阵列作为光源的新型激光投影显示系统中方棒照明光路元器件尺寸及入射光束孔径角的确定方法。选用3×8红光LD阵列作为光源,0.45inch(1inch=25.4mm)硅基液晶(LCOS)芯片为空间光调制器(SLM),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给出了方棒照明系统的设计实例,包括LD阵列光源光束整形系统、方棒匀光系统、方棒中继系统的设计。结果显示方棒照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及较好的光斑均匀性。由此得出较高光能传递质量的新型激光投影显示系统中方棒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束非球面准直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华军  胡渝  谢康 《中国激光》2007,34(12):1607-1611
为实现空间激光束的远距离传输,利用矢量折射定理研究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发散光束经非球面、非轴对称准直系统的光传输特性。对空间光线传输得出了矩阵传递公式,并针对大功率线源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散光束进行了高精度的准直优化设计。为实现对激光束的进一步准直,利用光学设计软件CODE-V设计了卡塞格伦光学天线。利用两点法对发散角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准直系统发散角为1.924 mrad,经光学天线进一步准直后的发散角为96.2μrad。本空间光线追迹方法对复杂光学系统的精确计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所设计的大功率线源激光束准直系统能广泛应用于远距离激光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当前高能激光系统的工程应用需求,设计了针对高能激光聚焦的发射聚焦装置。首先选取了折反式二级扩束光学系统作为设计模型,然后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序列模式对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优化,获得了平面波光束在不同距离聚焦的设计结果。其次由于平面波光束和高斯光束在调焦量上存在差异,通过矩阵光学理论计算了针对高斯光束聚焦的调焦修正量,并利用光学设计软件非序列模式重构光学系统,并以非相干空间合束的高斯光束作为入射光,进行了高能激光的传输聚焦仿真验证。在系统参数一致的条件下,与常规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证实了本文设计的光学系统光学性能优良,可满足对入射高能激光在0.5~5 km范围内聚焦,最后开展的样机实验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光镊可以非接触、无损伤地操纵尺度位于数纳米到数十微米之间的生物细胞、亚细胞、生物大分子以及胶体粒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胶体化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根据几何光学,对基于有限远光学系统显微镜的光镊光路进行了分析计算。这类系统由捕获光源、准直透镜、倒置生物显微镜、大数值孔径物镜、成像系统和CCD相机组成,可以在保持物镜后瞳充满度的情况下调整阱位和刚度,具有捕获力大、被捕获的粒子成像清晰等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科研和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7.
拖曳法测量微粒光阱力和光阱刚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焦激光束拖曳扩散悬浮在液体中透明的电介质小球,对3种半径范围从0.5μm到22.0μm的微粒进行了最大横向光阱力的测量,得到了PN量级的光阱力。对于其中尺寸较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小球,测量了不同拖曳速度下球心偏离光阱中心的位移Δx,计算了该条件下的光阱刚度。对光阱外缘区也进行了光阱力测量,并得出光阱力随Δx的变化关系以及光阱力的作用范围。对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半径酵母菌的最大光阱力及光阱刚度的比较测量发现,随着酵母菌半径变大,在液体中匀速运动的临界速度变小,受到的最大光阱力变大,但光阱刚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一种自由空间光通信光路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新军  艾勇 《半导体光电》2003,24(3):197-199,216
提出了一种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在这种设计方法中通过卡塞格伦天线实现对激光束的准直,通过偏振分光镜和γ/2波片的巧妙使用来减少杂散光和反射光对信号光的干扰,通过对光学系统的自动跟踪控制消除了通信终端的失准问题。分析和实验表明,基于该光学系统的通信终端激光发散角达到0.4 mrad,对准误差小于6μrad,可实现2 km的自由空间光通信。  相似文献   

19.
刘宏展  刘立人 《激光技术》2007,31(4):416-418
针对星间光通信系统的要求,采用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激光耦合方案,用前后正交的非球面柱面透镜准直半导体激光束,再经渐变折射率(graduated refractive index,GR IN)自聚焦透镜聚焦,把光束耦合入单模光纤。就此耦合单元,对耦合效率随半导体激光器的位置偏离及角度偏移进行了研究,在光纤尾纤处测得了输出功率随驱动电流的变化关系,单模运行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经耦合后的出纤功率可以达到80mW。结果表明,耦合效率随位置偏离及角度偏移的变化灵敏度都不高,这可以满足星间光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