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具有侧窗式石英外壳和圆笼形九级倍增系统,光电阴级和倍增级均为TeKCs材料的日盲型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光电性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引言目前研制出的几种新的光电阴极材料和加工技术,使光电倍增探测器得以发展。此外,光电倍增管中采用了一种新的二次发射,从而改善了增益特性。这些革新导致了出现的光电倍增管探测器胜过现在所用的一般光电倍增管。本文将几种光电倍增管作了比较并对标准激光测距仪用的探测器最大探测范围的运算和三种不同的激光发射机作了叙述,还对不同的光电阴极形式和不同电子倍增形式进行了比较。这些讨论结果为  相似文献   

3.
前言近红外用的新型光电倍增管,是用负电子亲和效应(NEA)光电发射体的工艺产生的。NEA 光电阴极在紫外到近红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是叙述近红外谱用的光电倍增管,评述了光电发射过程,并叙述了组合有 NEA 材料的光电倍增管的发展情况;对 NEA 材料和激发技术作了探讨和说明。概述了有 NEA 光电阴极的新型有用器件,包括应用及讨论:探讨光学通讯、激光测距和光学计数等课题,并以发展的观点展望未来的新型器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能物理、核物理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对核心探测器件的需求,研究不同于金属打拿极型倍增系统的大尺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该光电倍增管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20 in(1 in=2.54 cm)的低本底玻壳和微通道板型倍增极结构,使用Sb-K-Cs阴极作为光电转换阴极,该阴极对350~450 nm波段光子的量子效率高,倍增极采用两片微通道板,在电压比较低的情况下可实现107的倍增能力,从而提高了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效率和单光子探测能力。与传统的金属打拿极型光电倍增管相比,20 in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全新的产品结构,具有单光子峰谷比高、本底低、响应时间快、后脉冲比例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器件.光电倍增管主要由光电阴极、倍增系统及真空密封外壳等组成.按倍增系统来分,光电倍增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百叶窗式光电倍增管、盒式光电倍增管、聚焦式光电倍增管和加速式光电倍增管. 由于光电倍增管具有极低的噪声、快速响应和高达10~6倍以上的放大能力,使其成为快速探测微弱光信号最灵敏器件之一.因此,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如射线仪器、光学仪器、激光仪器、电视设备、图象传真、天文应用、空间开发等方面,尤其在射线探测以及  相似文献   

6.
可作光子计数的雪崩光电二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光电倍增管不适用的高灵敏度弱光探测应用,存在一种固体替代器件,即雪崩光电二极管。这种器件在半导体内产生光电倍增,而光电倍增管在真空中产生电子倍增。雪崩光电二极管具有与半导体技术有关的微型化优点。由于这种器件能对单光子计数和探测很短时间间隔,它们已在光雷达、测距仪探测器和超灵敏光谱学方面找到日益增长的应用。另外,雪崩光电二极管在光纤通讯方面正与PIN光电二极管相竞争。雪崩光电二极管如何工作与任何光电二极管,样,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由两类半导体组成的p-n结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流动。光电二极管由一个掺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两类耐振动抗冲击光电倍增管,最优越的耐振动抗冲击光电倍增管是由金属-陶瓷或金属-玻璃器件组成,另一个是使用两块陶瓷板固定所有金属电极来实现耐振动抗冲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激光测距仪中采用本装置便可按照背景辐射强度来控制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其方法是将背景辐射转换为电压,并用此电压来控制光电倍增管的高压电源。背景辐射通过光电倍增管或者具有光电倍增管相同视场的接收机来直接接收。  相似文献   

9.
杜月 《通讯世界》2017,(15):272-273
近年来,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MCP-PMT)是指以微通道板为电子倍增系统的光电倍增管,与传统的静电聚焦打拿极相比,在结构上使得电子从光电阴极到阳极的距离大大减小,加上微通道板的电子倍增特性等优点,使该种光电倍增管在较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其性能,对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的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具有指导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简要介绍了光电倍增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基于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叙述,然后对光电倍增管的响应性能、抗电磁场性能、增益性能和暗电流性能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激光技术和光电技术是光电子学中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课题。激光接收目前是光电器件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各种高性能的光电倍增管具有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频率响应好等优点。本文对适合于激光应用的国产光电倍增管性能以及正确使用等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一个吸收层、电荷层和倍增层分立结构(SACM)的InGaAs/InP雪崩光电探测器,减薄电荷层的厚度而引入渐变层,保持材料与厚度不变,改进成吸收层、电荷层、过渡层与倍增层分立结构(SAGCM)的雪崩光电探测器,优化了吸收层与倍增层间材料的异质结结构.采用APSYS软件对其能带结构、电场分布以及暗电流和1.55μm的脉冲光响应电流、增益等进行仿真与计算.对比两种器件的性能,结果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器件获得更低的穿通值电压,降低探测器在低偏压下的漏电流,同时得到更大的增益.  相似文献   

12.
光电倍增管的高压电源变化1%,则其放大系数将改变10%以上.因此,要正确使用光电倍增管,必须首先认真研制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Gonda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线路,上海植生所据此进行了制作,在植生所制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它作了一些修改,线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经倍压整流而得未稳压的高压,经过两个控制晶体管DF104B和电流检测器后,接在输出端.输出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倍增管的弱光检测电路。该电路由光电倍增管分压器回路和检测光电倍增管阳极电流输出的微弱电流检测电路组成。  相似文献   

14.
光电倍增管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于各领域的光电倍增管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概况,评述了光电倍增管研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并讨论了光电倍增管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曙光 《光电技术》2006,47(2):34-38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高能物理技术的发展。对探测用光电倍增管的脉冲线性电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国外已有一种能够输出1.5A以上脉冲线性电流的光电倍增管。目前国内普通的光电倍增管只能够输出100mA的脉冲线性电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研制该种光电倍增管的经验,力求从理论上介绍该种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和研制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光电倍增管的性能,以使其满足空间遥感仪器在轨应用需求,利用氘灯、真空紫外单色仪、光电倍增管等构建了一套基于标准真空光电管的量子效率定标系统,依据光电倍增管的阴极量子效率测量原理,将光电倍增管改造成无电子束倍增的光电管,实现了由标准真空光电管到光电管R2078的标准传递;并在此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150~300nm紫外-真空紫外波段光电管量子效率的直接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由于光电管R2078的窗口材料为融石英,其在155nm处的透过率最小,因此在155nm处获取的量子效率最小,在230nm波长处量子效率最大。最后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估计,得到总的合成不确定度为3.4%。  相似文献   

17.
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因具有可大面积加工、柔性、光谱响应范围可调、低成本和轻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智能监测、通信、生物医疗、图像传感器和荧光显微镜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根据光谱响应范围,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可分为宽带和窄带有机光电探测器。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性能参数,其次阐述了宽带和窄带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宽带和窄带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光电倍增管的技术发展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锦 《光电子技术》2011,31(3):145-148
简述了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和用途,着重介绍了新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同时对当今光电倍增管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了陈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电倍增管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真空电子器件。早在1887年赫茲(H.Hertz)发现了光电发射效应,一年后,哈耳瓦斯、斯托列托夫及盖脱耳(Geitel)等人分别创制出光电管,并发现光电发射无惯性、光电发射与光强成正比以及光电疲乏现象。由于光电效应对于建立原子物理和光的量子理论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02年奥斯汀(L.W.Austin)与斯达克(H.Starke)首先观察到次级发射现象。利用次级电子放大的电子器件的第一批专利出现于1919年〔斯列辟盎(Slepian)设计的单级倍增  相似文献   

20.
光子计数用光电倍增管的外围工作电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电倍增管是光子计数系统经常采用的一种典型探测器,是整+~-t-计数系统的基础。光子计数系统中光电倍增管的外围工作电路设计得是否舍理,对光子计数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文中介绍了光电倍增管常采用的一些工作电路,分析了这些工作电路的特点,并给出了适合光子计数用光电倍增管的外围工作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