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形态演变浅析——以山西梁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山西梁村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村落选址、聚落肌理、公共场所和民居形态四个物质要素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传统习俗、民俗活动、地域文化、产权变化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消极因素.以期对传统村落在今后的发展中,既满足新生活需求,又传承和体现当地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漳州的浦西城堡历史久远,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更具有极为宝贵的人文价值。首先,归纳了浦西城堡传统村落的风貌特色,包括规划布局、建筑样式、人文魅力3个方面;进而,对风貌特色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风貌特色保护的可行策略,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构建学术研究体系以及建立保护与传承的动态机制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受到城镇化的冲击,面临着剧烈的空间变动。文章以韩城市周原村为例,以1979—2019年以来的空间形态演变为线索,将空间形态演变分为稳定期、增长期和巨变期3个阶段。社会空间转变呈现人口特征复杂化、传统生活现代化及乡村经济复杂化的特征。通过研究周原村的空间形态演变历程,以期为同处在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江苏以省级传统村落作为重要抓手,探索适应本省实际的保护发展实践工作。文章基于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地方实践,以宜兴市太华镇为例,从村落分布、选址与格局以及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三个方面阐释其境内分布的传统村落特征,并针对目前存在的“管报不管保”“单个村落保护弊端”以及“保护与发展矛盾”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村落由于量大、面广及质异的特性,以致其保护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分类保护作为实现针对性保护发展的有效路径,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趋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认知基础、资料整理、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为依据,得出以多维特征视角进行划分的传统村落类型,尝试构建由保护发展总则、规划及策略三个子系统共同形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结构,并聚焦民俗文化类传统村落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相应的专项保护发展体系研究及策略支持,以期实现传统村落整体的分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区保存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其类型多样,其中一种传统村落兼具"城"与"寨"双重特性,即"城寨型"传统村落。本文以自贡三多寨为例,在实地调研及文献查询基础上对三多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行研究,调查其突出的文化价值特色,分析其现存问题和发展难点,探索"城寨型"传统村落的特征及其保护发展要点,构筑保护与旅游利用相结合的发展体系,希望对四川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正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借参与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调研申报工作的契机,以黄山市申报的传统村落为例,调查分析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申报现状与价值补充,完成了中国传统村落调研申报工作的最后一块拼图。同时针对申报与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优化策略,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趋势,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得到了全国性的响应,并由此蓬勃发展;但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特色,滥用景观元素,导致了乡土文化的破坏与丧失。本文通过对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调查研究,从村落外部空间的山水选址、村落内部的空间格局、院落空间与建筑类型四方面挖掘村落的空间特色与村落空间所承载的乡土文化。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在传承、延续乡土文脉的问题上做出创新性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Z2)
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迅速消亡的危机,虽然国家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并强化了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与指导,但目前还缺乏统一规范,规划编制的深度和科学性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明确保护核心资源、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进可持续的村落发展和切实的规划实施等方面尚缺乏共识。文章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引入资源脆弱性概念,从提升传统村落资源脆弱性的视角出发,定义传统村落的脆弱性及其核心要素,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4条核心原则,并将其运用到云南省腾冲市银杏村的规划实践中,有效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每个传统村落都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库,储藏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要保护也要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应是“全新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针对每个传统村落的个性和共性提出相应的保护发展模式。本文以山西省寿阳县南河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从现状调研要点、价值特色评判、保护设计方法和发展策略制定四个方面探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方法,从而为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提供可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村落作为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综合体,目前对其保护和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以西藏林芝地区错高村的保护与发展为例,在对我国传统村落现状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存在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意识,并将两种意识所包含的内容做深入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在两种意识的作用下,传统村落需要严格保护及控制、传承及发展的内容,以期突破目前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提供一种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传承着我们血脉中的历史绵延的记忆、生产生活智慧、精神文化家园、永世难忘的乡愁……为使传统村落持续地、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以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阐述当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传统村落出现青年外流、老屋荒废等现象。如何有效保护具有丰富资源的传统村落及文化基因,并使其能活态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台中市雾峰区光复新村的活化利用为例,通过剖析其从腾空标售发展到成为"文化景观"、"摘星创业基地"以及"文化产业园区"的实践过程,探究文创路径,分析成功原因,为内地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建设开展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所彰显的民族文化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强调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文章以柳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例,以当地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针对传统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多种量化研究方法,揭示了桃坪羌寨不同时期空间形态的内在规律,对形态的特质演变及影响因素作出探讨,明确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结构的演变受不同主体和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以往空间形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深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演变的科学定论的认知,对传统村落规划方案的评估和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传统村落建设在盲目城镇化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消退甚至濒临消亡。该文通过对第四批传统村落甘南藏族自治州磨沟村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症结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下城镇化的背景,对其今后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本地文化承载的主体,其重要价值伴随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树立的过程中。2012年以来,国家四部委陆续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传统村落有序发展给予重视,于此,以兰州城河村为例,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基点,围绕传统村落产业建设、传统生活延续、景观塑造等方面,顺应"农业多产化、村落景区化、居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的发展趋势角度,对城河村的"产、村、景"一体化的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使城河村的社会、经济、文化、景观超越"美丽乡村"的表象,重温于传统生产、生活之中,突出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承的意义,从而使传统村落更加平衡、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潜在的可利用价值,而当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处于尚未发现状态。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平面形态特征,体现在平面色彩、村落布局、院落组合、建筑单体等方面。传统村落的平面形态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卫星影像的相关分析软件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可作为传统村落识别的辅助工具。本文在分析保定西部地理概况、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保定西部传统村落平面形态特征,并与现代村落平面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内在机制,探究如何基于卫星影像进行该地区传统村落平面形态识别,以寻求传统村落发掘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乡愁文化认知及与传统村落的关系入手,首先明确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难点是保护意识淡薄、人口流失、资金匮乏等,保护重点是保护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其次结合龙潭肖村保护发展的实际从建立乡愁文化承载空间档案、对乡愁文化承载空间界定保护区划、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村落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作为乡愁文化承载空间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