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涤纶机织面料的穿着舒适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涤纶机织面料吸湿排汗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涤纶机织面料经吸湿排汗整理剂整理后,涤纶纤维表面形成了由吸湿排汗整理剂构筑的粗糙亲水界面,使其吸湿排汗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最佳整理工艺为温度130℃、时间2min、浓度15g/L,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可达0.576。  相似文献   

2.
以尼龙66盐、己二酸和聚醚胺为原料,经两步熔融缩聚制备嵌段型聚醚聚酰胺耐久亲水整理剂EDP,并将其应用于锦纶织物的亲水整理。研究整理剂EDP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亲水性和耐水洗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条件,测定整理后锦纶织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整理剂用量为40g/L,烘焙温度为170℃,烘焙时间为50s时可获得最佳整理效果,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高度为3.4cm,5次水洗后毛效保留率可达82.5%。相比于市售的国外锦纶专用亲水整理剂和国内亲水氨基硅油类整理剂,经整理剂EDP整理的锦纶织物具有更为优异的亲水性和耐水洗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A-225抗静电整理剂对大豆/PTT混纺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p H值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织物整理前后抗静电性能的比较,从而得到优化整理工艺,并对织物整理前后其他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量水分管理仪(MMT)对经纬密度相同、经纱为18.2 tex棉、纬纱为3种不同改性涤纶长丝的9块机织物进行了动态水分传递性能研究,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符合吸湿排汗指标要求的7块织物进行了综合性能排序.结果表明:改性涤纶纱的浮长越大,越有利于汗液的排出,浮长最短的平纹织物对水分的单向输送能力最弱;棉/3#改性涤纶的3/1斜纹织物和棉/2#改性涤纶的点格织物具有相对最佳的吸湿排汗及速干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织物吸湿性,可以提高涤纶织物导电性、穿着舒适性、抗污性,改善织物手感、在选择吸湿整理剂时,重点比较整理剂的稳定性、色变性、柔软性、毛效、吸水速度、导电性、耐水洗性和对织物摩擦牢度的影响,其中整理剂的毛效、吸水速度和导电性是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抗静电剂PEEJ对染色涤纶织物增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静电整理剂PEEJ对染色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加工,对比抗静电整理前后染色涤纶织物的明度值,实验结果表明:经抗静电整理剂PEEJ整理后,染色涤纶织物的色泽会产生增深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Y字形涤纶纤维的纯纺和与棉纤维混纺的不同结构的纱线,设计开发了联合和纬二重组织的织物,并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湿性、吸水性及快干性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Y字形涤纶纤维,可开发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汗特性的床上用机织物.本研究结果对扩大吸湿排汗纤维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织物的吸湿及放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实验装置,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通过动态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和动态放湿曲线,研究了分形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和放湿特性,讨论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吸湿、放湿机理及其规律,研究了织物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与时间、过剩相对湿度的关系及过剩相对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高湿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形涤纶织物吸湿速率和吸湿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高温高湿下优势更明显,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分形涤纶织物与普通涤纶织物一样具有很好的放湿性能:所以分形涤纶具有很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抗静电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涤纶织物耐洗次数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浓度为20 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0 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0.
Coolplus是台湾中兴纺织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纤维,介绍了Coolplus纤维织物吸湿排汗原理,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测试方法。有关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测试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如美国杜邦实验室的滴液法、我国的透湿杯法等测试方法。通过研究,一方面为测试Coolplus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做准备,另一方面利用其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开发舒适性织物。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的新型聚酯聚醚共聚物为亲水整理剂,采用高温高压法,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整理同浴染色。研究整理剂用量对分散染料上染率和织物亲;K性、色差以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型染料上染率几乎不受影响,而中、高温型影响较大;织物亲水性在用量为6%时达到最佳;中、低温型染料染色织物色差在用量小于6%时影响小,而高温型染料染色织物色差在用量小于4%时影响小;同浴染色未影响染色牢度。因此,只要选择适用的分散染料和适量的整理剂,涤纶亲水整理同浴染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K-510,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FK-510用量为60 g/L;氯化镁用量为6 g/L;预烘温度90℃,时间5 min;焙烘温度160℃,时间1 min.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良,且对织物强力、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含氟单体含量、不同含氟单体及不同的乳液聚合方式对聚合物防水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了所合成的含氟织物整理剂的最佳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05)用量占单体总用量为50%时,采用三阶段乳液聚合方法时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防水性能;含氟织物整理剂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棉织物→两浸两轧(整理剂60 g/L,浸置时间25min,轧余率75%)→预烘(100℃,3min)→烘焙(180℃,3min).  相似文献   

14.
以柠檬酸、戊二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柠檬酸—戊二醛,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对柠檬酸—戊二醛用量、次磷酸钠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8%,次磷酸钠用量为4%,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白度、断裂强力及耐洗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将自制改性有机硅柔软剂BAPS用于防污易去污抗皱复合整理,考察了柔软剂BAPS浓度,抗皱整理剂CTA-705浓度和烘培温度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整理织物的柔软性和滑爽性随柔软剂浓度BAPS增大而提高,折皱回复角增大;柔软剂的使用对于织物的防污和易去污性影响很小;随着CTA-705浓度增加,褶皱回复角明显增大,但柔软性显著降低;随着烘焙温度由140℃升高至170℃,防污易去污性能和柔软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在棉织物数码印花整理过程中对织物抑菌性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氧化锌整理的棉织物数码印花,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一定的防紫外线效果,其最佳抑菌性工艺为:纳米氧化锌整理剂浓度20%,烘焙温度140℃,烘焙时间12s;其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撕裂强力都有所提高,折皱回复角提高20%以上,撕裂强力径向、纬向都提高50%以上,而白度和透气性有略微的降低,但是都保持在92%以上;织物的抑菌率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和耐摩擦性。  相似文献   

17.
苎麻织物免烫整理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苎麻织物免烫整理工艺中的整理剂浓度、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与棉织物的整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织物与棉织物免经烫整理后产生不同整理效果的原因,在于两者纤维组成及超分子结构存在着差异,两者的抗皱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微孔结构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纺制不同纱支、不同混纺比的微孔结构改性涤纶/棉混纺纱线,并编织成一定规格的针织物,测试各类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拉伸性能有所提高,抗弯刚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有所减小;织物透湿性能、透气性能明显提高,织物快干特征明显增强,即高含量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织物具有导湿排汗性能,该种改性涤纶可用于导湿排汗类运动服装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K-510.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FK-510用量为60g/L;氯化镁用量为6g/L;预烘温度90℃.时间5min;焙烘温度160℃。时间1min.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良.且对织物强力、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低甲醛2D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测试织物处理前后的拉伸性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及织物经纬密度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抗皱整理,织物的经纬向拉伸强力均有所降低,并随着树脂浓度和烘焙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使得经向强力保留率小于纬向强力保留率,经向的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