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国策——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是指主体单位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我国目前碳排放增速放缓,但仍呈现增长态势,尚未达峰。  相似文献   

2.
《广西城镇建设》2023,(6):10-30
<正>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精神,控制广西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增长,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部署下,北京市启动双碳行动研究,确立的双碳行动目标定位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上争当'领头羊'",这体现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走在碳减排前列的责任担当和信心.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北京市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研判碳中和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4.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于建筑业而言,要牢牢把握“双碳”重大机遇,构建建筑碳排放核算体系,支撑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在碳排放数据量化方面,存在能耗统计制度不完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标准体系不完备、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采取措施对应解决。由于各省份建筑业碳排放差异较大,建议广西根据地方实情,开展建筑业碳排放特征、碳排放计算以及减碳政策研究,以支撑广西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陆礼 《现代城市研究》2012,(6):79-82,104
交通需求管理是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与高碳排放问题的当务之急。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根本理念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及其有限资源。结合各国的实践,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策略有:坚持公交优先、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发展自行车交通、土地使用与交通用地联合规划、推行步行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桥梁工程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的碳排放测算及减碳措施探究,有助于城乡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某大桥工程为例,基于施工机械能源消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过程的碳排放测算,分析某大桥施工过程的能耗与碳排放特点,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条件,提出大桥建造阶段的减碳措施,探讨减碳量与增量成本的关系,对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飞  诸大建 《规划师》2013,29(1):98-10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保持城市增长、保障人们公平地享受及分享社会资源,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低碳城市的1.0版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基于碳排放与经济脱钩发展的内涵及对策,深化了碳生产率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制约城市碳排放的三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城市空间紧凑化、城市交通公共化及城市生产循环化措施。结合目前中国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单纯地研究经济与碳排放问题无法解释当前低碳发展的社会性。基于资源生产率基础上的碳生产率研究仅解释了碳排放的经济属性。从全局层面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课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未来5~10年,小汽车拥有量将呈爆炸式增长;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届时北京和上海的交通环境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发展智能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将对优化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状况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展建造阶段碳排放测算不仅可以作为城乡建设领域政策制定的数据支撑,而且对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探索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路径,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本文以某公共建筑为例,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研究案例施工现场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三类减碳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碳排放量的影响。测算边界内,研究案例共产生149.69tCO2,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5.20kgCO2;研究案例积极实施减碳措施,共计减少25.55tCO2,单位减碳成本为371.90 kgCO2/万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排放现状,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和碳排放总量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调研广东省范围内商场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分析碳排放核算与限额数据,可为后续的建筑碳达峰与碳中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的调研工作收集多个样本建筑的基本信息和能源数据,并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了建筑碳排放量,得出了商场建筑单体碳排放量与单位面积碳排放指标的规律与特点,并使用统计限额法计算出商场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指标约束值、基准值和引导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年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积极减排,对于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建筑行业碳排放的特点,结合实践分析建筑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基本路径,提出建筑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控制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增长,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7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主要目标,分别针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提出12项工作任务,并提出4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前不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并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有专家指出:建筑行业是城市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而绿色建筑更是重中之重. 从减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看,绿色建筑应该增加减碳技术措施,把各类建筑的减碳排放量纳入到绿色建筑建设标准中.用统一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居住建筑和各类公共建筑提出相应的碳排放量达标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海玮 《城乡建设》2010,(10):23-24
"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但其发展模式是可以选择和引导的。在当前小汽车交通、尤其是私人小汽车交通快速发展阶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  相似文献   

18.
李丹  黄俊鹏  格智勇 《建筑》2023,(6):52-55
房地产业碳排放总量大、价值链条长、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先导性。房地产企业是房地产业落实碳达峰政策、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50余家房地产企业的碳排放披露数据研究,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4家规模房地产企业的碳盘查结果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得出房地产企业的碳排放特征,并针对其特征对房地产企业提出减排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增加碳排放技术指标将对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起到重要贡献,然而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社区碳排放计算边界和技术指标规定。本文对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的社区碳排放计算边界、技术指标和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地方标准、技术导则中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结合典型案例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低碳、近零碳、零碳社区碳排放的计算边界、约束性指标、引导性指标建议,其中,约束性指标可包括社区人均碳排放强度与碳抵消(碳交易和绿色电力机制),引导性指标可包括社区中的建筑、交通、给排水、废弃物、照明、可再生能源、碳汇等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践行“宜业尚品、造福人类”行业发展新目标,向全行业郑重提出倡议,我国建筑材料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为了摸清建筑材料及各行业碳排放现状,客观评估相关工作进展及效果,基于建筑材料各行业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供建筑材料及各行业、各区域核算二氧化碳排放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