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城市构建路径,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体的构建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校园"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构建方法与大学校园实际相结合,构建校园区域生态海绵体。本文通过设计理念、构建方法两个层面,对海绵校园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校园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系统性构建,进行生态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应,将固有景观赋予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海绵城市"的兴起为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沈阳建筑大学海绵校园改造工程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生态作用,并针对该方案的优劣势,提出了沈阳市海绵小区的合理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研究了东北大学浑南校区的校园自然地理现状、校园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并运用InfoWorks ICM软件进行了校园水文环境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的积水情况,总结了基于沈阳降雨特点的校园自然汇流所出现的雨水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结合校园海绵设计具有可实施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从校园规划视角,为东北大学浑南校区校园构建良好的海绵空间系统层次,充分利用寒地雨雪资源的分布特点建设生态校园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海绵校园"应在规划设计初期就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形成旨在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的场地规划和设计策略。以重庆某中学校园规划为例,简要介绍了"海绵校园"概念规划的设计流程,从场地规划、雨洪系统、景观、建筑四个方面,梳理了"海绵校园"规划设计策略,为"海绵校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绵校园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将湿地生态理念引入高校生态规划中,提出在具有良好生态本底的基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形成校园生态雨洪系统。阐述校园湿地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结合规划实例探讨校园湿地的构建策略,为海绵校园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南方地区公共建筑及其场地的设计中,从低影响开发原则、生态保护与生态设计等方面梳理出公共建筑的开发与设计原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从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景观设计中总结出适宜南方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雨水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设计策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从减少雨水径流、利用雨水调蓄、雨水回用、美化环境、改善热岛效应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这些绿色设计措施的技术特点与生态效益,为南方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俊锐 《智能建筑》2024,(2):124-127
本研究围绕嘉兴市市区快速路环线,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快速路管线设计与迁改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挑战。接着,针对现行快速路管线设计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与迁改策略,包括使用生态材料、设计高渗透性管线、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优选可再生或循环材料、实施灵活的迁改策略等。嘉兴市市区快速路环线管线迁改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内涝减少率、雨水资源利用率、管线使用寿命,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本研究证明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快速路管线设计与迁改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未来城市发展与环保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校园规划设计中,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从绿地系统、路面铺装、景观水系管网三方面,阐述了该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解决了校园用水紧缺及雨水内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祚俊 《居业》2022,(1):238-240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虽初具规模,雨水资源化仍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作为人口密集场所,海绵校园的建设对于其改善生态环境并缓解涿州市水资源现存矛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这为雨水合理利用、构建生态城市提供了思路.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模型为基础,对雨水直接与间接利用方案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了合理可行的涿州校园雨水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筑节约型校园的理念,立足海绵城市理论,分析了湖南城市学院校园建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不足,并从山水生态的恢复和修复、低影响雨水系统设施的建筑、建筑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等三方面提出了节约型校园水资源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聚焦北方民族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解决途径,将作为城市海绵体基本单元的单体工程项目地块作为研究对象,整合规划建筑景观市政各专业在雨水管理和低影响开发建设上的技术策略,与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和城市建设现状相结合,从项目前期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的一体化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海绵细胞"精细化设计的理念。从下至上,从点及面,从微观到宏观为我国民族地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微观设计,单体项目的全程设计提供前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本文对于国内的城市雨水管理进行研究,主要指出了国内雨水管理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呈现出了单一性的管理方式,也从城市发展以及规划的不同层面上提出生态性雨水的管理规划分析,介绍发达国家低冲击开发下的雨水管理理念,也提出了当前的海绵城市管理理念,对相关的理念还有内涵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对低冲击开发理念下"海绵城市"规划策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节能和减碳的需求和视角下,对比不同管理评价体系下的海绵城市设计目标并据此对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从多角度辅助构建节能降碳、经济合理、生态适宜的场地雨水管理策略。华南地区校园气候与下垫面特征下多种设计策略的目标可达性分析发现灰绿结合的设计策略与当地条件最为匹配,增渗对于实现年径流控制目标非常关键,各类设施规模与控制能力之间并非线性关系,通过模型模拟可获得较为经济的设施设计规模。本研究为提升城市雨水管理效率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多重认证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规划案例出发,探讨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海绵校园规划建设。该项目将径流总量控制作为控制目标,分别对景观水体、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生态树池、路边生态滞留区、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与透水混凝土进行规划分析。结果显示:该新校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达到了海绵校园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海绵校园"雨水利用为理念,提出了校园雨水利用资源化的途径,并利用低影响开发理论,建立了滨州学院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顶雨水排蓄循环系统,论述了该项目技术措施的创新性和经济可行性,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6,(7)
生态海绵城市的执行需要以更强的雨水利用规划为前提。本文从对于生态海绵规划设计的背景和理念进行阐述入手,对于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资源需求的扩大,各地区均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园建设。基于传统校园设计硬化面积较大,不注重对场地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有悖于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及其对海绵城市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厦门某中学的设计案例,提出中小学校园海绵城市设计应以安全为主,兼顾景观要求与经济实用,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海绵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海绵城市理念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理念中生态学的原理与景观设计的方法指导了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技术措施在校园生态改造中的具体实施应用。基于对河北工业大学宿舍区用地构成与排水分区的分析,对校园原有宿舍楼屋面、道路、广场、绿化、停车场等进行改造,实现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的良好结合,同时改变宿舍区单纯依赖市政管道排水的模式,将宿舍区建设成为"海绵体",实现校园雨水的可资源化利用。希望对今后校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改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研究背景,并从雨水花园、可渗透路面、生态停车场、雨水利用四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在长沙高铁新城办公园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就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通过改善城市雨水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存储、自然净化以及自然渗透.在"城市双修"理念指导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论文结合实例对"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改造地形、设置海绵设施、改善竖向设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