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全焊板壳式换热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琴 《西北电力技术》2002,30(3):40-41,46
介绍了新型全焊板壳换热器的结构及其独特性能以及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首站中的应用,全面比较了各项使用性能。指出新型全焊板壳换热器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中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换热器之一。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波纹板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由于其结构紧凑、耐腐蚀、成本低且具有强化传热等特点 ,在发电厂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图 7参 5  相似文献   

3.
邹铭  王征  刘伟 《热力发电》2002,31(5):65-66
分析了壳管式汽水换热器泄漏的原因,提出了将汽侧调节改为水侧调节的运行方式。采用此种运行方式可使汽测压力恒定,减少振动,降低噪音。实践表明,改水调节后,加热器的泄漏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从1981年以来,法国在进行热交线器的机械设计方面就一直采用新的规范(CODAP规范—非直接火焰加热容器制造规范)。这些规范是由本文作者负责精心制订的。本文的目的是推出有关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设计规范,并与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TEMA)标准进行对比。将管板当作当量无孔板,无孔板的有效弹性系数由原特性曲线表示,孔间带效率、管板厚度与管心距之比决定特性曲线值。管板与筒体、管箱的连结可看作是在其边缘的弹性夹持。这样可以区分简支和夹持的管板,使设计人员避免在这两种不同的支承形式中进行模棱两可的选择。根据所述理论可计算出管板、管子、筒体和管箱的应力最大值。但应力最大值不得超过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值根据ASME规范第八卷第二章确定。由于CODAP较全面地阐述了换热器特性,其要求的管板厚度比TEMA要求的要薄些,但根据CODAP规范设计制造出的固定管板换热器却具有较高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冠新  李世麟 《电器》2012,(Z1):221-226
本文对家用空调器换热器采用管翅式全铝换热器的材料选择、试验分析、焊接工艺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管翅式全铝换热器在家用空调器上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7.
紧凑式换热器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制冷空调装置的体积、提升性能。本文的目的是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紧凑式换热器的发展动态。本文介绍了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高效板片结构的开发、新型流路的设计以及作为经济器的应用。介绍了印刷板路换热器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制作工艺、流道设计及换热阻力特性等。介绍了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及相比于常规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优势。还介绍了微管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及适合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新型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套管将壳程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壳程无折流板,外壳程采用连续螺旋折流板。建立了换热器的三维模型,采用分离式求解器,SIMPLE算法,k-湍流模型,借用CFD软件FLUENT对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传统弓形折流板及传统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壳程进口流速下,套管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降比弓形折流板和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降低平均值分别为62.17%和22.76%,传热速率比这两种换热器均提高了25.98%和21.79%,单位传热量的压力降相比于这两种换热器降低平均值分别为68.93%和38.69%。  相似文献   

9.
10.
1.前言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机械和电站给水加热中常用的热交换装置。而这类换热器设备中有一重要且难加工的零件“管板”。在我们所接触的化工容器中,换热器的管板厚度普遍是不太厚的,且管孔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也是常规摇臂钻床可以达到的。但是,在我们制造的电站给水加热器中,有的热交换装置所需的管板非常厚,且管板的材质加工性也不太好。如我厂生产的200MW锅  相似文献   

11.
搭接量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相同螺旋角时搭接量对壳程对流传热充分发展段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的增大,同流量下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增大,而同压降下的传热系数降低。连续搭接时,轴向速度沿壳体径向逐渐降低;交错搭接后,轴向速度在搭接点前后变化趋势不同,分布均匀性变差。三角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反,强化了中心区域传热;而搭接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同,会增大螺旋旁流,不利于传热。搭接量越大,换热管表面换热量沿径向的不均匀性越强。  相似文献   

12.
丁雁湘 《浙江电力》2001,20(1):33-36
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水换热器的选型,详细论述了管壳式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技术经济比较,为水水换热器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热力设计方法及其实验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阻力及换热性能预测的关联式,即通过一系列修正因子对流体掠过理想管束的阻力及换热关联式进行修正后获得具体换热器的阻力及换热性能参数,并基于Bell-Delaware方法,总结了用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热力设计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设计和校核。同时,选用一台螺旋折流板油冷器实际产品进行了实验测试,获得了其壳侧压降和总传热系数,并将测试获得的壳侧压降和总传热系数用于热力设计方法的校核,通过对比发现,所提出的热力设计方法可以基本满足工业设计的初步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螺距下折流板搭接量对壳程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增大,同流量下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均降低;三角区漏流减轻局部阻力减小,同时边缘三角区漏流加强了壳体附近区域流体的轴向和旋转流动;中心换热管的换热量急剧下降,靠近壳体换热管的变化不大。场协同分析表明,三角区漏流促进换热而边缘三角区漏流削弱换热;随搭接量的增大壳程速度场与热流场的整体协同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16.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实验研究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设计并建立了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的综合性能实验台,对1种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2种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管侧为水,壳侧为油;同时基于壳侧传热实验数据;应用遗传算法预测了换热器的总换热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壳侧流量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要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正进正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高于侧进侧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侧进侧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于正进正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而且流量越大这种优势越明显。预测结果表明通过遗传算法得到的传热关联式所得的换热量比采用线性回归所得的更加接近实验数据,表明遗传算法可应用于工程中换热设备性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压力损失和传热系数的确定,以及在中央空调单元式机组中替代铜管铝箔风冷冷凝器所做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换热量相接近的情况下,冷凝器迎风面积由1.22m2减小到0.352m2,材料质量由铜材10kg和铝材3.5kg减小到铜材0Kg,铝材2.7kg.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螺旋套管换热器壳程的强化换热为研究对象,采用Proe建立三维物理模型,导入ICEM做网格划分前处理,运用Fluent软件对各种内管为绕旋螺纹强化管和内管为光滑管的壳程螺旋通道内流体物理模型进行传热和流动的数值模拟,并验证了所用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分析比较了内管上无螺纹和螺纹头数对壳程流体换热的影响,并给出其温度场与速度场分布,沿程Nusselt数与摩擦因子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多头螺纹绕旋内管的壳程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都大于1,有力论证了内管加设绕旋螺纹结构可有效强化壳程的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新型折流杆管壳式换热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折流杆管壳式换热器,经实验研究得出一组经验公式,应用结果表明,新型折流杆管壳式传热器成功地解决了闭冷器管子断裂的问题,提高了传热效率,系统结构简单,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岳礁  杨杰 《家电科技》2009,(13):44-45
1 引言 目前,广大城镇家庭安装有各类家用热水器,洗浴时主要以淋浴为主.当人们以淋浴方式进行洗浴时,洗浴热水(大约为40-43℃)从上至下流经人体或直接坠落到地板上,随即变为洗浴废水(大约为30-35℃)直接流入下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