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汽液固三相流中硫酸钙溶液结垢诱导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结垢诱导期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以硫酸钙为工质,通过测量壁面温度、主流温度以及传热量,计算出结垢过程中的传热系数,根据传热系数的变化测出了本实验条件下硫酸钙的结垢诱导期,研究了汽液固三相流条件下硫酸钙的结垢过程。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的加入可以大大延长硫酸钙溶液的结垢诱导期,起到防垢和强化传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汽)—液—固三相流化床中的气(汽)泡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汽)-液-固三相流化床中无相变和有相变时气(汽)泡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测试手段等,指出了中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的特点,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应用STAR-CC莫拟软件和基于VOF模型基础上的Lagrange多相流模型,在流体入口速度为0.5~1.5m/s,系统固体颗粒体积分率为1%~8%的条件下,研究了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壁面处磨损率的轴向分布以及其随流体入口速度、固体颗粒体积含量和温度等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蒸发管轴向方向上,壁面处磨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戊烷 -水为研究物系 ,采用压降法对汽 -液 -液三相直接接触换热器内汽含率的轴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液固两相进行拟均相处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3,对气液固三相逆流化床内气液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内溶解氧浓度的轴径向分布规律,气液表观速度和液体黏度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从实验和模拟结果发现:在轴向上,溶解氧浓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并趋于饱和;在径向上,溶解氧浓度中心区域低,壁面附近高;气液传质系数随气液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随液体黏度增加而减小,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有铁颗粒的液固流化床在交流磁场中的流化特征,考察了磁场强度对床膨胀和带出速度的影响,应用这种磁场流化床对工业废水液中含量较低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回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稠密固液湍流的流体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循环流化床内稠密固液两相流动特性,对反应器内稠密固液湍流进行了流体动力学模拟.在考虑颗粒碰撞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相间拖拽力模型和颗粒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循环流化床内稠密固液湍流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了反应器提升管中高浓度颗粒速度、体积分数分布和湍流特性.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理论模型和求解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假设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均匀覆盖一定厚度的硫酸钙结晶垢层,考虑垢层与流体间的耦合换热、管内流体泡核沸腾传热、汽液两相流体对垢层的剥蚀以及颗粒对垢层的碰撞磨损作用,初步建立了汽液固三相流系统防除垢的模型,并应用STAR-CCM+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垢层表面温度和汽含率、污垢剥蚀速率以及颗粒对垢层的磨损速率都是影响汽液固三相蒸发管内防除垢的重要因素;增加表观流速和固体颗粒体积分数,可以降低垢层表面温度和汽含率、提高污垢剥蚀速率和磨损速率,进而可以强化蒸发管内的防除垢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已求得的内循环流化床下旋流场的气相流动场,求得了颗粒相运动方程,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此区域内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循环流化床能实现炉内分离和循环,延长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提高颗粒燃尽度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型的蒸发器,在平行流的联箱中设计带分液小孔的隔板,利用其气液分离作用对蒸发区的制冷剂干度进行调控.建立了分液蒸发器的计算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偏差在±30%以内.分析了不同管程分布对分液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程对性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物理模型和分析管内流动状态并列出基本流协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一个二维计算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求得管内汽-液相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在进一步求解能量方程的基础上,获得其温度分布特性,并与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A very simpl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based on its definiensis was present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btained using the model provided a good coincidence to the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by other author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determined by inverse analysis using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noted tha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ind veloc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a prediction equation 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bout wind veloc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is given.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席作为空调系统的辐射末端,得到逐步的重视和应用,但对于应用在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中,作为地表水体的前端集热器的研究资料较少.建立毛细管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确定影响k值的各个参数,得出不同参数对k值的影响曲线,通过对影响曲线进行分析,区分出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次要因素,对毛细管前端换热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筑外壁面换热系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别分析了建筑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长波辐射换热系数、蒸发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总换热系数简化经验算式.发现蒸发换热对总换热系数有明显地影响,壁面潮湿概率每增加10%,总换热系数约增大6 W/(m2·K),我国目前统一推荐的外壁面换热系数为23 W/(m2·K)相当于潮湿概率为0.1的潮湿表面的总换热系数,是干燥壁面总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迎风外壁面的总换热系数大于背风面,夏季外壁面总换热系数大于冬季.  相似文献   

15.
换热系数准则式在燃气涡轮耦合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节省涡轮叶栅气热耦合数值模拟时间及提高计算结果准确度,将应用较为广泛的迪图斯-贝尔特和格尼林斯基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准则式应用于NASA-MarkⅡ高压燃气气冷涡轮叶栅气热耦合换热计算中,换热系数准则式引入温度差和入口效应等考虑涡轮内冷腔几何及工况的修正因子.采用商用软件CFX11.0的不同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  相似文献   

16.
对计算凝汽器换热系数的HEI公式、别尔曼公式和分部计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如何利用分部计算法分析空气含量和污垢厚度对凝汽器换热系数的影响。定量分析了空气含量和污垢厚度对凝汽器换热及真空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空气对凝汽器换热和真空的剧烈影响发生在空气相对含量小于0.5%时,随着空气含量的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弱;水侧污垢对凝汽器换热系数和真空的影响与污垢层厚度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变化的表面传热系数对磨削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磨削弧内磨削液流的状态 ,引用温度边界层的概念 ,论证了磨削弧内的磨削液膜的状态 ,并由此得出磨削弧内的表面传热系数是随变化的壁温和位置而变化的 ,在求解温度场的分布时 ,变化的表面传热系数更符合实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建筑外壁面换热系数与供暖室内自然对流换热的关联性,采用修正的湍流k-ε模型对外墙外壁面不同换热系数情况下的室内自然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比了热负荷值。结果表明:在满足室内供暖温度(18℃)要求条件下,考虑外界辐射和蒸发对外壁面换热过程的作用(外壁面换热系数取8.1 W·m-2·°C-1),所得散热器表面的换热能力要低于按照暖通设计规范取值(外壁面换热系数取23.3 W·m-2·°C-1)所得结果,两种取值方式对室内温度场和舒适性的影响很微弱,但所得室内热负荷之间的差异达到了6.2%。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的凝汽器入口蒸汽流场,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凝汽器的传热系数和端差.指出合理的流场会使传热系数增加,为凝汽器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