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性资源紧缺促使人们转变资源使用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理念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在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选取居住区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住区建筑生态节能策略,提出了基于绿色理念的小区建筑节能设计策略。最后选取了合肥市某新建住区为例,对该住区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建筑节能设计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住区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十八大"美丽中国"的理念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绿色建筑节能生态住区的建设与管理,探索推行模式具有现实价值与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当前建筑绿色化进程实际形势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发展政策机遇,从政府主导、规划管理落实、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企业"绿色转型"、技术研发支撑等5个侧面,分析强调以科技创新,在建筑业全产业链掀起"绿色革命",创建生态人居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设计、施工、建材、项管、金融等方面的13条建设绿色生态节能住区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思路,合力联动推进"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程。  相似文献   

3.
既有住宅建筑与住区的绿色化改造,对节能环保、居住质量提高、城市容颜改善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既有住宅现况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价值评估与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寒冷地区单元式住区为对象,提出改善市政、整体增固、强化实用、节能改造、全程全责管理等具体的绿色化物化策略与措施。对绿色化设计理念以建筑物实物形式充分表达,使原有不能满足需求的既有住宅建筑与环境不良的住区重新焕发活力,为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规划与单体建筑两方面出发,分析了绿色居住区的风环境设计内容,探讨了绿色住区各项设计条件与要求,旨在科学地设计居住区的风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材等要求,从而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5.
绿色住区评价体系是衡量住区环境性能和指导开发建设的标尺,对衔接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绿色住区的第一步,需要尽快完善和提升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建立绿色住区评估体系。我国现有的绿色住区评价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存在指标内容不完善、指标评分均一化、评价结果定性不定量等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后,重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确定绿色住区等级。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筑间遮挡效应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是优化住区设计、建设绿色住区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南方城市典型行列式住区,采用FLUENT软件建立119种不同参数的数值模型,通过TPUAD风洞实验数据验证模拟方法可靠性,通过模拟获取各模型的建筑风压差。分析发现,无遮挡单栋建筑风压差系数与建筑特征长度成正比,与建筑高度成反比。行列式布局对建筑风压差的遮挡效应表征参数为风向偏转角、分离距离、遮挡面积比和遮挡量。本文提出行列式住区的建筑风压差参数化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方案总平阶段的风环境评估和自然通风设计。  相似文献   

7.
李勤  孟海 《工业建筑》2011,(Z1):1-5
城市生态住区作为居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建筑、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寻求生态小区的定义,阐明了绿色住区产生的根源、内涵,探索了生态住区生态环境开发的途径,并从住区的外部环境、内部整体环境以及住宅环境的生态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规划设计提出了几点新的设想,探索一种适用于我国的城市生态小区类型。  相似文献   

8.
严瑞思 《石材》2024,(3):132-134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生态节能设计作为现代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现代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过渡的生态交错带,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也是住区发展的新空间。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城市边缘住区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城市边缘住区的生态特征,阐明边缘住区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南京康辰别墅区环境设计方案,从现状生境调查、基地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以及对环境生态措施的考虑等方面,探讨基于生态理念的边缘住区环境、住区设计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苏金龙 《建筑节能》2010,38(7):42-43
近几年,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建设发展时期,住宅的建设量、需求量逐年剧增,住宅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建设节能型生态住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而良好的现代化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是实现节能的关键和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追求住区环境的生态、节能等理念。通过对生态住区规划设计的因地制宜、规划布局、绿化与景观设计几个方面的阐述分析,提出了生态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的思路、方法与措施,充分体现了生态住区规划设计的节能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巨大进步,与此同时,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被消耗,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研究重点。建筑企业要加强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办公环境,实现节能环保的功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对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探讨了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议新世纪的"绿色建筑"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魏柯 《四川建筑》2002,22(4):9-12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建筑的实例,介绍了低能耗绿色建筑,生态绿洲,新型节能住区三种“绿色建筑”倾向,我国应吸取国外建筑发展的经验,以实现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4,(6)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而节能是节能减排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整个城乡住区发展迅速,是节能的重要区域之一。但是在已有的住区中,规划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即使有节能设计的住区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比如,目前节能在住区中只重视单体建筑,忽略整体住区的节能规划设计,本文将从建筑选址、布局等方面探讨节能在住区中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住宅设计应有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居环境应具有环境、生态与节能效益的观念出发,简要地指出了当前住宅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说明了住宅设计必须具有环境、生态节能意识,只有注重环境、生态和节能效益,才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才能与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2021,51(8):1-10,27
在环境与能源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住区节能备受关注,优化住区形态布局从而提升城市微气候环境是降低住宅能耗的有效手段。基于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结合日照、微气候与能耗模拟插件Ladybug Tools,运用单目标遗传算法运算器Galapagos,提出以节能为导向的住区形态布局自动寻优方法。进而以南京市某高层住区规划为例,选取建筑位置、建筑朝向与建筑层高作为形态变量,住区建筑年均冷热负荷总能耗强度作为优化目标展开形态布局及其自动寻优,详细阐释其使用步骤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早期方案阶段应用该方法优化住区布局形态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为设计师进行宏观层面的节能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裴燕 《广东建材》2006,(5):104-105
从人居环境应具有环境、生态与节能效益的观念出发,简要地指出了当前住宅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说明了住宅设计必须具有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只有注重环境、生态和节能效益,才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才能与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进行简单概述,分析了设计原则和应用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对加强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因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标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标准体系,分析其基本目标与理念,构建了新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捷 《福建建筑》2008,(8):26-29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明确生态环保目标和手段的建筑,可以称之为绿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建筑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节能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节能绿色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探讨了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特征,从节能与环保两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建筑系统设计的要点,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