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把D-S证据理论应用于多节点的频谱感知数据融合时,如果数据冲突较大则融合结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D-S证据理论的证据组合规则进行了改进,给出了一个在数据冲突大时也适用的数据融合公式,并把这种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应用到多节点协作频谱感知中.MAT-LAB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频谱感知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算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以电压-码转换电路板为被诊断对象,探索了基于D-S证据理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某系统电路故障元器件诊断方法.诊断结果表明D-S证据理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可有效地提高故障模式的识别能力,使故障元器件得以有效定位.  相似文献   

3.
D-S证据理论能很好地表达"不确定"和"未知"等信息融合中的重要概念,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传感器数量较多时,D-S方法计算量很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来减少证据体数目.再结合D-S证据理论进行信息融合的办法.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保证了目标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雷达数据融合时融合结果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S 证据理论的自适应融合算法。该算法将单传感器多时刻时域融合和多传感器空域融合相结合。首先,利用盒状图对单传感器测量值分类优化,进行单传感器时域融合;再根据文中提出的改进证据冲突程度判据,对高冲突的局部证据进行修正,并选择相应的多传感器空域数据融合算法。仿真分析表明,文中算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现有的多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相比,文中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且融合结果更加可靠、精确。  相似文献   

5.
D—S证据理论在多源数据融合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确定性处理算法中,D-S证据理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阐述了D-S证据理论及其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从改进合成规则和证据源数据两方面对当前的一些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一种基于冲突强度的证据合成规则,并在Murphy证据平均合成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证据间相似系数的证据合成规则,通过实例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基于相似系数证据合成规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网络对于多个传感器在不同目标的识别过程中,各种技术冲突便随之接踵而至,并对传感器网络的科学体制产生了能动性的影响,使得系统的实时性和同步性的效能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以D-S证据理论为核心要素,通过矩阵分析在融合算法中的理论地位,辅之以数学归纳法的精要,力求得到与融合结果与D-S证据组合公式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证据理论实现相关信息的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进行多信息融合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即要求各传感器所提供的证据相互独立。这在很多实际场合中却很难实现。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提供了一种基于D-S理论的推广方法以解决信息融合的相关性问题。并用机器人的力觉和热觉传感器作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增强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效果,在综合考虑传感器初始精度与实际测量精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将证据理论中的修正证据距离引入传感器实际测量数据间距离计算,基于计算得出的测量数据间距离生成各数据融合时的测量权重值。当传感器精度已知或者能够计算得出时,将基于传感器精度生成的固定权重与测量权重相综合,生成最终权重;当传感器精度未知且无法计算得出时,将测量权重作为最终权重。基于多种典型算例对所提融合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融合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大奇  于盛林 《电子学报》2002,30(2):221-223
本文在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合论,给出了电子电路故障定位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通过测试电路中的被诊断元件的工作温度和工作电压两个物理量,得出D-S证据理论中两传感器对各待诊断元件的信度函数分配,再利用D-S联合规则得到融合后的信度函数分配,从而确定故障元件,并通过单传感器诊断结果与融合诊断结果比较,说明多传感器融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表示学习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结构信息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考虑融入额外辅助信息来提升网络表示效果.针对现有网络表示学习方法中对于多属性特征融合缺乏冲突判别与评价指标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网络表示融合方法.本方法首先通过SVM算法给出不同属性信息对融合表示结果的支持度,然后利用证据组合规则计算网络表示学习中的融合评价指标,并依据混淆矩阵考虑各类别在节点分类中的局部可信度.在3类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法对于检测网络表示融合中的冲突,提高表示融合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由粗集理论和D S证据理论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目标识别中。在目标识别的数据融合中 ,利用粗集理论对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 ,判断出冗余传感器 ,得到传感器的最简组合 ,从而简化特征数据。然后利用D S理论实现目标的分类 ,改进分类的效果。因此 ,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数据融合技术中来进行目标识别 ,为解决传感器数据超载以及不完整传感器信息融合提供了一种方法 ,且提高了识别的速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A random placement of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 in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ten causes low coverage.An area coverag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mobile sensor network (MSN) based on virtual force perturbation and Cuckoo search (VF-CS) was proposed.Firstly,the virtual force of the sensor nodes within the Thiessen polyg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artitioning of Voronoi diagram of the monitoring area.Secondly,the force of polygon vertices and neighbor nodes was taken as the perturbation factor for updating the node’s location of the Cuckoo search (CS).Finally,the VF-CS guided the node to move so a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coverage.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higher coverage and shorter average moving distance of nodes than the Voronoi diagram based algorithms in literatures.  相似文献   

13.
三维水下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水下传感器网络模型,对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覆盖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利用虚拟势场算法CAT(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 for three-dimensional sensor networks)调整水下传感器节点与浮标节点间缆绳的距离,逐渐消除网络中的感知重叠区域和覆盖盲区,进而实现整个水下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在仿真实验中,通过CAT算法与ETG算法的比较,验证了CAT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空时分组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能耗的节省和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出发,研究和设计了基于4个协同节点和能量可补充节点(Sink)形成的分布式虚拟多天线空时分组码;同时考虑到节点的实际工作条件以及对能量的苛刻要求,提出并分析了其改进型算法,即从信道参数及协同节点能量剩余状况考虑重新选取协同节点,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分布式空时分组码(D-STBC)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赵帮绪  杨宏文 《信号处理》2011,27(9):1347-1351
由于星载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对监视区域中的每个目标进行稳定有效的跟踪是非常困难的。为此,该文将阵群目标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阵群目标相对稳定的编成、队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阵群目标数据关联算法。首先,建立阵群目标的编成特征和队形特征的描述模型,并据此提取阵群目标的编成及队形特征;其次,通过D-S证据理论,分别利用编成和队形特征建立阵群目标的关联匹配模型,计算相应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最后,对基于编成和队形特征关联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进行证据合成,建立综合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并采用二维分配方法实施关联判决,得出关联结果。仿真实验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交通路灯监控系统中为节省网络节点能耗和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出一种无线传感网链状路由算法(CRASMS)。该算法根据节点和监控区域的信息将监控区域分成若干个簇区域,在每一个簇区域中依次循环选择某个节点为簇头节点,通过簇头节点和传感节点的通信建立簇内星型网络,最终簇头节点接收传感节点数据,采用数据融合算法降低数据冗余,通过簇头节点间的多跳路由将数据传输到Sink节点并将用户端的指令传输到被控节点。仿真结果表明:CRASMS算法保持了PEGASIS算法在节点能耗方面和LEACH算法在传输时延方面的优点,克服了PEGASIS 算法在传输时延方面和LEACH算法在节点能耗方面的不足,将网络平均节点能耗和平均数据传输时延保持在较低水平。在一定的条件下,CRASMS算法比LEACH和PEGASIS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7.
移动传感器网络非均匀事件区域节点部署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军  程良伦  王建华  王涛 《电子学报》2015,43(12):2402-2407
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中热点事件监测场景,研究传感器节点的快速优化部署策略.首先假定事件随机产生,针对事件优先模型及节点感知误差函数推导基于Voronoi剖分时感知误差最小,然后定义节点有效覆盖权值,证明了当所有节点有效覆盖权值一致时,整个网络覆盖效能将达到最大.结合虚拟力及节点有效覆盖权提出一种分布式优化部署算法SDOA(Sparse Deploym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其在保证覆盖能效最大化时保证网络连通性.最后仿真比较了本文提出部署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对热点区域部署,并保证较高的覆盖效能.  相似文献   

18.
张文霞  邵洪峰  王夏霄  于佳 《半导体光电》2018,39(1):104-108,112
针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系统严重的误警问题,在Φ-OTDR多路监测系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改进的D-S证据理论应用于Φ-OTDR三路监测系统中以减少误警率.利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算法对每路输出数据进行融合,然后将融合结果与报警阈值相比较,判断是否发生报警.实验测试发现: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Φ-OTDR三路监测系统不仅在三路监测方案中能够正确判断扰动信号,还使得漏警率由3%降至1%,72 h内误警率由3.3%降至0%,提高了系统的报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ensor nodes are deployed to collect data, perform calculations, and forward information to either other nodes or sink nodes. Recently, geographic routing has become extremely popular because it only requires the locations of sensor nodes and is very efficient. However, the local minimum phenomenon, which hinders greedy forwarding, is a major problem in geographic routing. This phenomenon is attributed to an area called a hole that lacks active sensors, which either prevents the packet from being forwarded to a destination node or produces a long detour path. In order to solve the hole problem, mechanisms to detect holes and determine landmark nodes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landmark-based routing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source node first sends a packet to the landmark node, and the landmark node then sends the packet to the destination. However, this approach often creates a constant node sequence, causing nodes that perform routing tasks to quickly run out of energy, thus producing larger holes.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which two virtual ellipses are created with the source, landmark, and destination nodes. Then guide the forwarding along the virtual ellipses. Furthermore, a recursive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ensure a shortcut even if there are multiple holes or a hole has multiple landmarks. Thu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mproves both geographic rout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rout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creases the battery life of sensor nodes, lowers the end-to-end delay, and generates a short p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