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对纯聚偏氟乙烯(PVDF)和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并采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研究了各组样品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MMA含量过多(PVDF/PMMA质量比为6/4和5/5)会完全抑制PVDF结晶;对于纯PVDF和可结晶的共混物(PVDF/PMMA质量比为9/1、8/2、7/3)样品,随着PM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结晶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结晶速率先少许增大后减小,说明少量PMMA起异相成核作用,可促进共混物结晶,而大量PMMA可明显阻碍分子重排,抑制其结晶;PMMA的加入可促进共混物晶体结构向低维转变;共混物晶体结构主要是α晶型,PMMA含量的增加不改变共混物的晶型,且使共混物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氧化钛(TiO2)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流延膜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VDF同时存在α、β两种晶型,PMMA、TiO2均能促使PVDF晶型从α晶向β晶转变。加入的PMMA增加了共混膜的非晶性,降低了PVDF的结晶度;TiO2亦能抑制PVDF结晶,降低体系的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3.
聚甲醛/聚氧化乙烯晶/晶共混体系溶液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组成配比下的聚甲醛(POM)/聚氧化乙烯(PEO)晶/晶共混体系溶液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POM和PEO溶于其共同溶剂六氟异丙醇(HFIP),溶剂挥发过程中两组分由于分子链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完善结晶,POM在DSC升温曲线中出现熔融双峰,高熔点峰与纯POM熔点峰相同,而低熔点峰则随PEO含量增大而降低.PEO熔点随POM含量增大而降低.偏光显微镜测试表明:当体系中PEO质量含量低于40%时,POM球晶明显,其直径随PEO含量增加而增大,PEO形成碎晶;当PEO质量含量在60%到80%之间,POM先结晶形成较小的球晶,PEO后结晶,并可穿越POM球晶继续生长至布满整个视场.  相似文献   

4.
宫蕾 《塑料科技》2020,48(1):19-23
利用挤出流延过程中的拉伸应力场对聚偏氟乙烯/钛酸钡(PVDF/BaTiO3)复合材料进行原位非等温拉伸试验,研究了拉伸比及BaTiO3用量对PVDF/BaTiO3流延膜结晶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广角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VDF/BaTiO3复合膜的取向程度明显大于纯PVDF。X射线小角衍射结果显示:对于纯PVDF,第二个散射峰的强度随拉伸的进行而不断提高,在拉伸比为1.5时,其强度明显超过第一个散射峰;加入BaTiO3后,第一个散射峰的强度比纯PVDF明显提高,而第二个散射峰的强度也随拉伸比的提高而增强。复合膜的组成相同时,其介电常数随拉伸比的提高而减小,而介电损耗随拉伸比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的PA-6熔融结晶球晶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PA-6球晶的尺寸明显增大且可观察到完整的大小不一的多面体球晶;PA-6的晶核产生以均相成核为主;降温速度对PA-6球晶的生长程度影响显著;在晶体样片的不同区域,PA-6球晶的形貌呈现出明显差异;在负荷作用下培养的晶体,在显微镜下具有较高的衬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偏光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共聚聚丙烯球晶的形貌。结果表明:在淬火条件下,只能得到微米级的微晶;在空气中降温、在培养炉上缓慢降温及恒温培养条件下,均可获得大小不一的大尺寸多面体形貌的球晶;在缓慢降温培养条件下,可培养出典型的带分枝微纤结构的球晶;采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到共聚聚丙烯球晶中的发射状微纤、球晶形貌和晶界。  相似文献   

7.
PVF2/P(MM—St)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和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示差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法(DMA)和悬浮法测密度法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F2)/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和[P(MMA-St)]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性能。结果发现PVF2/P(MMA-St)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其结晶性能随共混物中P(MMA-St)的含量而变化,并就模压成型的热历史对该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PVDF)(质量分数10%,下同)/聚乙二醇400(PEG400)(0,1%,3%,5%)/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并在PVDF板上刮制成薄膜层。研究不同含量PEG400对PVDF膜结构形貌和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PEG400质量分数低于5%时,PEG400能改善膜表面的孔隙率。膜表面的结构影响膜横截面形貌,致密膜表面易得到指状孔横截面,而多孔膜表面则易得到内部均匀结构。同时随着PEG浓度的增大,铸膜液发生由贫聚合物相小液滴聚结而形成多孔胞腔状结构到富聚合物成核长大的变化过程。PEG400影响PVDF的结晶行为,使其结晶度随着PEG40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并与PVDF析出形貌相关。致孔剂PEG400能有效改善膜形貌结构以及孔隙率,相对而言,小分子量PEG400使PVDF膜不易形成贯穿膜底部的指状孔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盐树脂(Surlyn)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Surlyn/PMMA/PVDF三元共混物。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DTG)、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分析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MMA与PVDF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混物的结晶度与熔融温度,有利于PVDF进行塑化加工,同时导致PVDF的β相的形成。Surlyn的加入使得共混物分解温度比PVDF/PMMA提高,改善了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了耐候性,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碳酸酯(PVDF/PC)共混物,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共混物的结构、熔融和结晶行为.考察不同聚碳酸酯含量对聚偏氟乙烯晶体结构、熔点以及晶体完善程度等的影响.同时通过Avram i方程和结晶速率系数的研究,探讨PC对PVDF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C的掺杂没有改变PVDF的晶体结构,但是高PC质量分数(70%以上)却不利于PVDF晶体的生成;随着PC质量分数的增加,生成的PVDF晶体完善程度逐渐降低;当PC质量分数在70%以下时,PC起到类似成核剂作用,提高PVDF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1.
曹绪芝  孙蕾 《广东化工》2011,38(6):42+55-42,55
实验以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PEK-C共混膜,考察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PEK-C的添加量对共混膜超滤性能、抗污染性能、稳定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DF/PEK-C属于部分相容体系;添加适量PEK-C能够改善PVDF膜的超滤性能和抗污染能力;PVDF/PEK-C共混膜和纯PVDF膜具有相似的化学稳定性,与纯PVDF膜相比,共混膜具有较好的耐酸性,纯PVDF膜的耐氧化性则要优于共混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偏光显微镜并结合DSC和GPC,对不同粒径PP原料形成的球晶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PP球晶形貌大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PP的粒径,PP的成核剂与非成核剂,成型的冷却速度,熔融温度高低和不同的应力状况均对PP球晶形貌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质量比80/20的聚环氧乙烷(PEO)与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的共混结晶热力学、结晶形貌、多次熔融重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共混不利于二者的结晶,但熔点低的PEO起到溶剂化作用,使PBS分子链更加规整的折叠排列,晶体完善度提高。共混物熔融结晶时PBS为PEO结晶提供了环带球晶框架:过冷度低时PEO片晶沿着PBS片晶生长,且晶体致密;过冷度高时,PEO片晶的生长不能完全复制PBS的片晶生长方式,在遵循形成环带球晶框架的基础上,PEO片晶按物质自身需求方式生长。此外,共混物在多次经历135℃→80℃→40℃的热处理时,PEO会发生团聚,共混物球晶不再是环带球晶,球晶半径逐渐增大。而PEO在屡次加热中被氧化,以无定形态聚集在两个共混物球晶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熔融纺丝法制备的锦纶6(PA6)/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纤维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利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和R-t法对其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PVDF的黏度大,且PVDF中的氟原子能与PA6的酰胺键形成氢键,阻碍了PA6分子链在结晶过程中的运动,导致共混纤维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比纯PA6纤维低,半结晶时间比PA6大,且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其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RC90 HAAKE转矩流变仪对PVDF复合材料与PVDF进行流变性能研究,结果显示,PVDF复合材料与PVDF一样属于非牛顿流体,具有典型的切力变稀行为,PVDF复合材料的粘流活化能和非牛顿指数n较PVDF高,说明PVDF复合材料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较PVDF小。  相似文献   

17.
用示差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法(DMA)和悬浮法测密度法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F_2)/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P(MMA-St)]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性能。结果发现PVF_2/P(MMA-St)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其结晶性能随共混物中P(MMA-St)的含量而变化,并就模压成型的热历史对该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位复合法对Veclra A-950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聚偏氟乙烯(PVDF)与超高摩尔质量聚酯(UHMPET)进行共混改性,以改善UHMPET的加工流动性。对其流变性能、热性能以及共混形态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不同混合方法和不同TLCP与PVDF用量对UHMPET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HAAKE流变仪进行混合时,TLCP在UHMPET中呈珠状,二者之间的界面比较模糊,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采用挤出拉丝时,TLCP在UHMPET中形成明显的微纤状;PVDF在UHMPET基体中无论是采用HAAKE流变仪进行混合还是挤出拉丝,基本上都呈珠状,而且与UHMPE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在DSC曲线上表现出特有的转变峰,说明两者的相容不好。TLCP和PVDF对改善UHMPET的加工流动性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利用DSC、WAXD和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聚偏二氯乙烯合金/炭黑导电复合体系的结晶形态及正温度系数效应特性。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善基体结晶行为。使结晶度提高,从而使导电复合体系的室温电阻率下降、PTC强度提高、PTC曲线的重复稳定性变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非晶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结晶型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MMA复合材料。利用Hilderbrand的溶解参数原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了PVDFf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片材的微观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PMMA与PVDF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MMA的加入降低了PVDF的结晶能力和熔融温度;随着PMMA的含量增加,PVDF的分解温度降低;PVDF的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增大。另外,PMMA的引入改变了PVDF的结晶结构,导致了β相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