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有农灰地更新"的城市更新背景谈起,探讨有农灰地更新在社会进步、城市农业的开展和城市空间发展中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而后,在国内外的研究趋势中阐明城市农业与灰地更新学科交叉的相关概念辨析、城市化背景、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最后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是在灰地更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研究有农城市灰地更新的背景机制、参与主体和基本模式及其社会环境效益的关系;基于对城市灰地更新的多层综合分析,探讨其发展农业活动的可行策略及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2.
刊首语     
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日渐隔离,并且不断受到食品危机和各种城市疾病的困扰。在民众自发与业界自觉的推动下,"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尝试、一种商业模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流行起来。那么,究竟"都市农业"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如何在现有的城市格局中,尤其是(特)大城市中发展"都市农业"?它的发展会遇到哪些难点?在研究和实践方面,风景园林行业又做出了怎样的探索?本期专题结合上海"天空菜园"系列、西雅图城市农业探索项目、南湖、拉斐特绿地等案例,从城市立体农业、社区农  相似文献   

3.
蔡林宏 《四川建材》2018,(1):208-209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智慧城市,加快城市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形势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准确地了解智慧型工地建设的内涵,明确智慧工地项目基础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接下来所开展的智慧工地项目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对重庆"智慧工地"项目发展进行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城市立体农场设计,探讨城市居住建筑与"移动"农业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尝试将种植、养殖等农业环节置入可模拟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中,通过能源加工处理系统,实现粮食与能源的自给自足,解决因城市扩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真瑞  秦岩 《风景园林》2019,26(5):105-108
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出现是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田园体验需求的一种全新回应,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以探究城市农业综合体的规划方式为目的,通过对城市农业综合体概念的梳理,提出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构成。随后对意大利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介绍城市农业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和景观特色。最终提出城市农业综合体应选择市郊农业用地,在保留田园风貌的基础上,融合城市商业、农业观光体验进行规划设计,为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创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建设"山水城市"有利于缓解这些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国山水诗、山水画、园林艺术等深邃的内涵,又基于城市生态观,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础,把城市发展的方向哲学化、诗意化。基于"山水城市"理论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依托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理法,结合历史文献及城市现状的研究,从宏观尺度探讨城市植被地域性特征的表达理法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鹿特丹城市农业空间》研究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可食的鹿特丹”社会背景,提出确定城市农业可能的类型、绘制城市农业机会地图以及进行案例研究的城市农业空间系统研究方法.在分析该案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农业城市主义策略体系总结为:技术联合以形成本地食物系统,空间整合以形成有农城市形态,行为整合以形成多元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为"数字地质"的提供了重要基本数据。本文对目前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了目前系统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当前GIS技术嵌合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发展,搭建真正意义的"数字地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1)
<正>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大庆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和城市能够支持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优良。未来大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基于"四型"的基础上发展,即半农半牧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的城市生长后工业城市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城市发展正从基于石化燃料的旧模式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模式转变。本文介绍了新近的有关"绿色城市化"的研究以及城市更新与邻里社区的发展模式;探讨了横跨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等领域的问题,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将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垃圾及水处理、被动与主动策略、自然通风措施等整合到当今"生态城市"的设计之中,以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反思了关于建筑本身及城市区域可持续性的现实途径,并提供讨论城市中心可持续更新模式的平台,研究生态模式如何影响城市化;最后,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的"城市大学"和"滨水城市"两种城市发展模式为例,阐释了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的应用。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城市中心区以内实现城市的增长,较之占用、蚕食城市周边未建成区进行建设开发,能更好的维护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11.
王静文 《规划师》2015,(1):249-253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和原有农业格局造成很大的破坏。都市农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连续性"斑块"类型,融开放性、参与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将城市和农业进行深度的景观营造耦合,成为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城郊农业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从农业景观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阐释都市农业景观功能与构成,重点探讨与分析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途径与设计方法,寻求既可推动产业发展,又可保护与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的城郊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措施,以期为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乡村规划的政策目标通常会受到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分析研究台湾地区乡村规划政策目标转变的历程,即从开始时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乡村城市并重"目标,到近期的"乡村城市互补"、"城市乡村各善其长"的规划目标转移;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各个时期乡村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的变化,探究乡村规划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为大陆地区制定乡村规划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凯 《城市规划》2015,39(3):49-53,64
选择城市创新空间研究的中微观视角,基于城市创新活动基本单元的布局特点,确立城市创新空间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并梳理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现阶段城市创新发展中出现的"新一代园区"现象,总结城市创新活动基本单元的空间组合与功能关联需求;引申并明确城市创新网络体系构建进程中由"组"到"织"的两步走演绎逻辑与脉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当代高密度人居环境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实现手段。通过对城市建筑综合体相关概念的梳理,基于"城市性"的定义,总结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开发建设存在的核心问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深层次影响。随后从整体效益、复合效率和场所效应三个角度介绍笔者的研究团队近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城市性"的主要研究发现。最终提出城市建筑综合体需要通过持续开发来实现时间维度的"城市性"。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字城市规划概念"数字城市"、"生态城市"、"全球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已经形成共识。虽然它们是基于不同的发展视角提出的,但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城市不仅为其他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基础,其所引发的城市发展及管理模式的变革也为它们提供了极好的发展环境。自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以来,数字城市的研究和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热潮。随着数字城市时代的到  相似文献   

16.
邵佳 《规划师》2013,29(2):84-87
近年来,我国城市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城市旅游产业迅速拓展,但城市旅游用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中缺失,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也相对滞后。基于此,研究在界定城市旅游用地概念的基础上,对城市旅游用地的分类设想与落实办法进行探索,以期推动城市旅游用地的落实及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迁移,为一些城市注入了增长动力,也使得另一些城市面临人口流出带来的发展困境。本文以传统工业城市广东省茂名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茂名人口收缩现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机理。通过研究可以看到,茂名的人口外流是户籍人口低于常住人口"倒挂"格局下,以农业人口流出为主的"隐性收缩"现象。这一过程伴随着产业、空间和财政收支持续增长的特点,与西方国家所经历的标志着城市衰败的收缩现象存在本质差异。茂名城市人口的"隐性收缩"既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规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背景下,茂名应当抓住农业人口流出的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吸引高端人才流入,推动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5,(Z1)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和原有农业格局造成很大的破坏。都市农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连续性"斑块"类型,融开放性、参与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将城市和农业进行深度的景观营造耦合,成为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城郊农业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从农业景观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阐释都市农业景观功能与构成,重点探讨与分析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途径与设计方法,寻求既可推动产业发展,又可保护与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的城郊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措施,以期为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2017,(6)
基于"类型"概念的意大利形态类型学研究拥有丰厚的积累和传承,不仅是解读和认知城市的研究方法,也是基于传统、面向当代的设计方法。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语境和城市组织方式的不同,用形态类型学方法研究中国城市问题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简要回顾意大利学派的研究和实践,以及后续学者所作的跨文化、跨学科多元研究。针对中国城市丰盛和多样的特性,提出"可置换的类型"概念,期待对中国城市的案例研究推进传统形态类型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和"城市"的时空关系入手,通过回顾生态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生态学发展从均衡系统走向非均衡系统的重要转变,指出其可能给规划和建筑学科发展带来的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现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综述,寻找中国范式生态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中国生态城市的研究应该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前提下,转向结构——功能(生态服务)——过程(生态机制)的方向,并加强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