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软土场地的地震响应研究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Rayleigh阻尼模型的选取对场地响应结果有较大影响.文章基于一维时域非线性计算方法,针对国内Ⅲ和Ⅳ类软土场地,利用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程序DEEPSOIL,分析了不同输入地震动作用下3种Rayleigh阻尼模型的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和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差异.结...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非饱和砂土层-基岩的自由场模型,分别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天然地震动输入条件下,分析非饱和砂土层的饱和度对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等参数,初步揭示非饱和砂土层对地震动响应规律。饱和度变化影响土体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而导致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出现差异;加速度反应谱方面,饱和度较大的工况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到达周期会出现滞后现象;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大小以及到达峰值周期时长受地震波输入方向和饱和度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KiK-net井下台阵的73个台站的262组加速度记录,每组数据均包括各台站对应的地表和孔底基岩记录,共计524条加速度记录,建立了相应的73个场地的一维土层模型,采用shake91软件进行了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计算。首先分别由孔底加速度记录通过正演计算得到地表加速度和露头基岩加速度,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得到露头基岩加速度;然后根据场地地震响应放大倍数的定义,即地表有效峰值加速度除以露头基岩有效峰值加速度,分别得到了各类场地正、反演计算结果的放大倍数统计值,并取正、反演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场地最终放大倍数;最后给出了场地有效峰值加速度的调整系数。结果可以作为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参数选取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速远大于500 m/s,称为输入面2),分别建立了一维土层模型。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了基岩输入界面1和界面2的地震动,分别计算了界面1和界面2的峰值加速度PGA比值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比值。经比较,在不同的地表地震动强度输入下,无论是Ⅱ类还是Ⅲ类场地,界面1和界面2的PGA比值和EPA比值基本上介于1.0~3.0之间。显然,基岩输入面越深,剪切波速越大,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明显,基岩输入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国西部715条水平强震观测数据分析,按照场地条件、震级、震中距3个因素分组,以Ⅱ类场地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取有效峰值加速度EPA(阻尼比为5%时,0.1~0.5s范围内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值除以2.5)作为计算标准,统计得出场地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强度下,Ⅰ、Ⅱ、Ⅲ场地的场地放大系数依次增大;在同一场地条件下,场地放大系数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在统计结果基础之上,提出了适用于我国抗震规范的场地放大系数建议值及其应用方法,可供GB 50011-2010抗震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会对结构的地震反应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场地条件下结构的地震反应也不同。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不同场地类别,分析SSI效应影响下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规律及隔震效果。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基础隔震结构层间位移、隔震层位移、基础转动角度及加速度反应呈现增大趋势。随着场地条件变差,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也随之加大,隔震层的隔震效率明显较低,尤其是在Ⅳ类场地条件下影响更为明显。在场地条件差、基岩输入峰值加速度大的情况下,土体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汉口地区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与场地岩土条件入手,考虑不同震级的潜在地震对场地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的贡献,强调强地面运动记录长周期信号的可靠性,选用了102条水平向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通过统计分析强震记录的平均加速度反应谱,建立了适用于柔性结构抗震设计的长周期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结构近远场地震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南京某地铁车站为研究背景,考虑近、远场地震动作用,研究可液化场地上三跨三层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包括柔性模型箱、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和结构模型、地基土相似准则的确定.测试地铁车站结构的加速度、水平位移、应变反应和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加速度、震陷及作用于侧墙的动土压力反应.结果表明:在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呈现低频放大现象,由于近、远场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不同,放大效应的程度和频率范围差异较大;在远场强地震动作用下地表浅层土的基频与远场地震动的主频接近,地表浅层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显著;地下结构的存在显著影响周边土体的地震动特性.  相似文献   

9.
地基抗震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是否准确,关系地基抗震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到能否真实反映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笔者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基础上,得到场地的基岩加速度,按一维波动理论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给出市区范围内两个设计阶段的分区结果和相应的地震动参数.根据市区建设的需要,将设计反应谱周期延长至5s.  相似文献   

10.
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峰值取相应水平向的0.65倍.本文收集美国中西部地区三分量强震数据记录292组共584条,研究了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V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H的谱比值,以及谱比值随自振周期的变化规律.主要考察了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和阻尼因素对谱比V/H的影响,研究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和阻尼因素下的平均谱比曲线形状,并与抗震规范规定的0.65进行比较,提出修改建议,建议谱比值取考虑各因素影响的建议式,研究过程中,验证了所收集强震记录的可用性及研究成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东宁地方铁路取弃料场的类型及水保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取料场、弃渣场的类型。提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徐州医学院校园新闻网站需求,提出校园新闻网站设计新方案.以ASP.NET技术、CSS样式表技术,设计并实现校园新闻网站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3.
对长江下游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罗家角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在两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起源于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硅酸体的形状解析结果表明 :来自两遗址的硅酸体断面形状大致相同 ,而在大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利用硅酸体形状亚种判别函数进行判别 ,结果河姆渡遗址的稻为粳稻 ,罗家角遗址的稻为籼稻。研究结果表明两遗址的栽培稻群体具有不同系统特性 ,为长江下游的水稻系统演化及稻作起源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各种预应力结构形式的分类说明和对预应力平板结构优点的重点阐述,分析和比较预应力结构的竞争力所在及其适用范围,达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各种预应力结构形式的分类说明和对预应力平板结构优点的重点阐述,分析和比较预应力结构的竞争力所在及其适用范围,达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选取新西兰 Canterbury 地区12个强震台站及2010—2012年间的台站584条记录,以浅硬场地 LPCC 作为参考台站,系统分析 Christchurch 市区软厚场地地震效应(即场地放大函数)的不确定性及地震动强度、震级、震源距及震源方位角等因素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发现:1)地震动强度水平对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影响较小,仅在长周期(如大于1.0 s)段趋于增大场地的放大效应;以不同地震动强度值进行分组,地震动强度大于0.6 m/s2的分组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显著高于地震动强度小于0.6 m/s2分组,特别是地震动强度大于1.0 m/s2时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最大,反映了场地土层非线性提高场地地震效应的不确定性;2)地震震级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影响小,不同地震震级分组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及标准差的表现基本相当;3)震源距是场地地震反应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震源距小于5 km 时场地放大函数的标准差明显大于其它情况,即震源距越小地震反应不确定性越大;4)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与震源方位角的选取基本无关,即选取不同的震源方位角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影响场地震动参数的主要因素有震源特性、震源至场地之间的传播途径与介质条件以及地球表面局部土层条件,研究了在确定场地震动参数时必须考虑震级、距离及场地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站集群建设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站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网站管理、运行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网站集群是高校网站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水泥粉磨站是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粉磨站选址与布局是水泥物流系统优化的一个关键步骤.通过定量分析水泥物流系统,给出了确定粉磨站数量和网点布局的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处理水泥粉磨站选址与布局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效的优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