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量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夏季气温过热是制约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实验设施的夏季降温实验,在分析大连地区的夏季自然降温潜力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夜间通风与室内热质结合、集热模块的遮阳与通风方式等对缓解夏季过热程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集热模块的通风与遮阳能有效降低南墙壁面温度,夜间通风与热质结合时能降低室内温度1~2℃。  相似文献   

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夏季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夏季过热现象是制约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实验设施的夏季降温实验,在分析大连地区的夏季自然降温潜力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夜间通风与室内热质结合、集热模块的遮阳与通风方式等措施对缓解夏季过热程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集热模块的通风与遮阳能有效降低南墙壁面温度,夜间通风与热质结合时至少能降低室内温度1~2℃.  相似文献   

3.
张辰  刘衍  杨柳  刘堂  张向荣  董宏 《建筑科学》2020,36(8):123-130,168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被动式降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而要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就离不开对应的室外计算参数。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大,人群的热适应性差异也很明显,因此需要提出满足各地自然通风适用性实际情况的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本研究以自然通风中直接作用的舒适通风为例,选用48 a实测气象数据,提出了基于APMV模型、平衡点温度法及风速补偿模型的舒适通风适用期室外判定温度计算模型,并结合此模型提出了基于累计频次分布图的舒适通风适用期确定方法,得到5个典型城市的舒适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该研究考虑了我国人群的实际热适应水平及建筑热工设计体系发展对计算参数的需求,为建立我国建筑节能基础数据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作为自然冷源的夜间风的降温节能潜力、通风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已取得的夜间通风技术研究成果,指出应改善国内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开展对过渡季节夜间通风的应用研究,同时应分析不同地区夜间通风适用性和夜间通风情况下室内热舒适性,以拓展夜间通风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深圳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六种布局不同、楼层不同的居住建筑为对象,调查了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了不同通风工况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及室内外温湿度,分析了居住建筑在夏季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可行性,比较了持续自然通风与间歇自然通风的优劣以及不同遮阳方式的遮阳效果,提出了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方式的条件及建筑设计中应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对体育馆建筑的室内自然通风进行优化模拟和设计,通过采用适宜的通风技术措施,明显地改善了室内热舒适环境,提升了室内空气品质,达到了国家绿色健康建筑对室内自然通风的相关要求。本研究对体育馆建筑设计和室内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起到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及其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住建筑普遍缺乏有效的遮阳隔热措施,仅22.1%的居民对热环境感到满意,居民普遍期待改善室内温度。通过对26~30℃条件下、29℃及30℃辅助机械通风条件下的环境进行热感觉投票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在28℃以下时,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室内温度在29~30℃时,利用电风扇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改善重点在于采用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隔热措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8.
新广州火车站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多区域网络模拟工具ContamW对新广州火车站进行了自然通风设计优化。优化结果为:当室外温度低于21℃时,只需自然通风即可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和热舒适要求;当室外温度为21~28℃时,可自然通风区域首先利用自然通风,当室温不能保证时再开启空调降温,其他区域运行空调系统降温;当室外温度高于28℃时,全部空调系统运行,建筑门窗处于关闭状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代表着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建筑未来的趋势。夜间通风作为进一步节能的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GB50785—201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以沈阳地区某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分别进行了全日封闭和夜间通风状态下室内外全天温湿度实验测试,并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全日封闭状态下,室内热湿环境能达到Ⅱ级舒适区,通过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均能使建筑室内达到Ⅰ级舒适区的标准。同时室内温度最高值出现时刻较室外高温峰值时刻分别推迟了1.5 h、2 h,延长了低温舒适的时间。室内温度最高值较室外温度最高值分别降低9.3℃、9.7℃,建筑室内因日间生活所积累的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夏季夜间通风对提升室内温湿度品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通过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均能使该超低能耗建筑完全达到Ⅰ级舒适区的标准,并且室内温度峰值差别较小,考虑到机械通风比自然通风耗能,也会增加投资费用,因此从综合角度出发在北方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中,选用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气候增暖不可避免地对与室外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自然通风技术具有影响。通过建立单侧通风房间模型,利用天津市市台站1960—2010年逐时气象数据,通过理论计算,从自然通风驱动力和室内热舒适2个方面研究自然通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以总综合压差和室内热舒适小时数2个指标分别评估了自然通风的应用潜力。总综合压差越大、室内热舒适的小时数越多,自然通风的应用潜力就越大。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总综合压差及室内舒适总小时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天津地区自然通风的应用潜力正变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风降温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及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热舒适评价标准PMV/PPD模型与建筑动态热模拟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分别对重庆地区自然通风房间和埋管送风通风房间进行了室内气候及热舒适性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埋管系统通风降温可以改善炎热地区的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在北方地区通风降温分区及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基础上,选择分区内典型城市气象参数,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旅客站房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太阳能强化通风及蒸发冷却的通风降温效果及能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Ⅰ区,采用机械通风及其他强化通风措施能有效减少室内高温时间,累计高温天数小于5d,该地区候车室可以取消空调系统;对于Ⅱ区,机械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高温时间,与空调系统相比,节能率约为35.8%;对于Ⅲ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是一种很好的通风降温方式,采用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与一级泵变流量空调系统相比,节能率约为38.9%;对于Ⅳ区,空调应为主要的降温手段,但要考虑全新风和夜间通风运行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空调能耗。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馆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建筑能耗而且可以为使用者提高室内舒适性。本文利用CFD软件Airpak模拟不同通风窗位置下的观众在自然通风下的热舒适评价指标APMV及空气龄,以此来判断严寒地区小型体育馆中通风窗的最优化位置,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有低侧窗的体育馆,不论是风速还是APMV条件均较难完全实现,但区域内的空气龄较低;有中侧窗或高侧窗的体育馆,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各个区域内的风速及人体舒适度条件,但区域内的空气龄较高。而高低双侧窗是最有利的通风窗位置,其原因在于上下通风窗的高度差使得高低侧窗自然通风效果最好。高低侧窗的开启方式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室外即时风速,选择高低侧窗全开、低进高出或低出高进3种不同开窗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革非  徐亚娟  毕海权 《暖通空调》2007,37(1):73-76,67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客观条件,确立了室内热舒适标准和“遮阳、围护结构隔热散热—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单冷型空调”的热舒适设计原则,并采用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技术,设置了内外庭院和灰空间在建筑周围形成生态微气候,通透的建筑形式使大部分房间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大幅度减少了空调应用范围和使用时间,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效压差法对西部地域典型的办公建筑进行自然通风潜力计算分析,选择有效的典型年气象数据,选取5-9月份为自然通风的降温时间段,利用热中性温度线性公式对原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进行修正.采用有效压差理论计算了西部各地区典型办公建筑的自然通风有效压差帕时数,并以此为评判指标对各地区的通风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域各地区通风潜力分布具有差异性,严寒地区通风降温潜力值最大,寒冷地区通风降温潜力总体较为客观,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一定的通风潜力,但需要分时段进行通风降温才能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中属于关键性指标,是建筑健康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比福建省居住建筑的通风开口面积及通风路径设计方法和台湾地区的自然通风潜力设计方法,选取典型住宅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其差异性和优劣势,为自然通风评估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自然通风建筑环境内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与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有明显偏差的问题,总结分析了目前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PMV修正模型和适应性模型以及将二者结合的预测适应性平均热感觉aPMV模型。结果表明,3种评价模型均可预测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但各有优缺点。虽然目前我国已有针对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评价标准,但PMV模型与适应性模型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够,二者结合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如何利用已有的评价模型指导自然通风建筑的设计和运行,使之发挥更大的节能潜力是未来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性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夏热冬暖地区开敞式大空间建筑的节能改造措施,以广州市某实际工程为例,应用Fluent软件,对自然通风、置换通风、遮阳、屋顶淋水降温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应用DeST软件模拟了全年能耗。分析了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联合工作时的室内温度和速度场,并给出了室内温湿度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在该工程中,自然通风、置换通风、遮阳挡板和屋面淋水技术可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同时降低建筑能耗;下沉式地面有利于增强室内置换通风效果;通过采用被动节能技术合理设计后,建筑节能率达61.9%。  相似文献   

20.
以CFD分析软件为工具,对大型商贸建筑中庭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热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庭采光顶遮阳、通风及建筑立面开口的优化建议,从而优化室内通风效果,提高空气品质,并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