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志伟 《华中建筑》2002,20(5):47-49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中我们不能仅限于特定功能空间的安排,还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广泛交流的非特定功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艾侠 《城市建筑》2009,(9):14-16
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在建筑创作中,从空间尺度与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本文以四个设计作品为例,从空间尺度与叙事空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建筑创作,是指建筑师结合国情和馆情,正确运用建筑设计理论、设计处理手法、科学技术和美学基本规律,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建筑空间,满足图书馆使用和精神功能的要求,刻意创新又很得体的作品,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通过多年高校图书馆创作实践,体会到功能和环境是建筑创作之本。严格说来,高校图书馆建筑创作,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事,还应有图书馆人员的参与,尤其是当前图书馆学科的发展日趋科学和系统,可以说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创作,必然是建筑学和图书馆学两个学科的结晶。高校中小型图书馆一般受规…  相似文献   

4.
空白的设计     
刘谞 《新建筑》2014,(3):70-73
近年西部建筑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以身处新疆32年的建筑创作实践,揭示出西部建筑创作的阶段性、间隔性特点。通过具体阐述设计方法、空间认知、非既定理论这三个方面,试图提出以下几点:空间包罗万象,借助设计呈现出多样的形式:现代诸多建筑项目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非既定性”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它促使建筑师从“空白”开始,不断完善、充实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创作的机制,如何才能与动态性变化中的城市设计紧密而互动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于2009年7月2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主题为"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的学术年会。学组委员和来自全国各设计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代表约1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学校建筑是教育建筑的集中体现,其功能应满足教学科研、师生交流和知识融汇等需要,在此基础上更应当在设计教学环境时考虑到环境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影响力。设计应以人为本,因此小学教学楼内部环境的设计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去围合空间,并且学校教学楼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在设计中设计师应当考虑建筑构件与室内空间的尺寸、交流互动空间的重要性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动线分区,确定适宜儿童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7.
《时代建筑》2010,(2):J0006-J0009
作为国内大型设计机构.CCDI坚持从空间尺度与建筑体验的互动角度来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并以此作为文化建筑创作的重要思维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实践,同时在公司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原创氛围。  相似文献   

8.
<正>一、立项背景当前,忽视功能、对立环境、形式优先、表皮游戏等不适当设计手法使一些公共建筑创作走向歧途,导致畸形审美、空间浪费、效率低下,建设和运营成本攀升。这种不良倾向直接导致建筑创作方向迷失、价值观混乱,亟待从建筑创作的方法论层面对建筑设计的思维逻辑、价值倾向、技术集成、评价原则进行深层次研究,倡导科学、可持续、符合国家发展方针的建筑创作理论及技术体系,推陈出新、锐意进取,推动整个建筑界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以此为目标,本项目针对建筑表皮,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实践。建筑表皮研究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表皮是建筑的皮肤,是建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交流的主要界面,关乎建筑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代国明  王川 《山西建筑》2011,37(28):17-19
通过对国内建筑界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的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从传统建筑空间意境在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的营造出发,研究当代中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联系,并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处理手法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中式建筑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环境角度研究了建筑创作问题,立足于整体思维,提出建筑创作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应体现城市特色,并在整体思维控制下,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环境有机契合。文章同时探讨了城市与建筑创作之间的互动,根据在中国海洋大学体育馆的创作实践,分析城市设计作为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中观层面的指导作用。最后,总结城市建筑创作的要点,并利用克拉玛依体育馆投标方案的创作实践进行说明论证。  相似文献   

11.
林娜 《建筑创作》2009,(12):160-169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创作的机制如何才能与动态变化中的城市设计紧密而互动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于2009年7月2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了主题为“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的学术年会。会议由学组副主任委员朱小地、李兴钢.庄惟敏和赵元超共同主持.学组委员与来自全国各设计研究机构及高校的代表(约1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是各种社会活动发生的容器,营造品质优良的空间是建筑创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厦门园博苑游客中心项目为例,从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建筑外部空间的塑造,以及结合功能流线充分设计内外空间序列等,分析了该项目在空间营造上的主要方法和多重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聚性建筑空间相对封闭和私密,公共性建筑空间则相对开放和包容,在高校学院建筑设计中二者同等重要。目前部分高校中的学院建筑过于强调内聚性,在校园空间中营造了一个个封闭的城堡,不利于校园空间的流动及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中南大学地信楼项目因其区位和功能的相对特殊性,以及业主的充分支持和信任,成为了探索高校学院建筑空间内聚性与公共性设计最好的范例。文章以此项目为例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绿色持续性空间文化是一种绿色生态环保类型的空间形态理念,常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或者空间营造设计.在此类设计中,绿色空间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中,例如将自然景观绿化植被置入建筑场所中,以其生态功能、观赏功能增强空间的舒适性、愉悦人的身心.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建筑创作思想中,建筑空间从中心性过渡到匀质性,进而到流动性。而设计时的基础性思维更多的是水平维度的,这一点造就了竖向维度的空间意识的失衡。本文从建筑空间的发展沿革谈起,从水平维度的流动空间过渡到竖向维度的空间连续,首先对建筑空间竖向连续的设计手法探讨,进而以设计手法中的“秩序”为切入点,展开对设计手法中所蕴含文化内涵的思考,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的竖向维度思维及本土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表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6.
孙曦 《建筑学报》2006,(2):64-6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教学科研楼设计将秩序和转换的思路贯穿在功能布局、空间形体的设计创意之中,对高校科研建筑创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多义性非功能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相关问题的研究,将功能单一、空间单调、利用率低的整体式教学楼群非功能空间,改造成可容纳多种功能的多义性非功能空间,以增加空间活力、激发学科交叉和学生交流;基于空间动态功能观和复合功能观的设计思想,采取中立设计、均质设计和灵活构件设计,通过调整和改变整体式教学楼群多义性非功能空间的4个空间要素,使多义性非功能空间能灵活适应多种功能的不同要求,并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改变空间状态和环境氛围,促进自主交流和学习教育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高博 《华中建筑》2006,24(12):30-35
通过郑州大学人文社科组团工程的创作实践,试图探讨如何将围合模式的空间特点更好地同高校建筑相结合,在合理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营造优雅的室外空间环境,从而更好的体现校园特有的人文气质。希望能对高校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涂文根 《城乡建设》2020,(15):47-48
<正>建筑创作中地域性的研究应当被施以重点的关注。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收山之作,其建筑风格与建筑形态呈现出浓厚的传统江南文化风味,充分体现江南建筑的地域风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对其空间形态、建筑风格、材料与色彩等进行全面分析,试图探寻该建筑在创作过程中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和互动,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苏州的建筑创作中涌现出不少精彩的关于廊的设计实例。文章先解析廊的概念,然后分析传统园林里廊空间的特点。通过分析典型建筑实例,探讨廊空间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表达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