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空间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场测试及能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测了上海体操中心冬季工况,得到了大空间建筑冬季室内垂直温度分布及室内热负荷构成。认为实测结果对大空间建筑全年室内热环境和空调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万澧  宋德萱 《建筑科学》2007,23(8):48-52
本文通过对同济大学一座科研教学楼冬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和计算机模拟分析,评价了该建筑在冬季时的室内舒适度,并分析了影响室内热环境的相关建筑设计因素,总结了一些在进行类似建筑项目设计时的设计策略。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基础,建筑师应首先通过对建筑功能、建筑运行规律和气候地理条件的研究,合理选择设计策略,营造舒适建筑环境,在提高建筑性能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建筑热环境状况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外廊作为交通和过渡空间,其对使用空间的热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有东侧外廊的某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的方法,采集室内外空间热环境数据(空气温度,表皮温度,空气湿度等),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建筑的热环境特征,综合分析外廊在冬季期间的保温效果。实测结果表明,外廊在冬季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能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并减少热损失,合理设计此类过渡空间有助于建筑热环境改善和建筑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建筑热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能耗。外廊作为建筑的交通和过渡空间,其对使用空间的热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有东侧外廊的某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的方法,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采集室内外空间的热环境数据(空气温度、表皮温度等),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比对建筑的热环境特征,综合分析外廊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效果的差异。实测结果表明,外廊对室内热环境有积极影响,在夏季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冬季其保温效果有限。合理设计过渡空间有利于建筑热环境改善和建筑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寒地滨海城市地理位置特殊,绿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在实际运行后,与设计预期指标不符,尤其夏季室内热舒适性问题突出。文章选取寒地滨海城市代表——大连市某绿标设计三星级认证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舒适实测层级化分析和使用者满意度调查,将热环境实测结果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主客观相结合对绿色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热舒适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热环境实测结果存在差异。如何通过绿色建筑使用后评估来推动绿色建筑性能提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具有上部侧墙开口的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前期CFD模拟与现场实测的研究结果,针对具有上部侧墙开口的大空间建筑,在侧喷送风的条件下,模拟分析了不同喷口形式和上部开口高度、上下开口面积、上部开口进风风速、室内发热量时的室内热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成都市某高大空间建筑海洋乐园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技术,分析计算了海洋乐园室内热环境,比较不同屋顶玻璃遮阳系数,为高大空间娱乐性游泳馆的建筑设计提供建议;通过整理成都地区气象资料,模拟该建筑在夏季极端工况下的室内热环境,提出应在餐饮区人员活动较多的区域设置局部空调;通过在夏季对开启顶部通风口和关闭顶部通风口这两种工况进行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可有效调节大空间建筑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大空间建筑具有体积大、高度高的特点,采用全室空调将会产生极大的能源浪费,因此,分层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考虑到实际建筑中难以人为控制各种扰量的产生,在下送风分层空调的缩尺模型实验房中进行了室内热环境的实测实验,采用电热膜模拟实际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室内设置多个温度测点记录热环境的变化。将多个实验工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变送风温度、送风量以及围护结构得热量3种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大空间下送风形式分层空调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口自然通风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对海口某大学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应用统计回归分析得到海口自然通风建筑夏季热中性操作温度和新有效温度分别为25.58℃和26.48℃,80%可接受范围分别为23.34~27.82℃和23.98~28.97℃,根据实测不满意百分比计算得到海南地区夏季80%可接受的操作温度和新有效温度范围分别为20.91~28.61℃和21.28~29.85℃,以期为长达7个月之久的海口夏季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过渡空间"作为建筑室内外环境转换的空间形式从生理心理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民居建筑为了适应地域气候、文化,提出了丰富的空间模式系统。新疆吐鲁番气候条件、绿洲分布等对建筑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究极端气候下不同空间模式对室内热舒适影响作用规律,采用物理环境实测结合现场问卷方法对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量化研究,提出适用于极端炎热气候的民居空间调节模式,并通过IES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室外环境影响室内环境的调控优化策略进行讨论,从而为极端气候区民居建筑发展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昆明市200户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并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人员服装热阻的分布频率,统计得出了昆明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室内热环境改善措施。调查发现,昆明市居民夏季普遍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在非空调条件下约有90%的居民的热感觉在舒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李莉萍 《华中建筑》2009,27(3):271-274
该文对香格里拉小中句藏族民居冬季室内的热环境进行了热环境研究,具体对冬季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反映香格里拉小中甸的气候特征,得出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温度变化现状,这些测试结果将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宋德萱  史洁 《工业建筑》2013,43(4):45-48
为了研究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达到优化上海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目的,对上海高层住宅进行了夏季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和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在不同楼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说夏季室内热环境相对恶劣,但上海居民对夏季室内炎热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朱文睿  杨柳  谢栋 《建筑技术》2012,43(7):615-618
通过对陕南地区汉中市勉县黄家沟村建筑的实地现状调查和对室内环境的测试,得出该地区的建筑热环境和建筑能耗状况。分析汉中地区乡村建筑的空间布局,室内热环境及能耗方面主要问题,并结合室内热环境测试,定量分析了当地建筑的生态适宜性,为乡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安某高校学生公寓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慧  庞菲菲 《山西建筑》2007,33(30):198-200
以西安某高校学生公寓宿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寓室内热环境的状况,为今后学生公寓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封闭阳台的夏季热过程。从构成建筑室内热环境的4个要素的角度出发,简单分析了封闭阳台在夏季对室内热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针对如何降低封闭阳台对室内热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以冬季供暖日为时间节点,利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供暖前宿舍室内热环境较差主要由于室内温度偏低。而供暖后,影响宿舍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室内湿度。  相似文献   

19.
朱强  王厚华 《山西建筑》2007,33(28):255-256
针对重庆地区室内热环境的特点,从围护结构入手探讨了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方法措施,对墙体、砌体材料、屋顶及外窗等建筑围护结构在保持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方面的潜力及方案选择的经济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介绍,从而完善和发展重庆地区室内热环境的各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广东地区新建农宅有向多层发展和天井消失的趋势,室内热环境因此而变化。为了解广东地区新建农宅室内热环境现状,选取有天井现代农宅、无天井现代农宅和传统农宅各一栋进行现场实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代农宅室内热环境存在优化的空间。针对广东地区现代农宅存在的问题,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手法提出适宜的优化措施,屋面遮阳、增大天窗高度及天窗开口置于下风向是改善有天井多层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措施,无天井现代农宅通过局部架空和窗口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