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已经从大拆大建阶段过渡到存量规划及历史街区复兴阶段,而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复兴将成为广州市成功发展为有特色的活力城市的关键。色彩规划作为历史城区复兴的重要一环往往被传统的规划所忽略,文章以广州市历史城区色彩研究为基础,对历史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旧城区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进行探讨,从历史城区的色彩现状、城市色彩规划案例研究、色彩规划的研究方法与策略以及如何形成可操作的色彩规划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佛山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范围从日城区端开始,跨越东平河生态敏感区,基地要求设计能够传承历史、保护生态,更能彰显时代精神。规划对中心区的双轴四季园区、城市)宾水园林区、中央核心区、民俗风情园区、城市居住区五个重要节点进行主题概念设计,力匡使整个中心区具有强烈的传统地域又化特色和优美的生态景观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宏观尺度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结合南京浦口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的编制工作需求,立足城市特色营造、城市形象提升和土地利用调控目标,探索研究了历史人文特色控制与引导、自然山水特色控制与引导、现代风貌特色控制与引导、特色意图区控制与引导、总体空间格局控制、开敞空间格局控制、城市景观系统以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方法;并基于GIS数字技术,选取用地性质、交通可达性、历史保护、生态景观、商业中心等级、土地价格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等相关影响因子,对城市地块高度、强度与密度分区进行了综合分析、优化与评价;指出中宏观层面城市设计应在城市整体架构上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和动态弹性,加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制定、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建构和优良城市空间品质塑造的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运营模式、城乡关系、城市形态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逐步从快速发展模式向精明收缩调整模式转型。老城区或历史城区作为完整展现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脉络的空间载体,成为旧城有机更新的重点区域。本文探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认识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明确历史城区的保护定位,框定开发总量,探寻容量限度,优化更新存量,提高生活品质,构建具有特色、活力及服务均等的历史城区。本文将根据历史城区发展规律与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建立历史城区容量评价技术路线,用以指导历史城区保护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城市的发展重心逐步转向老城内部的有机更新和内涵式增长,其发展不断面临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压力,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成都老城实践,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保护和活化的内涵、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在保护方面,梳理历史资源和历史空间肌理,奠定城市的基本空间格局;在功能活化方面,对功能进行整合与活化,重塑历史城区的价值和活力;在城市空间设计方面,以空间触媒激活地区发展,实现历史城区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历史城区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愈加严重。探究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策略对于推进我国历史城区保护工作与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在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和历史街道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现代化城市整体布局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需从城市轮廓线、高度与尺度、建筑、空间肌理、街道格局、重要景观点、绿化以及容积率这八个层面入手,寻找现代城市布局与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李全宇  钟舸 《城市规划》2002,26(9):85-89
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是当前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 ,如何在我国城市建设的高潮中 ,通过有效的手段 ,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城市的特色 ,已经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浙江省临海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的实践 ,从城市的山水条件、历史传统、组团结构等几方面对我国江浙地区中小城市的空间形态特色的塑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邵华 《小城镇建设》2012,(4):23-28,61
山水城市需要遵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将自然山水画和园林构筑艺术移植、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市总体规划从保护山水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入手,通过新老城功能分区、划定保护区、保护和完善山水景观、城市风貌和高度控制、快慢交通结合等措施,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地域特色明显、充满吸引力的城市空间,为小城镇规划提供了好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制度从酝酿、建立到不断完善,其过程反映出中国历史城市保护理念和策略变迁,其中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都可以视为针对历史城市保护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积极调整,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以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理念发展为线索,立足新时期历史城市保护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名城保护从古城全部到结构关联、从风貌连续到历史可读的整体性空间认识和理念的转变.并以宁波府城为例,以关联性和可读性为基础,对宁波历史城区进行整体性评估和整合,并面向城区发展的动态性提出整体保护策略,试图为新时期我国历史城区保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旧城发展中存在的历史空间破败,文化的缺失,特色的丧失等问题,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旧城复兴,并以武汉武昌旧城城市设计为例,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城市意象、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的措施,把保护与建设协调起来,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城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秩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从城市是一个大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高层次的保护和更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型国土空间资源,地下空间能够在提高城区土地使用效率、平衡历史城市和历史地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助力作用。日本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当城市新增功能开发需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生矛盾时,通过地下空间的适应性利用有效地缓解了两者在空间资源上的争夺,使历史文化传承与提高容积率、改善设施等发展需求之间相对和谐,这也可被视为一种空间“供给侧”改革的作法。本文介绍了日本城市历史地区地下空间发展情况,研究了在空间组织模式、功能组织利用、地下建设与更新技术等方面的适应性利用内容和方法,并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历史地区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解决城市中历史地区保护与发展协调推进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综合分析了南通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城市特色风貌两个方面,综合剖析了南通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并研究和探讨了保护和延续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是历史城市保护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形象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现实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历史由来,从风格延续、结构延续以及生活环境内涵与场所的延续等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本质内涵。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城市文化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加强历史城市传统格局的整体保护、注重历史城市环境景观特色的保护、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有机延续传统风貌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空间基因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标识,又起着维护三者和谐关系的作用。通过空间基因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到传承导控的技术体系,可以避免采用统一的模式面对千差万别城市、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的设计弊端,强化规划设计的在地性,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空间形式创作到空间基因分析的方向性转变,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共赢提供有效设计路径。文章还对空间基因库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西关传统街巷空间是广州市历史城区文化特色的重要表现,也是健康生活的载体。本文总结了西关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其丰富多样、紧凑高效、舒适宜人的空间特色,认识西关街巷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统街巷空间形态特色,促进健康城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遗存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相当数量的历史城区因达不到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准,缺少法律、规范赋予的强制性保护,处境尴尬。尤其是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市,在经历了以外延拓展为主的增长阶段之后,逐渐转向对存量土地进行更新利用。其一般历史城区在保护价值被低估的同时,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所体现出的更新价值也往往被忽视,极易面临被简单保护甚至粗暴拆除的局面。本文以栖霞市历史城区为例,从城市功能培育、空间风貌塑造以及开发建设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对此类历史城区的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质量的追求,绿色生态城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区的进程过快,对其开发建设大多重视其物质建设层面,忽视了对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生态的考虑,城市空间也呈现了人文特色消失、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融合了城市人文因素的生态规划研究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人文视角下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策略进行研究,并以河南省鹤壁新区的空间规划设计作为切入点,在基于其空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人文理念融入其生态规划,并探讨相应的规划策略,期望能为生态城区开发建设背景下类似地区的规划工作提供案例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本土传统建筑和传统城市景观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如火如荼地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老城区遭到不断蚕食,传统民居被拆毁,历史街区正逐个消失,城市特色风貌建设越来越流于平庸,缺乏特色.衢州古城也同样面临如此困境,传统城市空间的保护和延续迫在眉睫.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城市空间和环境的手段,对于建立城市的品质和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利用城市设计手段,探索衢州古城传统空间保护与传承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