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及其络合物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在用作络合滴定指示剂时,必须加入大量的有机溶剂(约30~50%的乙醇或丙酮等)以保证它们不以沉淀析出。其次,金属离子-PAN与EDTA的交换反应速度较慢,故在近终点时,要求缓慢滴定或加热滴定。本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N体系用作络合滴定指示剂进行了初步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3.
化纤油剂用表面活性剂单体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用作化纤油剂平滑剂、抗静电剂、乳化剂的磷酸酯、硫酸酯、脂肪酸酯、聚醚等表面活性剂单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能 ,指出了应加速我国化纤油剂用表面活性剂单体的优化开发。  相似文献   

4.
化纤油剂用表面活性剂使用寿命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使用寿命及热分解动力学。实验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的起始分解温度都在200℃以上。两者的热分解均为一级反应,n约等于1。寿命法测得的活化能与Ozawa法测得的变化率α为0.1时活化能基本一致。以失重10%作为寿终指标,建立了表面活性剂的寿命方程,从而可以推算出其它温度的使用寿命,为选择具有相适热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岳莉  张辉  沈兰萍 《合成纤维》2012,41(5):11-14
根据水热合成技术,在以钛酸四丁酯为前体物时,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生成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尺寸,同时直接对尼龙6织物表面进行整理改性,并使用活性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测试了织物的透气性、光泽度、拉伸性能以及色牢度等,研究了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钛酸四丁酯整理尼龙6织物服用和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整理改性的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增大,十二烷基苯磺酸纳使织物光泽度提高,壳聚糖使织物透气性下降最少。  相似文献   

6.
正本发明涉及补充或处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膜以及制备这种膜的工艺。该膜尤其适合于血浆分离或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但也可有利于其它应用。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种膜分别用于血浆分离,血浆过滤,微滤,血浆治疗,血液透析和血液渗滤或细胞过滤应用。处理过的亲水膜显示出优良  相似文献   

7.
以异构十醇为起始剂,经烷氧基化反应制得一种新型洗衣凝珠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PE8,并采用红外和氢核磁共振谱证实了其结构。研究了DPE8的相行为以及泡沫、乳化、渗透等性能,并与传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基聚氧乙烯醚-9(AEO9)对比。结果表明,DPE8具有远低于AEO9的凝点、更窄的凝胶相区间以及更快的溶解速度;与此同时,DPE8表现出低起泡性和低稳泡性;并且DPE8的乳化力是AEO9的1.4倍,渗透力是AEO9的10倍。因此,DPE8具有取代AEO9应用于洗衣凝珠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蝗鱼的内脏油脂和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测量了该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润湿能力、渗透能力和去污力。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因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工业等各个领域。本文归纳了咪唑、吡啶及吗啉3类常见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分子结构与特征性质,指出了在目前研究阶段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特性、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吸附等表面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构效关系,可为其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最后就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在今后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功能性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的特性,还具有双亲特性.简述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等表面性能;同时介绍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和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方  高正松  缪鑫才 《精细化工》2000,17(12):696-699
分析了三次石油开采 (EOR)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并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三次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实例 ,指出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助剂的互相配合技术 ,才能获得较高的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在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佳  杨军 《河北化工》2009,32(8):17-18,56
表面活性剂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改变物质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都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构成,大部分能溶于水,产生润湿、乳化、渗透、发泡、去污等作用。家用合成洗涤剂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要有去污能力,同时还考虑乳化、发泡等各项性能的综合效应。在目前的洗涤剂中仍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正在日益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则被大量用于洗涤后处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量较少。随着洗涤剂越来越专用化,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数量也在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马来酸酐接枝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为增韧剂,以质量分数为15%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增韧型GF增强尼龙(PA)6复合材料,研究了增韧剂种类及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逐渐上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MFR逐渐下降;其中,EPDM-g-MAH对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最好,TPI-g-MAH和POE-g-MAH次之,SEBS-g-MAH的增韧效果最差;当增韧剂质量分数均为10%时,TPI-g-MAH增韧的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与EPDM-g-MAH增韧的已相差不大,且相对于其它增韧剂,TPI-g-MAH增韧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MFR下降幅度最小。综合可知,TPI-g-MAH对GF增强PA6复合材料增韧效果明显且对其强度和MFR影响最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增韧改性剂。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化纤油剂产品和技术趋势、市场需求,指出我国化纤纺丝油剂业发展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用甲基紫一三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络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膜直链烷基本磺酸钠(LAS)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该电极对LAS浓度在5×10^-6-1×10^-3M之间有Nernst响应,其选择性,重现性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空气处理法和浓硝酸处理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尼龙(PA)12粉末按量比3∶7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PA12/CF复合粉末材料。将复合粉末材料进行注塑成型,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及浓硝酸处理时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硝酸处理时间为1 h处理效果最好,与未处理的CF复合材料相比,注塑样条拉伸强度提高23%,弯曲弹性模量提高133%,维卡软化点提高6.2℃;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经过热处理后的CF在PA12基体中分散均匀,两者的界面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起爆药厂叠氮化钠生产废水中叠氮根离子(N-3)含量时的应用研究。为了增加测量灵敏度,经研究选择,确定使用表面活性剂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作为增敏剂,结果使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增加约4倍,而且该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10nm左右。研究结果还表明,CPC的加入同时还增强了测量体系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塑料》2015,(5)
利用生物粘合的方法,在玻璃纤维(GF)表面复合导电炭黑(CB),制备出具有特殊"根-须"结构的纤维复合材料。再以尼龙(PA)为基体,采用挤出-注塑的方法,将PA和纤维复合材料共混,制备出PA/GF/CB三元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的分析研究,发现此种新型三元复合材料在CB添加量很低时也能具备抗静电效果,同时力学性能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作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和聚山梨酯-80(Tween-80)溶液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测量了AES溶液化学需氧量的变化。得到:掺入AES和Tween-80表面活性剂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显著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其表面张力越小。表面活性剂溶液经超声波处理后:表面张力系数有一定的上升,超声波功率越大、作用时间越长,表面张力系数上升越大;随着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增加,AES溶液的化学需氧量越来越小,但随作用时间的增加,下降的趋势变慢。  相似文献   

20.
Aramid (kevlar‐49) fibers were surface treat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to induce roughness and then used to produce unidirectional nylon 66 based composites. The transcrystallinity generated around the treated fib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gular transcrystalline layers produced by pristine aramid under the same processing conditions. The treated fibers generated a double transcrystalline layer, the inner layer being thinner and more compact than the regular nylon 66 transcrystallinity. In addition, 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composites showed the longitudinal Young's modulus of the treated fiber composites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in a wide range of fiber volume fractions.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picture of double transcrystallinity in Br/NH3 treated aramid fiber reinforced nylon 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