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城市发展迅速,以香港为代表的高密度化城市环境以及微型化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普遍的城市现象。为此,我们通过对密度和知觉密度的关系研究,归纳出影响人们知觉密度感受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现实可行的微型公共空间利用办法,使得高密度环境下有着舒适心理感受的城市公共空间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主体生理、心理、行为活动需求这三个方面分析,提出住区空间品质对人本关怀的表征内容,即空间的暗示与适应性、空间的引导作用、空间密度与交往互生性等,指出应注重居民心理及活动和交往的需求,以营造能够给人们以安全感、归属感、美感的空间,从而真正提高居住品质,实现人本关怀宗旨。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居民能够方便且平等地享用休憩用地,是评价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休憩用地(开放空间)评价往往将人均绿地面积作为核心指标,忽略其实际分布与使用情况,亦较少结合市民实际步行路线或考虑使用者对步行网络的认知。以香港的休憩用地为例,借助三维空间设计网络分析(3D sDNA)技术,基于认知寻路机制模拟行人路线选择,讨论如何评估休憩用地的实际步行可达性。进一步结合人口密度、老龄人口比例、收入水平等社会特征变量,识别休憩用地不足但人口密度较高或弱势群体较多的区域。这一分析框架可为高密度城市中休憩用地的可达性评估提供精细化的量化方法,为基于人本视角与公平性视角的休憩用地规划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圳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密度城市环境对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逐步提高,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高容积率学校的建设成为新的趋势.然而,不少建筑师及学者对此趋势提出质疑,此类有限用地下的极致探索是否是解决高密度城市就学需求激增的唯一途径.本研究针对此问题,选取与深圳市毗邻的、同为高密度环境但教育发展较为... 相似文献
6.
高度的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和其它要素的高度集聚,将使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面临“紧凑”与“生态”的双重命题。而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和方法则为应对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在对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立场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空间关联、功能整合、活力提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进而结合典型的案例从架构、折叠和编排三个角度分析了景观都市主义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当代高密度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城市中心区往往以高密度模式发展,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开放空间不足,室外密集拥堵等问题。该文通过文献归纳法研究总结国内外关于城市高密度地区开放空间设计方法;运用图底关系法分析开放空间在城市中心区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需从创造更多开放空间和开放空间集约化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总结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处于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同步演进阶段,部分地区和城市从数字上已经实现高度或全部城镇化,但在效益和结构上依然需要通过深度城镇化进行提高与优化。研究首先以人性视角分析深圳深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原村民、城市夹心层三种人群的变化趋势及城镇化需求特征;其次以城市视角探讨在这种进程中城市的本质及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并剖析不同人群城市化需求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供需关系;最后提出深度城镇化时期的深圳规划需要在规划理论、存量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及制度设计上进行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交通机动化加速到来的今天,由于土地紧张,日趋严峻的停车问题正成为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畅通的重要阻碍。我国静态交通设施在整体规划和空间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与人们潜在的对公共空间的高品质追求不相适应。文章在研究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静态交通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停车场的选址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利用对停车空间的优化,对将来建设满足停车功能需求,并能兼做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场所的复合公共空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光环境在绿色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密度街区。采光环境研究及指标主要针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而很少针对城市外部空间方面进行研究。文章基于Grasshopper平台,对城市高密度街区背景下的建筑外部空间光环境性能与天空开阔度的相关性进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紧缩城市及城市高密度环境为预设,通过分析一些基于高密度条件的建筑实践,以建筑学的视角尝试从建筑空间、实体、功能,以及因建筑而留下的城市空间、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等方面探讨应对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和发展模式的建筑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密度居住空间缺乏整合的娃点研究如何通过空间的“驳接”采改善高密度居住环境论述了空间“驳接”的概念、前提条件、内容和买际意义,并分析了其可行性,研究了空间“驳接”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选择特定的城下区域进行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4.
15.
16.
高密度环境已经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因此研究高密度条件下的建筑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这种背景,介绍了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对高密度条件下的建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中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外延价值、正面及负面作用.产生及促进的影响等缺乏认识。本文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协同效应分为直接协同效应、间接协同效应以及场所协同效应三种类型.从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城市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指出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中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外延价值、正面及负面作用、产生及促进的影响等缺乏认识。本文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协同效应分为直接协同效应、间接协同效应以及场所协同效应三种类型,从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城市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指出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20.
产业集群与特色产业园区——我国城市产业空间新的发展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产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论述了产业集群与特色产业园区的关系。认为随着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城市产业空间模式由一般开发区向特色产业园区转变,基于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园区已成为城市产业空间新的发展范式。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特色产业园区规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