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多民族省份,小城镇集中反映了原生态文化,是文化承载的前沿阵地,但由于近年来的无序建设,小城镇风貌丧失,"千镇一面"的"风貌病"比较突出。为加快特色城镇化的进程,贵州省提出100个示范小城镇的建设工程。该项工程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协调和规范小城镇风貌规划的内容,对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城镇风貌分区和天际轮廓线进行了总体风貌格局控制;对道路、重要节点和标志物与视线廊道进行了外部空间风貌控制;对建筑物、城镇家具进行了建(构)筑物风貌设计引导等,并提出了管理建议,保证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2.
徐钰清  耿虹 《华中建筑》2012,(5):98-100
中央对新疆地区新一轮"援疆计划"的实施,使得兵团小城镇风貌环境的改善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在兵团小城镇风貌特色营造的过程中,出现了风貌特色趋同、多镇一面的局面,如何营造各个城镇独特的风貌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从自然环境特质和历史文化特质两方面对农三师河东新镇(四十八团)城镇风貌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在城镇风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整体风貌定位、空间形态定位、特色元素选择与营造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认为只有充分关注各个城镇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才能真正营造出独特的城镇风貌,创造"绿色、生态、和谐"的生态宜居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小城镇的加速发展,小城镇风貌渐趋雷同,人们已无法对缺乏个性的整个小城镇乃至小城镇之间的形态加以识别和记忆,导致“千镇一面”的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4.
构建系统科学的整治评价体系是保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绩效的基础。本文从特色风貌视角探究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绩效,引入城市意象理论,结合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从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和区域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浙江省10个典型的小城镇整治项目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营造地域特色的入口景观和特色标志物,整治优化道路系统和区域风貌方面改善绩效显著,但边界的构造维护方面相对较弱。通过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提出小城镇环境整治优化策略:小城镇特色风貌构建应深入挖掘自然与人文特色,并进行空间化、具象化和故事化;综合多维度评估小镇发展条件,力求整治定位特色化、精准化;特色风貌构建要融入产业内涵,经济特色显化于空间景观形态;整治行动量力而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科学把握整治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0)
近年来,中央和重庆都大力提倡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而小城镇建设发展是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小城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垫江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小城镇,大战略",作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促进小城镇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由于小城镇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特色化发展,以至于呈现出千镇一面的现象,为了避免小城镇在快速发展中的个性衰落、面貌趋同,挖掘小城镇独有的地域特色、乡土文化愈发重要。本文以安徽三河古镇为例,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分析,探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品牌形象塑造的路径研究,以期对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风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承载着康巴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但其近年来的城镇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藏族聚居区的城镇特色。如何以塑造城镇特色为核心整治现状存在的各类问题,对时至今日仍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康巴藏区小城镇而言,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结合甘孜州德格县城风貌整治规划,将城镇建设问题分解为环境生态、功能业态、历史文态和空间形态四个方面,并尝试将这四个方面相结合,以"四态合一"的理念指导风貌整治规划,探索康巴地区小城镇风貌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使得少数民族自治州小城镇城市风貌改善面临良好的机遇。如何避免干城一面,营造少数民族文化下独特城市风貌,成为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困惑。本文从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两个方面对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进行分析,总结现有问题,并分别从构建“山水环绕,绿网覆城,民风昌盛”方面提出改善性建议。本文认为只有充分关注城镇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在开发建设中有意识传承延续特有民族文化特点,才能真正营造出独特的城镇风貌,创造“生态、和谐、独特”的宜居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资源型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大多具有特殊的城市风貌特色,在其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其特色风貌的保护和整治。本文以青海省茫崖地区为例,概括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工风貌特征,并总结了其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貌保护与整治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图书简介】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已步入加速阶段,小城镇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2000年以来,各地的小城镇在老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指导,许多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上甚至走入了不切实际的"城市型""西洋化"的建设误区,大量小城镇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特色,出现了大量"千镇一面""贪大求洋"的小城镇,部分小城镇甚至出现了"建设性破坏"。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各地"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面临哪些发展新机遇?如何避免"千镇一面"?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的个性特色在逐渐消失,“千镇一面”的问题日益严重。文章通过对舞钢市枣林镇总体规划的实例解读,探讨了如何塑造特色产业活跃、文化内涵深厚、适宜居住的生态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程,小城镇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也随之加快。但一些仓促的规划往往忽视了对小城镇风貌特点的研究,规划没能反映小城镇的历史文脉、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反而把原本各具特色的传统小城镇塑造成“千城一面”的形象。 城市,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貌,才拥有了灵魂和生命力。而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就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规划城镇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对该城镇的规划建设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同时,合理利用原生态的山水…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出现了千城创建万镇争雄的局面。虽然城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却使很多小城镇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变成了千镇一面的复制品。于是广大有识  相似文献   

15.
肖瑜 《四川建筑》2006,26(5):27-28
我国的小城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街道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今“宽街高楼”使许多小城镇也“千镇一面”,失去了地域性和场所性。重视小城镇传统街道空间的塑造,可以增加人情味,加强居民的集体记忆,找到认同点,以缓解当前小城镇日益严重的“特色”危机。  相似文献   

16.
当今,许多城市的建设面临特色缺失的危机。而百色市西林县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从如何塑造山水型小城镇景观风貌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采用以景观控制规划引导、指导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运用系统控制的方法,彰显出了独具个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当今,许多城市的建设面临特色缺失的危机。而百色市西林县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从如何塑造山水型小城镇景观风貌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采用以景观控制规划引导、指导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运用系统控制的方法,彰显出了独具个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回顾了我国城市环境整治实践的过程,并通过样本研究,对比了"城市美化运动"的相关内容,发现"城市双修"与"城市美化运动"两者虽然有相似性,但是"城市双修"并非"城市美化运动",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从局部生态要素的修复转向系统性生态能力的修复、以物质空间整治为重点转向以城市功能调整改善为重点、从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从注重宏大叙事转向强调小微弥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需求的转变,城市风貌特色成为城市精神的体现,城市风貌塑造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诉求。当代杭州一方面极力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空间格局,力求延续"中国传统山水空间的典型意境",另一方面则面临着保护压力下难以抵挡的发展洪流。以杭州为例,试图探索如何从总体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城市风貌管控,协调好城市特色塑造与风貌管控之间的关系,坚持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保持和延续"诗画江南、灵秀精致、山水城相依"的历史风貌格局,发展和营造"拥江而立、疏朗开放、城景文交融"的大山水城市特色风貌,并从建立系统的风貌管控体系出发,引导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城镇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个性特色缺失、创新实践不足的共性问题,"撤并镇"作为小城镇中的"夹心层",其特色创新实践对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苏州66个被撤并镇入手,通过对三年整治行动中特色创新实践的分类总结,分析其重点领域发展的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关于小城镇特色提炼的四个建议,分别是深化定位加大投入、遵循特色创新规律、强化本土支撑力量、提升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