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保障房社区居住主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居民个体特征与主体认知变量,构建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环卫、社会保障、商业、文体、行政管理9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共服务满意度受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住户期望与软硬件质量感知水...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村落因其功能性质和构成条件的不同,影响其选址的因素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张家楼村落作为磁州窑文化背景下的附属空间,深受磁州窑文化的影响,它的形成以人为条件为主。文章以张家楼村的选址为例,从区位因素、自然资源和水陆交通三方面阐述了在彭城镇磁州窑文化影响下村落选址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多级中心结构的发展和机场对其周边地区的带动效应,临空经济区对总部经济的吸引力日益显著。在总部商务区常规选址方法基础上,结合临空经济区空间功能与交通联系等特殊条件,归纳了影响总部商务区在临空经济区进行微观选址决策的四大因素:交通连接度、生产性服务业资源水平、相关产业资源水平、配套服务设施资源水平,并建立了可量化的选址评价模型。文章以成都天府机场总部基地选址为例,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选址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应用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临空总部商务区的微观选址方法。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选址关系到被保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其决策因素的分析对保障房选址有着建设性意义。根据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总结概括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影响其选址的决策因素;建立了一个加法模型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判断所建保障房小区选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房建设选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铁枢纽选址本是一个复杂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本文着重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高铁枢纽选址的适宜性。通过研究高铁枢纽建设现状,分析高铁选址的影响因子以探讨高铁选址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对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站点——长沙南站的案例研究.对长沙南站的选址布局以及与城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归纳.总结了如何通过对高速铁路客运站的选址来强化城市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我国绿色保障房设计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郑州市主城区的公租房为例,从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层面总结了郑州公租房的设计特点,结合《评价标准》针对郑州市公租房的绿色节能设计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以此提出选址要依据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合理布局降低干扰等有关绿色保障房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但我国目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出现规划不合理,施工质量欠佳,社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居民归属感。该文以广州泽德花苑和广氮花园两个典型保障房社区为例,通过构建包括满意度、邻里关系、参与程度、情感依恋等因素的"4E"模型,从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硬性与软性因素综合分析归属感缺失原因,并从改进保障房规划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增强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提出提升保障房居民归属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雍承鑫 《山西建筑》2012,(30):28-29
以汶川地震后的阿坝师专异地重建选址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三个拟选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高校选址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地震灾区学校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南京市浦口新城保障房的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社区景观城市化、居民生活邻里化"为设计理念,在邻里交往、社区景观空间营造的基础上,阐述社区景观空间公共化与居民生活邻里化的设计实践。将社区部分景观沿用地周边设置力图使其与城市空间交融,着力在社区内及社区周边营造出适宜居民交往的异质空间,并将社区内的优质空间展现给城市,与城市公共空间在视觉上共享,意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内部空间各自独立互不融通的断层现状。  相似文献   

10.
国家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使现阶段的医疗问题日益显现。科学评估医疗机构和居民之间供需关系可助医疗设施得到高效利用。文章以南京市江北新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为例,采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从客观层面分析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从主观层面分析居民对于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及需求,并结合时间、距离成本,评价医疗机构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方面,江北新区的高服务水平医疗机构在区域中心呈现聚集性特性;就医出行阻抗方面,医疗机构均呈现边界化的差异。由以上综合得出,江北新区在城市发展边缘区的医疗供需极度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紧邻深圳市创新产业中心的松坪村三期保障房为案例,研究保障房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问题。研究发现,松坪村三期保障房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总量上基本达到现行规划标准的要求,但部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与居民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的错配。基于对这种供需错配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形成适宜保障房的配套理念和标准、混居时应防止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居民服务空间的挤出、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有效性等建议,以期促进保障房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消费的快速升温,加油站已经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服务设施。通过对河西新城区范围内加油站建设的现状调查和规划管理实践,指出目前加油站存在着布局缺乏正确的规划引导,选址无序,严重影响城市景观,行业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而对加油站的选址和场地要求进行论述,提出了加油站布局的原则、规划实施措施,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保障房项目运营难、管理难的现状,结合上海地区保障房项目的特点,从项目全过程统筹管理的视角,探讨保障房使用阶段的运营机制,提出从前期介入机制、使用阶段的经营机制、监管机制以及法律法规体系入手,应对当前保障房建设和运营"双轨制"所造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1)
近年兴起的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为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交通设施系统提供了新机会。本文结合洛川县高铁站选址的案例,基于洛川县地形图,洛川县与黄陵县交通路网图,从总体布局、生态安全格局、用地条件、铁路建设和运营成本、城市建设运营经济效益和服务城市的便捷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来解决洛川县高速铁路车站的选址问题。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作善站距洛川县生活区更近,在城市空间发展和布局结构,和与工业区的关系,城市生态的影响,城市交通的联系,城市土地开发出让收益和城市土地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越性,促进了洛川县果业经济的发展,方便洛川人民的出行,带动洛川旅游业发展同时传播洛川民俗文化,也为日后小城市设立高铁站点提供了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安县晓坝镇的选址的研究,发现晓坝镇原址的选择,缺乏科学、合理、综合性的考虑,这也是目前在村镇选址中所忽视的。在晓坝镇重新选址时提出一些评价措施,探讨村镇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中国气象局在印发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愿景:到2023年初步实现气象服务模式从单向推送向双向互动转变,服务体系从低散重复向集约化转变,增强在线互动、情景体验等公众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江苏省气象局编写的《“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增强公民气象素养,借助社会资源提高气象科学知识社会普及程度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广州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状况作了分析与测度,并对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度偏低(51.99),其融合的四个维度中"情感适应"最高(68.42),其次为"环境融合"(53.19)和"邻里交往"(50.33),最低为"社区互动"(40.70),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融合呈现"内卷化"趋势。在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上,户籍制度和工作对"邻里交往"影响显著,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社区互动"、"情感适应"影响显著,而"环境融合"则受户籍和居住时间的影响。文章提出,大规模建设城市保障房的背景下,应更多地关注社区发展,防止保障房社区沦为城市的"贫困孤岛"。  相似文献   

18.
从选址、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分析了影响保障房建设质量的因素,并针对保障房建设各环节的影响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保障房的建设质量,真正实现惠国利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叶堃晖  杨柳 《建筑经济》2012,(12):40-44
以美国为例,剖析住房市场过滤机制的空间表现形态及其背后的五个影响因素;阐述美国保障房由供给保障向需求保障的转变过程,论述美国政府如何运用这五个因素,将保障房纳入到整个住房市场中,从而完善住房体系过滤机制,实现住房资源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20.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选址是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选址决策不仅事关居住者的生活、工作便利,还关系到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进程入手,概括了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原则,并提出了"土地位置与土地价格的均衡最优"、"轨道交通邻近优先"、"公共配套设施优先"、"产业用地适度结合"、"居住人群多层次混合"等选址策略,最后以江苏省南京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建设的实际操作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