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2015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10~(12)m~3;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力争达到400×10~8 m~3。相对于2014年的170×10~8 m~3,未来5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将增长1倍多。《计划》提出,400×10~8 m~3的抽采目标中,地面开发200×10~8 m~3,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200×10~8 m~3,利用率60%以上。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3~4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重点煤矿区基本形成煤层气与煤矿瓦斯共采格局。《计划》提出,将出台完善扶持政策,严格落实煤层气市场定价机制,研究提高煤层气开发财政补贴标准,制定低浓度瓦斯利用鼓励政策,督促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300亿立方米,是我国煤层气"十二五"规划中的产量指标。经过16年的探索发展,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2011年11月1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国务院瓦斯治理现场会上,对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提出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1012m3;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力争达到400×108m3。相对于2014年的170×108m3,未来5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将增长1倍多。《计划》提出,400×108m3的抽采目标中,地面开发200×108m3,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200×108m3,利用率60%以上。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3~4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重点煤矿区基本形成煤层气与煤矿瓦斯共采格局。《计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分区域分层次开展勘探,加快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4.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2006,26(10):88-88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大规模开发煤层气资源。中联煤层气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范志强在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上介绍说,中国煤层气最新探明储量是36.7×1012m3,与陆上常规天然气储量相当。中国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的世界第3大煤层气储藏国。范志强说,200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首次超过供应量,到2010年,中国需进口约300×108m3天然气,2015年进口量将达到约400×108m3,而发展煤层气将弥补这一缺口。俗称“瓦斯”的煤层气主要成分和天然气一样,都是甲烷。煤层气开发不仅能减少煤矿瓦斯事故,而且减少了甲烷空排造成的温室效应,同时可以弥…  相似文献   

5.
<正>继201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煤层气产业政策》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见》,从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强化税收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助力煤层气开发利用,希望改变煤层气沉寂的发展态势。受此拉动,煤层气抽采利用量快速上升。2013年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为156×108 m3,利用量为66×108 m3,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3.8%。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为126×108 m3,利用量为43×108 m3,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2%;地面煤层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基础研究薄弱。现有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钻井、压裂等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低阶煤和高应力区煤层气开发等关键技术有待研发。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仍未完全掌握,深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关键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升。"《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技术关键,为煤层气发展提出了攻坚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俗称瓦斯。它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及邻近岩石层中,当其浓度达到5%—16%时,遇到明火便会发生爆炸。中国煤矿安全事故80%与它有关。然而,它又是一种比石油、天然气更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我国天然气消费缺口巨大,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将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战略替代资源。煤层气开发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可有效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我国煤层气产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处于商业化开发的初期阶段,具备快速发展潜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以《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标志,中国的煤层气发展又处在了新的当口。《规划》的制定实施,必将促进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安全抽采、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新政     
2013年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3]93号,以下简称《93号文》)。这是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和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一件大事,引起了行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近一、二十年来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是一种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其成分与常规天然气基本相同,甲烷含量大于90%,发热量大于8000kcal/m,完全可以作为与常规天然气同等质量的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煤层气在煤矿生产中又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主要温室气体来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煤层气(瓦斯)地面钻井开发技术的成熟,人们提出了通过地面钻井的方法先采气后采煤的开采新理念。这一开采模式的推广,不仅能够改善煤矿生产安全状况,而且还可以将瓦斯这一煤矿最大安全隐患转变成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变害为宝。但推广这一理念还需要从模式、体制、技术、政策等方面深入研究。文章阐述了先采气后采煤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先采气后采煤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由天然气开发研究机构与煤炭行业研究机构协作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2008年7月8日举行的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上表示,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的开发利用规划即将发布。据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指出,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瓦斯发电机组规模小、布局分散,致使部分地区瓦斯发电上网难,加价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煤层气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尚不健全。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差,现有补贴标准偏低。  相似文献   

14.
全球非常规油产量超过7500万t,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800亿m^3。煤层气是一种洁净的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俗称“瓦斯”,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甲烷,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不同特点见表1。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指出,煤层气和煤炭是同一储层的共生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两种资源矿业权分别设置,一些地区存在矿业权交叉重叠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清理措施,推动合作开发。但煤层气和煤炭协调开发机制尚未全面形成,既不利于煤层气规模化开发,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2月2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拟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4200亿立方米,建成2~3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煤层气(煤矿瓦斯)是赋存在煤层及煤系地层的烃类气体,是优质清洁能源。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对保障煤矿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26×108m3,利用量55×108m3,同比分别增长9%和14%。据统计,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27×108m3,利用量22×108m3;井下煤矿瓦斯抽采量99×108m3,利用量33×108m3。国家能源局表示,随着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的快速增长,全国煤矿瓦斯事故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开发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可有效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煤层气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我国煤层气产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处于商业化开发的初期阶段,具备快速发展潜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从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7日,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可帮助煤炭直接生成甲烷的产甲烷菌,这一研究或有助于弄清煤矿中煤层气的成因,并加速生成此类天然气。煤层气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俗称"瓦斯",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属于热值高、无污染的天然气新能源。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此前研究已知,产甲烷菌可在地层中将二氧化  相似文献   

20.
瓦斯也叫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21世纪的重要接替能源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煤层气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正在急剧升温,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和产业化生产的格局开始显现,国内国际的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频繁进行。政府、国企、地方、民企,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