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居作为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传统建筑类型之一,不仅分布地区最广、建造数量最多,且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居通过与当地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建筑形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庭院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人文价值,对当代建筑设计和空间营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通过行为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其空间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筑》2018,(23)
正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四面建有房屋的传统民居合院式建筑。四合院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而北京四合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北方民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青砖灰瓦,造型古朴。组成房架子的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扇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色彩缤纷。墙习惯  相似文献   

3.
4.
久居北京,看到身边的朋友谈到“北京四合院”时那种留恋与自豪的神情,心中不免产生一丝酸酸的感觉。其实我的故乡上海也有一种称作“石库门”的民居,其外形构造、居室结构以及生活的舒适度与便捷性,都可与北京四合院媲美。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7,(2)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最主要的代表建筑形式,老北京的文化、传统城镇的建设风貌、形成的街巷肌理、城建发展历史都能在四合院建筑及其建筑群中体现出来。随着社会成员在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方面追求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市城区内的传统民居自身性质的改变,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结构和装饰具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文章以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和闽南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分析地域特色、建筑元素和装饰细部等,探讨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为地域建筑传承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雪 《福建建筑》2014,(3):49-52
传统民居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其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社会、文化等因素休戚相关,具有鲜明的地缘关联性,从而衍变出形式迥异的民居类型。通过比较分析闽南大厝和北京四合院两种典型合院民居之间的差异,可以从中挖掘出隐藏在形式背后的地域涵义,不仅可以更加明确其外在的形式特征,还可以透过这些历史遗存的表征现象去深入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时空背景,这将对当代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要保护古都风貌,必须认真保护北京四合院.以南池子试点改造为例,对比西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结合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分析了四合院保护过程中的难点及其对策,初步探索了北京旧城保护的出路,试图为保护北京四合院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希望对四合院的保护、修缮提供具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西藏西部普兰地区的宗教建筑古老而神奇,民居建筑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西藏建筑艺术的多样性。从远古的"卡诺新石器文化"开始,经过千年的演变、继承与发展,形成独具藏族风格的建筑形式特点。基于民居建筑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对普兰民居建筑的个案考察分析,梳理该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变化,为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保护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是一种建筑遗产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相较于文字、图片、图纸等传统二维的信息管理手段,HBIM不仅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进行建筑原貌的表现,也能够进行非几何数据的三维记录.文章在分析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方式的基础上,应用HBIM技术,建立参数化构件库,搭建建筑信息模型,录入勘察数据,实现对张园石库门建筑勘察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力求抛砖引玉,将新技术融入建筑遗产保护中,并期望未来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建筑遗产保护新形势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水刷石作为19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外墙装饰,在众多历史建筑中均有应用。文章以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水刷石的材料与制作工艺,调查水刷石在建筑群中的使用位置及分布范围,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水刷石的层位关系、石子大小及种类、胶结物和石子比例等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与历史建筑设计图纸和近代文献资料记载相符,可为水刷石的保护修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的民居四合院都有不同的特点。文章从满族民居和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两者的形成原因、院落空间布局以及室内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比较,使我们对文化习俗、宗教制度等方面对四合院的布局和形式的影响有了更深层的了解;通过分析研究,对地域性建筑的研究也将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梳理了近代上海异质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的中西建筑互动过程.以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为例,从类型学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具体论证.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的转变,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对峙混乱到调和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石库门里弄山墙可视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视觉化、符号化、象征性的表征之一,是海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上海独有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塑造上海的城市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宇薇 《建筑与文化》2021,(12):182-183
作为上海的地域建筑风格,"海派"建筑体现着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国内很多对于海派建筑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形式,而忽略了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与历史风情.文章在重新认识海派建筑的基础上,以石库门为例探索上海历史背景下海派建筑符号与形式背后的深层次文化意义——形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以及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家族文化、消费文化、移民文化的更替,进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海派建筑的符号形式下的不同意义,以新天地为例分析新消费时代下石库门所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以及这种角色的转变是否能真的留下海派建筑曾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四合院形制的住宅历史久远,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在居住建筑类型中北京的四合院可称为典型的形式。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家族制、宗法观念的自然产物,同时随着地区的自然条件与风俗习惯而发展起来的。那时人们生活起居既要有尊卑上下,又要内外有别,主从分明,这种设计主导思想也是我国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居住建筑普遍的原则。因此可以说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形制是我国自古以来居住建筑的延续。早在《殷墟书契》中就有类似四合院形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面貌、建筑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快速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趋同,二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文章对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技术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建筑改造上存在的误区加以探讨,并以北京地区四合院改造为例,总结出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今的保护与传承方法和更新途径,从而引发人们对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延续的可能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三益村石库门再生设计模型,探讨以居民为操作主体、建筑单体为操作对象的石库门再生方法,以期为自下而上的石库门再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为石库门更新提出操作性强、普适性高的再生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对干热区主要的气候灾害——干燥、大风尘暴、干热风的适应性入手。以喀什高台民居为例,对新疆干热区民居建筑设计的自然环境适应性做出详细的分析,以期获得对新疆干热区特别是喀什高台民居居民与周边环境的辩证关系,并探索出一个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民居建筑构造手法。  相似文献   

20.
伍国正  余翰武  隆万容 《华中建筑》2007,25(11):126-128
湖南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气候温和湿润.该文从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与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了湖南民居的建造技术,指出湖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的.建筑技术结合建筑装饰,特色鲜明,技术较高,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