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编者按]由上海电视大学创办的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自动化》考核可谓方兴未艾,有7300多位市民参加了1996年6月举行的第一次考核。然而,由于技术等原因,《办公自动化》考核至今没有像初、中级考核一样完全采用自动阅卷形式,Excel及Word部分只能靠打印输出后手工阅卷,这给整个考核流程带来了麻烦。如何才能对Excel工作表中的表格数据及格式完成自动阅卷?上海电视大学陈信副教授审阅本文后认为:“该文利用宏来实现自动阅卷,方法是好的。但对于公式、图表等尚无描述或涉及”。接着,陈教授提到了至今还未能实现自动问卷…  相似文献   

2.
表格自动录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星原  洪家荣 《计算机学报》1995,18(12):924-929
本文论述了一个表格自动录入系统,它包括表格分析与理解和字符识别,文中提出了表格分析与理解的一个层次模型和算法,它用数学形态学检测表格线段,然后形成表格线段描述,再从表格线段产生表格线,从表格线产生矩形块集合,最后进行表格理解和结果生成它具有抗部分断线,虚线和倾斜的能力,不受粘连和噪音点的影响,文中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字符识别方法,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学习来产生分类的规则,并介绍了一个基于此立法的手  相似文献   

3.
黄莺 《福建电脑》2011,27(3):168-168
系统自动阅卷评分是计算机考试系统开发的主要关键技术,主观题阅卷需要针对具体题目设计相应算法.在分析考试系统对Word表格插入题阅卷检测要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其自动阅卷的算法与流程图.  相似文献   

4.
自动填充表格内容,不仅可提高办公效率,而且还能避免失误。在Excel中能够轻松地对表格数据中进行自动填充,那么对于WPS、KingStorm、Word中是否也能实现自动填充功能呢?  相似文献   

5.
非限定表格信息提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真  吴泉源 《计算机学报》1995,18(11):808-813
本文概要讨论了非限定一表格信息提取系统的结构和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既有利于表格识别,又能进行表格定位的方法-四角定位点法,介绍了利用四角定位点法实现的非限定表格信息提取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通用、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江宁  杨嵘  张剑 《软件学报》1996,7(10):621-625
数据抽取是表格图象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锚点柔性匹配进行数据抽取的方法,并讨论了该方法中锚点查找、组织、定位、填写域定位参数确定及数据抽取过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从实用角度出发,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开发研制了一套完整的表格自动录入系统,该系统可在DOS系统下对任意格式的表格进行学习和识别。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及软硬件实现,并讨论算法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车牌识别系统中,传统的模板匹配算法处理时间长,对笔画缺失或断裂的字符识别效果不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板的匹配算法,首先构建三种类型的模板库,并在构建好的多模板库上进行模板匹配,整个过程采用分块匹配的方法来加速模板匹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表格文本图像版面中存在的大量的非表格框线对象,干扰正确提取表格框架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线分离的预处理算法.该算法在不提取表格框线的前提下,采用图像分块和连通域分析,实现字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滤除大部分文字像素,准确有效突出表格文本图像中的框线信息,达到了预处理目的,是后续表格特征提取和识别的有效预备步骤.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多数机器阅卷中采用的识别算法基于模糊识别,即针对某类型的试卷,更换多种试卷或者同种试卷不同采集方式下很难准确对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OpenCV耦合模板定位的答题卡识别机制。首先基于人机交互划定学号区与客观题区;然后基于图像处理算法定位得到填涂位置,评价填涂结果,完成答题卡识别。本系统模板制作模块由C#编程实现,答题卡识别由C++和OpenCV实现。最后测试本文机制性能,结果表明:与基于模糊识别的普通方法相比,本文机制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和识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阅卷方式无需专用设备即可快速阅卷,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增加阅卷工作的可移动性。为解决移动设备拍照阅卷时,出现的阴影、反光、倾斜(-45°~45°)等情况,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答题卡自动识别算法,算法主要分为三部分:图像预处理、待识别区域定位与分割、答题卡内容识别。不同操作系统(PC、Android、IOS)下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正常填涂采集识别率为100%,异常填涂采集识别率为93.6%;识别速度小于2s,满足实时性要求;无需修改就能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编译运行,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和兼容性。目前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某教育企业上线APP中。  相似文献   

12.
An algorithm is described which detects auditory onsets quickly in arbitrary binaural audio streams. Aspects of the precedence effect are implemented to speed up computation, and to increase the usability of the output. The onset detector is tested with a number of binaural signals. Onsets that are suitable for spatial auditory processing are found reliably. This will allow spatial feature extraction to b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3.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applications on handheld devices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rich new interaction method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resource-limited mobile use contexts. One appealingly convenient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 is to use device motions as input, a paradigm in which the currently dominant interaction metaphors are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visually mediated scrolling. However, neither is ideal. The former suffers from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gestural patterns, while the latter requires continual visual monitoring of the mobile device, a task that is undesirable in many mobile contexts and also inherently in conflict with the act of moving a device to control i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e approach: a gestural menu technique inspired by marking menus and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input. It uses rotations between targets occupying large portions of angular space and emphasizes kinesthetic, eyes-free interaction. Three evaluations are presented, two featuring an abstract user interface (UI) and focusing on how user performance changes when the basic system parameters of number, size and depth of targets are manipulated. These studies show that a version of the menu system containing 19 commands yields optimal performance, compares well against data from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eyes free (without graphical feedback). The final study uses a full graphical UI and untrained user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 can be rapidly learnt. Together, these three studies rigorously validate the system design and suggest promising new directions for handheld motion-based UIs.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IP追踪的分片标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拒绝服务攻击(DoS)是难以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IP追踪技术是确定DoS攻击源的有效方法。针对用于IP追踪的压缩边分片采样算法(CEFS)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分片标记算法(NFMS),该算法通过扩大标记空间和采用自适应概率的方法,减少了重构路径所需数据包数,并通过给分片加标注,减少了重构路径的计算量和误报率,并且将点分片(路由器分片)、边分片(该路由器分片与同偏移值的下游相邻路由器分片的异或值)分开存放,可验证重构路径时所得攻击路径中节点的正确性。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NFMS算法的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许多应用都是基于节点的位置信息。传感器网络由于节点数量巨大,资源十分有限,全部节点都采用GPS定位设备是不适宜的。介绍了利用2个锚节点定位的DV-Hop算法。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主观试题自动评阅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以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等复杂的系统知识,是无纸化考试中自动阅卷系统的设计难点。为此,仿照传统考试过程中人工阅卷的基本思路,把主观试题的自动评阅问题分解为知识库的构建、概念相似度的计算以及语句结构的处理等三部分,并把一种改进的多因素语义相似度算法引入到概念相似度计算,详细设计了主观试题的计算机自动评阅模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占总数70%的计算结果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节点定位改进算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算法的定位原理、误差来源。针对DV-Hop算法在未知节点到信标节点距离计算中的不足,在分析信标节点间估计距离与真实距离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算法。改进算法修正了网络平均每跳距离与未知节点估计坐标的区域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改进算法的定位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新型传感器三维定位算法.利用SVM算法能够在高维空间对非线性样本进行分类的优点,通过各传感器节点估测其与锚节点间的距离作为特征向量,最终对未知节点所属立方体空间进行分类来实现定位未知节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了88%的平均定位准确率,而且对锚节点密度和距离误差具有较低的依赖性,验证了算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数据库操作题自动阅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桂成  崔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6):1005-1006,1018
为克服人工阅卷的诸多困难,给出了一个对数据库操作题自动阅卷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试题的组织形式和录入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供阅卷程序识别的形式语言,覆盖了数据库操作题的主要内容,作为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系统的子系统,该方案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