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中小学校园,面临着用地紧凑集约化与空间创新化发展的双重趋势。文章从创新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城市中小学校园的“集约复合”与“空间创新”设计策略,以便在城市高密度条件下创造空间丰富、开放灵活、满足创新教育体制要求的校园空间,并通过柳州市文博小学项目实际案例,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对高密度环境下的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落户发展,带回来许多优秀先进的技术及理念。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的技术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教育理念及模式的改革,中小学教育建筑势必要发生行为及空间上的变化,更好的为使用者创造出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本文以历史发展中三个时间区间为坐标,即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依次剖析本时代中小学教育模式与建筑形式,梳理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的发展脉络,为后续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学生对中小学教学建筑廊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小学建筑规范标准化使得建筑师对中小学建筑这类空间的设计变得前篇一律。本文将分析中小学建筑廊空间,从空间功能需求变革入手,论证廊空间复合化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中小学教学建筑廊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为中小学教学建筑廊空间改进实践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小学校内空间容量逐渐不足,引发上学难问题,加剧社会矛盾;新的教育改革措施的实行,使得原有的校内建筑空间模式与现有教育理念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呼声愈发高涨,国家鼓励学校向社区开放的政策,使得校园内的空间构成发生变化。本文从教育学角度和目前的国情出发,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类比,探讨我国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环境所处的阶段,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长谷川逸子与妹岛和世以"公园式建筑"阐述其建筑观。作为日本颇具代表的两位女性建筑师,其作品以关怀、包容、细腻、开放的姿态,使建筑消解其体量,与景观、城市外部空间融合。在呼吁城市需拥有更多开放公共性空间的当代中国,"公园式建筑"理念值得剖析。该文以日本"公园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长谷川逸子和妹岛和世的公园式建筑作品及思想,将其分为萌芽和成熟两阶段。并进一步析理公园式建筑空间的性质与特征,及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卢泳 《建筑技艺》2020,(5):106-107
运河万科中心·创新体验中心是一个大项目中的小建筑,建筑师探讨了建筑空间与其承载的功能、建筑个体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并通过再现现代主义建筑经典时空理念"建筑漫步",在建筑中穿行的过程融合了对建筑本身和对城市空间的双重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未来教育和特色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未来中小学对其校园整体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对比近年来一些创新性的中小学校园规划,归纳出这些学校在建筑空间规划实践上通过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的优化、总体交通系统的优化、以及空间功能的立体整合等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校园单一固化的建筑模式,为适应未来学校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校园提供了多元化、复合化、高效化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8.
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城市交互"为主题,分为"城市之眼"与"城市升维"两个板块。文章重点探讨"城市升维"板块的策展理念与展览内容,阐述了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单元中,市民、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作家等不同视角下未来城市空间与创新的关系,打破了城市、建筑、艺术等与科技创新领域的边界,探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未来展览中实体空间向虚拟世界"升维"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丁洁  郑少鹏  黄瑜 《新建筑》2022,(1):77-83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校园空间资源需求的波动,对中小学教学空间及建筑设计提出了新诉求.弹性理念的引入为教学空间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通过梳理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综述了弹性与建筑设计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并在分析建筑弹性设计表征特点基础上,从功能单元、空间模式、空间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教育理念变化,大学校园空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对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尝试探讨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大学校园所呈现出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居业》2015,(10)
素质教育对中小学建筑空间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开放式的教育,倡导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多元化的理念。本文就素化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室内外的环境设计进行探索研究,为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空间教学的改革实践出发,提出"将景观意识融入建筑设计基础空间教学"的教育理念,对该理念指导下的空间教学目标、方法、内容、成果等进行总结和介绍,并探讨了建筑与景观在空间教学上的结合点,以及景观意识对于空间教学的指导意义,旨在摆脱传统教学形体造型趋向的局限性,发展设计方法学指导下"空间-场地-行为-材料-形体"整体关联的建筑空间教学体系,为空间教学的理性研究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的熟人社会语境中,院落常作为构建集体生活的空间载体.从祠堂等古代传统建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单位大院,院落都表现出封闭内向的空间特性,并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特定"小共同体"内部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现代城市语境下的"集体院子"则趋于开放性空间与活动的复合多元化,形成全新鲜活的生活图景.文章首先...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现代高层办公发展迅速,尤其在创作领域建筑师在高层办公建筑关键发展时期,如何通过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实现高层办公建筑的创新发展是目前建筑师的时代使命。因此,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可以发现,蕴藏其中的创新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角度的设计创新、建筑空间设计创新和建筑技术创新三大方面。该文探讨了高层办公建筑的创新发展。并以广州电网生产调度中心建筑投标方案为例,从城市空间角度、建筑空间角度、建筑技术利用角度等三个方面,逐步分析、展开论述了高层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是全球城市面对的共同难题,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其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受到全球瞩目。日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以下简称"上海2040")草案已经形成并开展公示。在"全球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本轮规划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在规划目标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卓越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愿景;在发展模式上,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促进上海创新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突出开放协调,形成网络化时代的全球城市区域空间架构;在规划方法上,创立新体系、开拓新方法、拓展新机制,使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可为大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日常娱乐、健身、休闲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桃江工人文化宫设计为例,在建筑和空间场地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城市‘丛林’中的山水意象"和"‘行’‘观’‘游’"两大建筑理念,以达到融合环境,激活生态,焕发生机,传承文化的目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生活以及运动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建筑现象学的产生是为了探寻建筑存在的本质意义以及在此意义指导下的空间环境塑造行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城市空间在宏观意义上可以类似于建筑空间.因此,运用"场所精神"对具体的、狭义的空间环境感知拓展至更加宏观抽象的、广义的城市本质的感知,并以此解释城市的本质对于人们的城市辨别感、认同感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德龙  董灏 《建筑师》2022,(1):129-137
建筑师董灏作为Crossboundaries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近年来在教育建筑等领域逐渐获得关注,"空间塑人"是其重要的设计理念.2020年9月28日,笔者对董灏进行了深度访谈.在本次访谈中,董灏着重阐述了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师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在实践中,通过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引导,拥抱新技术并与社会积极沟通,董灏展...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一直在追寻,追寻一个梦,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反复坚持着一个理念-- □建筑是有生命的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空间不仅是"二维"、"三维"的空间(视觉冲击与身体感知) 空间也是"四维"的场所(随时间变化而生长) 空间更是"五维"的境界(随心灵升华而感动) □设计不仅是设计建筑,而是设计生活,倡导一种健康人性化的生活模式. □生活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一种真爱. □人与自然共生. □建筑与城市共生. 让建筑成为城市交响乐中的一部分,或是序曲,或是高潮,或是背景,虽各得其所,却同样可以感动人们.  相似文献   

20.
张陆阳 《城市建筑》2023,(2):108-110+156
随着中小学教学建筑非正式学习空间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营造舒适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择现阶段中小学教学建筑内非正式学习空间布局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其教学理念、环境因素,以及学校背景对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规划的影响,着重分析传统教学建筑与现代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差异,研究其空间设计形式、布局方式及种类。通过实例调研得到该类空间优化的合理性建议,为今后中小学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