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厘清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集散特征是城市旅游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洛阳市为案例区,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基于核密度空间分析、时间分层法,探究了洛阳市旅游流空间集聚和扩散特征.研究发现:①城市旅游流空间集聚总体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斑块化、小区域"和"一极多核"的特征.②城市旅游流空间聚集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相特征,冬季...  相似文献   

2.
流动空间对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刻影响,并使城市企业空间布局具有非传统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文章基于杭州市典型企业数据,探究流动空间与地理空间合力作用下城市企业布局的"复合空间场景",并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科技企业与机械电子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小镇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等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小镇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皖南最为密集,皖北最少;从四大板块分析,也可以得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居首位,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最低;通过洛伦茨曲线分析,旅游小镇主要集中在黄山、六安、安庆、宣城、池州5市。尝试从宏观政策、全域旅游推进、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基础、自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分布影响因素进行解析,进而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信阳地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淮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分析信阳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以期为制定信阳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和游客在信阳的旅游出行提供参考。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建立缓冲半径不等的点缓冲区和线缓冲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地区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局部集聚;沿主要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8,(10)
文章以成都市老城中心区本土餐饮与舶来餐饮网点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百度POI数据,综合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与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从核心城市功能、空间通达能力及业态集聚三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描述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其空间竞合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对城市餐饮业空间规模集聚与空间布局、分级分类与空间支撑、多元融合与共享布局的规划思路和重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产阶层群体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中产阶层作为引领未来旅游发展的生力军,表现出大众旅游的新特征,不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全域旅游所倡导的全要素、大融合、综合发展的理念,能够适应旅游中产化的需求,成为推动城乡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导向。基于这一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中产化带来的旅游消费特征,接着诠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内涵,并梳理了基于中产化的全域旅游的空间发展特点,最后提出全域旅游空间规划的策略,以期为有效指导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城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度、紧密度等分析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结构两方面对秦皇岛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秦皇岛市A级景区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β指数为1.786、γ指数为0.694,旅游景区间交通网络的通达度较低,交通网络联系程度较弱,尚未形成稠密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资源整合水平较低;紧密度指数C为0.68,紧凑程度处于中等,为提高区内旅游资源网络连通性、通达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但现阶段,传统风景区旅游模式无法适应现实发展需求,已有的相关规划建设实例也仍处在"百花齐放"的个案探索阶段,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无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技术标准。本文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乡村旅游规划的实例出发,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全域旅游导向下适应地方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武进区的地域发展特征,提出在城镇化水平较高、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思路:将旅游作为武进区乡村二次振兴的突破口,以全域整体优化提升为战略目标,以资源评估、体系设计、"适游性"引导为技术手段,形成适应武进区地方特征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对同类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产生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21,39(8)
该文以1978年至2018年的启信宝全量工商企业大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别运用核密度分析与区位熵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市域范围内18类行业近4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全域18类行业在演化态势、集聚强度及速度等方面突显出"大分散+小据点"的离散模式、"线性多核或多组团"的离心式强集聚模式、"面状+中心极核"的向心式高强集聚模式、"线性多组团+多点"的向心式强集聚模式、"多核+多点"的向心式弱集聚模式五类典型特征;而基于区位熵的分析显示,18类行业在市域内形成了具有典型差异化特征与相似产业聚类结构的三个产业空间圈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产业规划编制和招商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面对景区泛化、全民休闲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战略化等新型时代背景,深入剖析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认为全域旅游发展内涵是在传统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区域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特色,以"全地域"为出发点,产品创新为突破点,产业融合为撬动点,服务一体化为支撑点,致力于形成"市域全景、特色彰显、众业共进、服务便捷"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最后,基于许昌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许昌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许昌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思路策略,以期为许昌乃至其他地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借鉴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域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以系统化的基础研究和具体化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从全域旅游角度分析目前天祝县内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的内涵及要求,为今后天祝县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具体化建议,提出应从乡村旅游管理机制与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与发展定位、生态保护与共建共享、产业创新和产品供给、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和文明建设等方面着手,为天祝县乡村旅游乃至西部地区实施全域旅游国家战略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中原地区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02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与分析村落地理位置、村落成因、建村年代等基础要素,构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并运用GIS的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原地区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传统村落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整体集聚+局部分散",并形成了"三核、多点、三片区"空间分布结构,且村落高程类型主要为平原型和丘陵型;五种类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各个历史阶段数量变化明显。以期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区域联动与差异保护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批发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配送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对城市商业空间和货运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采用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分析城市内批发业空间特征以及热点区域,并进一步探索分行业的批发业态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选址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网点圈层分布呈现城市批发业活动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特征,批发网点主要布局在距市中心5~10km的圈层范围内;②批发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状态,内环以内集聚中心呈现出"一带两点"的分布格局,且核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外围地区;③批发网点符合局域Getis-Ord Gi~*统计特征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其中九龙镇和石桥铺街道是显著性热点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④各批发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食品饮料类批发业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纺织服装和文化体育类批发业主要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城区商业中心地区或靠近城区的商品集散地,建材化工和机械设备类批发业多布局在城市外围地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界关于流动摊商正负效益的激烈争论,提出流动摊商是不同人群基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争夺与博弈,只有紧密围绕其空间属性展开研究,才能为相关城市治理提供切实依据.文章选取南京市主城区早间流动摊商进行全样本调查研究,总结出流动摊商"边缘和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正规商业和街道空间共栖"的空间组织特征,建议通过"公众需求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托西部A县2016年用电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在分析A县乡村空心化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A县乡村空心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由此将A县村庄划分为常年“空心村”、常年活跃村、季节性活跃村和季节性“空心村”四种不同类型,借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山区乡村空心化的空间分布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村庄空心化程度存在区域差异;第二,村庄月度空心化率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空心化率“低—低集聚区”与空心化率“高—高集聚区”的分布范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第三,村庄空心化的类型也存在多样化的特征,且其空间分布与村庄面积、地形环境特征、企业数量、旅游资源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万敏  申雪璟  赵军 《华中建筑》2011,29(6):112-115
城市旅游集聚区对城市空间、功能、产业具有创新意义,但学术界的认识还不足。文章从区位特点、空间形态、资源特征等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认为城市旅游港即是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导的城市旅游集聚区。该类集聚区具有:①带来人气;②赋予城市旅游核心地位;③给予城市更多机遇;④使城市成为旅游组织与管理中心等4个方面的特点。结合旅游集散功能具有的①交通性、②时限性、③组织性、④聚集性等4个特征,阐述了利川市城市旅游港规划设计中发挥旅游集散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宁波提出旅游全域化、国际化战略,强调加快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宁波历史城区历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进而结合全域旅游中提出的全局性、整合性、共享性的理念,提出了打造整体化历史文化品牌,实施"旅游+N"的全域化发展模式,实施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策略、全社会共建共享等实施策略,以推进宁波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空间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徐鹤 《安徽建筑》2023,(12):33-34+90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差椭圆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对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东南部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小于西北部;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密度升高带来区域经济进一步增长,但二者的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以高-高集聚为主,西北部地区以低-低集聚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引导下的城乡空间生产具有阶段性特征,通常经历"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资本带动全域空间生产"三个阶段,在资本扩大再生产阶段通常会产生较多空间问题。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资本全域化"的进程将会大大加快。在"资本带动全域空间生产阶段",城乡规划应该对全域空间生产加强引导,力求解决资本扩大再生产阶段产生的空间问题,并促进新时期全域空间生产的快速、合理、公平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小镇的建设扭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阀门。为科学、合理地开发特色小镇,文章通过Arc GSI空间分析工具,对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和集聚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并进一步剖析其成因,归纳特色小镇旅游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特色小镇空间总体分布类型为凝聚型;(2)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在江浙沪地区形成高度密集区,在京津冀、珠三角以及四川、重庆、云南等地接壤处形成了次级密集区;(3)地形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市场要素是旅游开发的关键影响因子,皆是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成因。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市场资源、把握创新灵魂,才能进一步实现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