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西南山区小城镇发展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策略,在对国内外利用山地丘陵进行城镇建设案例及云南省山地丘陵特征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案例阐述了围绕山地特色小城镇建设这个核心。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层面上,提出了在控规中深化前期研究、细分功能布局、制定合理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层级控制体系、结合政策利用用地指标引导特色宜居环境建设、规划人车分行的立体交通网络、建立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对策方法,增强了山地小城镇控规编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县市在土地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科学地利用山地空间资源进行山地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2.
陈清漪 《云南建筑》2013,(2):110-112
云南省山多平地少,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与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省政府提出了的“城镇上山”的总体要求,目前大量的城镇建设用地转为坝区边缘的山坡地。本文针对山地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地建筑群消防供水系统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山地建筑群消防供水系统设计的特点,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多山之国,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山地居住区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拓展住宅建设用地的重要方式。在山地区域建设别墅小区,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缓解建设用地紧缺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山地别墅小区建筑布局的主要形式和环境景观规划的指导原则及设计要点,以崇左市某别墅小区为例简述了建筑布局形式应用及其景观规划特点,对别墅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以求为山地别墅小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按照TOD模式,根据"优地优用"的原则,对重庆市主城区已编控规区域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进行优化。通过制定合理的用地性质和用地强度,构建良好的步行系统及换乘系统,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配置,有效地对部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实行了节约化利用,缓解了山地城市用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山地多、平地少,可作为城市建设的用地十分宝贵,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集约用地角度出发,结合凭祥市教育文化培训资源整合工程项目的规划实践,深入阐述了山地校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手法,以期为山地校园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路与沿线土地一体化规划思路的引导下,探讨快速交通干道两厢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路线以及规划重点等重要内容。合理划定本次规划的影响范围、研究范围以及规划范围,同时,结合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来确定沿线区域重要节点的结构与定位,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及用地提出规划方案。结合用地布局调整,开展道路路网的调整以及交通设施的布局等工作。综合用地所处区域位置和用地的开发潜力研判可开发利用地和开发难易度,为两厢土地储备、开发时序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山地小城镇用地布局特征进行分析,并引入主动交通安全规划理论。在通过基于主动交通安全理念导向下,提出了山地小城镇的用地布局规划的思考,进而为山地小城镇的用地布局规划提供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8.
李正 《风景园林》2018,25(12):23-29
“二战”后山地开发日益成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短缺的重要途径,分析相关法规文本能有效地识别不同城市的山地管控目的和策略。现有研究集中于美国城市,但未能揭示各级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管理策略的变化趋势。以洛杉矶都市区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相关市、县、州和联邦政府的44个山地规划方案、法规条例、设计导则和调研报告。研究发现这些政府部门大多优先考虑资源保护、公共安全和户外游憩3个管控目的,其管辖区域的海拔高度与其行政级别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大多都介入了那些邻近中心城市的山地。按时间先后顺序,四级政府依次采取保护地、叠加分区和共治模式3类管控策略,工作方式趋于灵活和包容。洛杉矶经验对当代中国具有2方面启示意义:一是对现有的土地利用分区体系进行创新性调整,二是在各级政府部门与当地社区之间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聂晓晴  段炼 《新建筑》2007,(5):48-51
西南山地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已成为新时期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以重庆市丰盛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为例,在借鉴已有保护规划编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核心,立足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特性、空间属性和结构层次等多维特性,将保护与发展的观念贯穿于规划的各个层面,借助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对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实现历史古镇规划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湖北省竹山县的“三调”成果探索山地县域用地结构特征,为实现山地县域建设用地优质、可持续发展,提出多层级的山地县域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优化策略:①总量—结合人口流动趋势,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②增量—完善土地利用标准,依托山地城镇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分区;③存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构建完整的规划开发建设全过程;④流量—明确县域发展定位,通过规划制定多层级的城镇体系。以此为基础,通过“框定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加大流量”,倒逼山地县域转变现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土地增量转存量时代。因土地资源有限,开发复杂地形地貌必将成为趋势。我国山地资源丰富,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可期。该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西南商贸城项目为例,总结出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和竖向设计等具体设计策略,以期为提升山地建筑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色空间是山地城市区域内非建 设用地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维护山地区域 生态安全和支撑城乡持续发展的本底。由于 山地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快速城镇化 建设对绿色空间的干扰远大于平地,通常的 规划思路显现出诸多不适应山地环境之处。 笔者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实践经验,提出在 山地环境下应特别重视多目标导向、多尺度 整合、重视环境单元、维护动态过程、协调 关联边缘效应、构建控制要素体系等适应性 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灵凤 《城市规划》2016,(3):95-102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靳桥  邢忠  余俏 《室内设计》2016,(3):30-36
山地城市地质地貌复杂多变,流 域环境资源丰富但相对脆弱,可建用地少且 分散,由河流、林地、洪泛区、冲沟、陡坡等 环境要素在客观上构成城镇建设空间的空 间界定要素,深刻影响城镇建设的安全性、 生态环境及空间形象。文章结合规划工程 实践,对如何在优化利用山地城市建设空 间周界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塑造地域环境 认知特色、营造良好生境品质并创造土地 开发增殖效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需要科学规划,山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多学科合作交融、全方位思考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以上内容构成已故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学术核心,并在其所完成的规划工程中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地城市之魂魄。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风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严华 《中国园林》2006,22(11):86-89
针对城市边缘组团建设发展形势与要求的变化,分析城市边缘风景地区的特点,研究该类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足于规划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高效使用之间相互平衡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并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领域内各类规范、标准的用地分类模式,对该类地区的用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初步研究建立起与此相适应、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并重的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邢忠 《规划师》2003,19(6):66-68
山地城市地质地貌复杂多变,可建用地少且分散,由河流、林地、洪泛区、冲沟、滑坡、陡坡等构成的不适建地区在山地城市中,分割出并包围着一块块适宜城市建设的用地单元,它们构成了建设用地单元的三维空间界定元素。结合三峡库区巫山二廊庙小区的规划实践,引入三维集约生态界定规划的理念与方法,通过城市建设单元三维界定元素的整合规划,将塑造地域环境认知特色、营造良好生境品质及创造土地开发增值效益联系起来,在山地城市规划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曾益鸣 《云南建筑》2012,(5):142-146
针对云南省“城镇上山”、210个特色村镇规划的计划实施带来的山地旅游公路建设兴起,分析山地旅游公路现状资源特征,研究总结旅游公路景观风貌类型,提出景观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校扩建需用大量的土地,如何充分利用山地建设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新校区规划,利用因地制宜、生态景观优先、统筹规划分期建设、多层次景观、环境育人等生态规划模式,构建"一心、一环、三廊、五组团"的空间格局,实现了山地地形、地貌和用地坡度的有机结合,充分解决了建筑群与山地结合的问题,对河北乃至全国高校的山地生态校园的建筑规划探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要探讨了在土地和交通一体化规划思路指引下轨交沿线地区规划的总体技术路线、工作重点等。合理确定各站点的影响区和核心区,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区域提出规划方案。综合考虑轨交站点的用地功能属性和交通功能属性,在用地功能定位指导下,展开用地布局调整、建设强度控制、地下空间规划等工作,在交通功能定位指导下,展开道路系统调整、交通设施布局、步行系统规划等工作,两者相配合,建立以轨交为主导的高密度集约化发展模式。结合站点影响范围和用地开发潜力判断可开发用地,为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储备、开发时序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