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地面构筑物施工对区间隧道结构影响问题,以重庆罗汉寺天桥施工对隧道六号线区间隧道结构影响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NX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天桥不同施工阶段对地下结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区间隧道在罗汉寺天桥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发生向上的垂直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最大变形量达6.8 mm;而在天桥施工直至使用过程中,区间隧道结构的水平及纵向变形均较小,均未超过1 mm。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变形的监测,确保轨道交通结构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海弯 《四川建筑》2023,(3):161-163
基坑开挖施工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日渐普遍,需要专门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依托成都饭店基坑开挖紧邻地铁6号线玉双路—牛王庙站区间隧道项目,首先进行有效风险分析辨识,并最终根据风险分级评估标准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通过MIDAS GT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现场未施工的第三和第四道锚索采取调整锚索倾角为5°和长度增长到21 m和25 m保护措施,数值模拟已建成盾构隧道的位移比第三和第四道锚索调整水平锚索的位移小。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能确保既有地铁盾构区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基坑加固对临近隧道的保护作用,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临近项目中华饭店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HSS本构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将隧道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进行对比,探究临近隧道变形情况。进一步分析基坑加固区间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临近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影响,以此研究合理的基坑加固区间。得出当加固深度取0.25~0.375倍的开挖深度,加固宽度取0.5~1倍的开挖深度,此时加固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地铁区间隧道内防灾的关键在于烟气控制。以某地铁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区间隧道的通风模式、系统设置、排烟口布置、临界风速设定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案。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和大涡模拟火灾分析软件FDS,对相应火灾场景的火灾特性、烟气蔓延性状等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探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用纵向通风模式下设排烟道的集中排烟模式可保证隧道安全,分析结果为设计单位在排烟口布置、风机选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对近邻管线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给出了管线安全性的评价标准,阐述了有限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基本原理并给出了有限元方程式,基于ANSYS软件平台,结合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隧道非降水施工对管线的影响这一实际课题,建立了隧道支护结构-土体-地下管线耦合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地下管线的安全性进行了预测,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新建轨道交通12号线盾构区间下穿既有2号线长~汉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线路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施工对既有结构及线路影响较小,盾构隧道贯通后区间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4.96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309 mm,2号线盾构区间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86 mm,区间结构变形量和沉降量在相关规范控制范围内,满足区间安全运营要求。通过设计上加强管片配筋、增加注浆孔,隧道施工中加强掘进参数控制和及时同步注浆,加强二次注浆,同时对2号线长港路站—汉口火车站区间设置监测点,指导施工,保证地铁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7.
唐汐 《建筑结构》2023,(8):148-153
为解决城市地铁隧道极小间距下穿上方构筑物结构变形控制的工程难题,剖析了下穿工程风险特点并设定初步变形控制策略,通过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地铁双区间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变形预测和控制效果。着重分析下穿工程段的关键风险和影响区域,基于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超前支护、优化开挖方法及盾构结构加强的联合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双区间中心截面周边±30m是控制施工扰动和盾构结构变形的重点区域,超前管棚具有纵向梁承载作用,深孔注浆具有横向拱承载作用,两者协同承载实现了较好的地层变形控制效果,使盾构结构变形控制在5.0mm以内,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浅埋地铁区间隧道的特点,提出了浅埋地铁区间隧道顶部开孔的自然通风方案。以单洞单线隧道为例,采用FDS对浅埋区间隧道列车火灾时自然通风口的设置间距、尺寸进行模拟分析,根据火灾排烟效果确定自然通风口的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闻雁 《山西建筑》2021,(5):146-147,166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广度和深度的推进,新建与既有工程相互干扰的范围越来越广.借助一临近高铁既有隧道民用工程的建设,采用Midas GTS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新建建筑物基坑开挖、主体结构附加荷载对下设既有隧道的影响.希望通过此次计算分析,确保高铁运营线安全,同时为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常见结构型式的设计,以用于指导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万蓓菁  赵狮 《土工基础》2018,(5):506-509
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基坑开挖施工,毫无疑问会使得隧道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对地铁运营和结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邻近基坑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并对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为其他同类型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了拟建停车场开挖及加载对其下方既有铁路隧道和北侧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得出了停车场修建过程中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特征,选取最不利状态结合理论分析对停车场影响范围内既有隧道的安全进行评判.分析结果显示,停车场开挖会加重北侧地铁隧道偏压情况,而针对下方铁路隧道为减载作用.结合理论验算可知,停车场开挖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隧道开挖过程模拟分析。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开挖步骤中隧道围岩应力的变化以及进行加固施工前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比较,得出暗挖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为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某隧道施工工程,研究分析盾构施工对地面五层规则框架式老旧砖混建筑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利用ANSYS创建三维地面建筑结构、地层和隧道一体化模型,研究在单线盾构推进过程中地面砖混建筑结构的差异沉降以及墙、板的应力与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岩溶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公路隧道修建日益增多及岩溶分布广泛的现状 ,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 (CTSSSRH)”和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型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探讨了溶洞大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结了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与岩溶关系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益田停车场出入线盾构隧道主体结构穿越软硬不均匀地层的受力特点,基于荷载—结构计算模型,采用修正惯用法对隧道基本荷载组合(施工)、准永久荷载组合(运营)两个阶段管片衬砌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揭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内力及变形的分布特点。研究结论如下:基础荷载和准永久荷载作用下,最大轴力、剪力、弯矩出现位置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最大轴力位于隧道两侧,最大剪力大约在偏离纵向轴线45°处,最大弯矩靠近最大剪力位置,盾构区间设计时建议考虑弯剪效应带来的影响。管片最大沉降变形位于拱顶处,且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从基础荷载组合到准永久荷载组合,最大轴力、剪力、弯矩量值逐渐减小,下降比分别为31. 55%,29. 10%,28. 71%,说明准永久荷载组合下,隧道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当地铁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现行的关于地铁列车区间隧道着火时的应急对策是:如果列车的条件允许,尽量驶到下一个车站,利用前方车站疏散乘客.本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运行中地铁列车周围不同部位的相对风速及其速度场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重点讨论了当地铁列车区间隧道着火时,考虑到风助火势的影响,行进中地铁列车的行驶速度对火势蔓延的影响;进而对地铁列车区间隧道着火时的安全行驶速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区间隧道跨越既有病害隧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近距离跨越既有病害隧道时,一方面由于区间隧道的开挖将引起病害隧道围岩与结构受力的重新分布,病害隧道受力状态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轨道梁与车辆等荷载将作用于病害隧道上,使病害隧道承受外部荷载增大.同时,病害隧道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因此,设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运营荷载作用于病害隧道上,同时应加固跨越段病害隧道和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对病害隧道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建新坡隧道上跨八一、向阳隧道的设计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Fluent 软件对无防火门的类矩形隧道在不同车速、不同联络通道布置下的活塞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内活塞效应与车速呈正相关;无防火门时,单线列车运行会通过联络通道导致另外一侧隧道内产生小于2 m/s 的流场变化;设置两个联络通道时,联络通道中心处流速在列车通过时会出现较大浮动,且左侧流速始终比右侧小;受车头压缩波、车尾膨胀波和联络通道口的影响,车头压力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经过联络通道口后又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