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志敏  张浩宇  李晓松 《城市建筑》2024,(1):135-140+167
遗产的社会价值与遗产地的历史环境、社区居民的情感和记忆等因素相关,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因此最好将遗产的社会价值放到一定的地方情境中进行研究。基于此,文章从社区的研究角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大庆石油工业遗产为例,基于遗产地居民对社会价值的认知,研究大庆石油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并讨论影响社会价值构成的因素。研究表明,大庆石油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由遗产认知、文化记忆、情感认同、文化环境、城市意象和遗产利用六方面构成,其价值构成会随着认知主体的社会背景、个体需求及认知主体与遗产时间间距的不同发生改变,具有多元、流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景德镇是一个因传统陶瓷产业繁荣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享誉海内外的现代陶瓷工业城市。这里曾经瓷窑遍地,工厂林立。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90年代中后期,大批瓷窑、工厂因老工业衰退而被迫关停,退出了历史舞台。长期以来,老城的大量旧厂区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导致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功能黑洞。在这样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3.
石油工业遗产见证了城市工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座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缩影。工业遗产阐释作为联系公众与遗产地之间的纽带,是遗产解读与保护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石油工业遗产特性和目前文化遗产阐释存在的问题,引入情境阐释理论,提出通过构建遗产情境的方式解读遗产,并且借助数字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再现遗产的历史情景,将遗产置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解读。以大庆石油工业遗产——萨55井为研究对象,运用情境叙事性的阐释方式,从遗产宏观和微观维度对石油生产场景进行情境化解读,希望为建立遗产的情境阐释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以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为对象,研究城市工业遗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和保护利用重点,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以及对策和建议。一、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对象要求(一)工业遗产资源的基本概念1.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在国际上一般是指“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科学的价值的工业文化的遗留物”,而在中国通常是指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建成30年以上,具有一定历史、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6,(7):81-86
大庆石油工业历经6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工业遗存。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对大庆工业遗存的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庆工业遗存在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类型结构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为大庆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已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价值认定的标准和依据.然而在现实层面,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往往呈现出另一种价值判定方式.以武汉龟北片区工业遗产为例,通过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剖析,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自上而下保护性规划业已制定的背景下, “不拘一格”自下而上的自主实践状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典型城市——抚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读城市形成与工业发展的历史关系,划分城市与工业的发展阶段,形成对城市工业遗存的价值认知。本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抚顺工业遗产再利用价值的评价体系,提出分层保护再利用的整体策略建议,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价值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首钢的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建于1919年,是我国最早的大型钢铁企业之一,在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放后,首钢发展与新中国工业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首钢历史上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同时,首钢主厂区还是北京西部最大的工业区,是北京重要的经济支柱.首钢整体搬迁得到国务院的批复,2010年将生产全部退出北京.如何规划建设好这一地区对北京市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经过近90年的建设,在首钢主厂区内留下了大量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种设施设备,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目前使用状况良好,且不能随厂迁往新址.因此无论从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还是资源再利用等角度看,该区域都不能进行简单的夷平重建.在规划建设之前对首钢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章扬  于双文  袁媛 《城市住宅》2021,28(4):54-57
工业遗产是工业城市特有的印记,工业遗产更新对于塑造特色风貌、延续历史脉络及增强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至关重要.以城市工业发展背景、工业遗产内外现状研究为基础,强调工业遗产更新与人文历史保留并重原则,并以株洲市某火电厂为例,分别从战略、城市、目标3个层面探讨工业遗产更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郭浩  马源 《工业建筑》2022,(5):9-15+76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遗产保护的理念不断加深,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时代的象征和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沿岸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分布特点和内在价值,并针对其现状特征及现存问题,引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遗产廊道模式,提出在江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可以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利用体系、划分廊道等级、细化内部结构、完善廊道内部空间建设的方式,形成多元化发展保护与利用策略,并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加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以期为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汤昭  冰河  王坤 《中外建筑》2010,(1):53-55
多学科共同参与使得工业遗产的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而从问题的本源出发,特别是从工业遗产鉴定标准及层级保护角度切入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这一基础性命题,以期为后续的湖北工业遗产田野调研及登录工作做好理论准备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华码头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为例,探讨黄浦江滨江工业遗产改造的整体方法,即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和人性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从天津近代工业遗产入手,通过对天津近代机械加工、造币、水泥、化工、纺织等不同工业类型的机器设备与生产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的载体,并依据载体的不同加以分类,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要工业建筑遗产是城市在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中,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该文以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改造为工业博物馆项目为例,从遗产活化的视角下分别从园区遗产价值、建筑本体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及外部空间活化四个方面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科学重构空间秩序、合理确定功能业态、有效升级建筑形象、全面激活场地活力等工业建筑改造启示,以期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遗产领域重要专题的工业遗产,研究其再生利用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工业遗产保护、再生、利用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工业遗产的鉴定、保护与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以青岛国棉六厂创意产业园方案为例,通过分析其方案,对工业遗产再生利用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钱晨  曾巧巧 《华中建筑》2023,(8):119-122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时代的文明,但随着城市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转型使得大量的工业遗产逐渐没落。城市里便留下了大量遗弃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甚至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现存的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从而实现功能上的更新与转型,能使得改造后的建筑适用于当下时代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该文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适应性再利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性再利用的模式,从而来保护当地工业的历史、文化、气息。旨在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更新改造的研究来探讨一条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以期获得场所的活力再生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转型探寻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孙永生 《南方建筑》2019,(3):121-126
在“存量发展”、“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广州、济南为例,反思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层面探讨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保护方法,在保护体系构建、保护制度设计、城市资源整合、保护信息传递等方面初步搭建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城区"退二进三"的快速推进,传统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规划管理中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规范和保障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的具体实践为例,研究了工业遗产建筑在保护名录认定、保护规划编制、规划审批、用地审批、建筑审批、土地运作方式等规划管理政策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希望对其他类别的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存量规划政策和去产能化背景下,我国钢铁厂纷纷开始了转型探索。本文首先以昆钢为例,分析了钢铁厂工业遗产转型路径研究的意义,并借鉴国内外案例,总结了钢铁厂工业遗产转型的三种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昆钢工业遗产保护规划项目,剖析了钢铁厂转型路径选择中应当考虑的多方面因素,希望能对未来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