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治强 《砖瓦》2022,(4):92-94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地质灾害,往往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人员伤亡,而我国属于地震灾害多发国家,要想最大限度降低地震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最关键的就是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这就需要以建筑设计为切入点,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科学性的融入抗震设计概念,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这一主题,主要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及现有建筑加固设计展开综合分析,希望能给予相关设计人员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地震风险评估的基础,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建筑物震害预测,而非着意于它们的抗震能力,更不能给出定量指标以衡量抗震能力。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得到的能力谱进行抗震能力研究,基于性态设计的思想给出建筑物相对抗震能力的定义,建立能力谱与抗震能力指数的关系,采用定量指标评定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相对抗震能力,并获得定性的性态描述;再根据建筑物达到预期设防水平的能力给出建筑物绝对抗震能力的定义,对能力谱进行等面积双线性化形成滞回模型,建立滞回面积与建筑物绝对抗震能力的关系,可以不依赖于地震作用评估建筑物的绝对抗震能力,不仅能够比较不同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差异,还能估计建筑物实现预期设防水平的能力。以汶川地震中一栋倒塌、一栋严重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为例,通过抗震能力分析结果和实际震害的对比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社会抗震防灾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大体决定了震害的严重程度。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特别是抗地震倒塌能力,是地震区抗震防灾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介绍了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结合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的教训,重点针对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讨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分为基本安全储备、整体安全储备与意外安全储备三个层次。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取决于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意外安全储备不足是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结构系统的意外安全储备主要来自其鲁棒性、整体稳定性和整体牢固性。目前对于结构系统的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的研究很不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加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6年唐山地震是我国历史上三次灾难性地震之一。从这次地震总结出来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是,震前对缺乏抗震能力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据此,在国务院关怀下,由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具体领导,从1977年开始,抗震加固工作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蒙古包头市“5 3”地震建筑物结构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建筑场地差别 ,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卓越周期的异同 ,抗震设防和加固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和施工诸因素均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文末给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好的抗震设计能起大大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挽救宝贵的生命,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建筑行业的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形成对抗震设计的正确认识,对建筑容易受地震损害的原因认识不清楚,从而导致在设计中出现各类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需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熊海龙 《城市建筑》2014,(30):66-66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既有建筑物的基础隔震加固技术是根据基础隔震原理,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其思路充分利用已有建筑物上部结构抗震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既有建筑物的特点,在建筑物的下部插入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阻尼器、限位装置以及回复装置),从而隔离、耗散、吸收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实现提高既有结构抗震能力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丁运芳 《四川建材》2009,35(2):174-175
既有建筑物的基础隔震加固技术是根据基础隔震原理,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其思路充分利用已有建筑物上部结构抗震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既有建筑物的特点,在建筑物的下部插入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阻尼器、限位装置以及回复装置),从而隔离、耗散、吸收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实现提高既有结构抗震能力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高层建筑中抗震性能非常重要,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抗震加固是建筑物的加固方式之一,其目的是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层房屋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抗震加固工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探索,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法,以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提升整体稳定性,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建筑物抗震加固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地震后,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排查,抗震加固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对日本的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并重点对若干种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谭小蓉 《四川建材》2013,39(3):25-26
本文以某框架结构为例,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通过大型有限元对该工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对抗震能力不足之处采取加固措施。分析表明,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加固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中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框架结构体系柱网布置灵活,施工方便,因此,在当前住宅设计中多采用这种结构体系.但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抗震能力弱,在设计过程中如设计者对抗震要求考虑不周,将使整幢住宅楼的抗震能力大大降低,在地震作用时可能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整体抗震能力,是设计者必须注意的问题.下而就框架结构住宅楼的几个抗震问题作一下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某框架结构为例,采用黏弹性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通过有限元对该工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对抗震能力不足之处采取加固措施。分析表明,采用黏弹性阻尼器加固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中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备的抗震往往不被人重视。因此常常存在这样的设计:一个建筑物从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满足8度、9度要求,而建筑设备的抗震能力却考虑不够或很少。所以在历次地震后,对于震后产生的震害,缺少建筑设备部分的资料。日本1978年提出了“建筑设备抗震设计指针”(草案)。这个指针适用于:高度不超过60米,建筑物中集聚有大量人员的建筑设备;地震后需要保持其功能的建筑物,贮存大量危险品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如果发生次生灾害会给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带来障碍的建筑设备。  相似文献   

18.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汪梅 《城市建筑》2014,(29):72-72
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简单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汶川地震的教训,重点针对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希望使建筑物的质量以及抗震倒塌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地提升。  相似文献   

20.
宏观掌握我国建筑物分布和抗震能力现状,震前对政府指导建设规划、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民众提高防灾意识,震时指挥地震应急、损失评估等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在对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开展大量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土地利用、设防情况、人口密度和行政区划属性等因素与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性,建立中国大陆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分区分类方法;利用实际地震震害资料、震害预测资料及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建立不同地区各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结合不同区域内所具有的各类建筑物存量,基于GIS软件平台,计算并绘制在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中国大陆地震灾害风险损失分布图。文中提出一套评估区域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较为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可为生命线地震灾害风险损失和人员伤亡分布等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