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新投产油井需要通过压裂改造方能建产。随着油田的开发,受闭合压力影响,迫使油井需进行二次或三次压裂改造恢复其生产能力。受选井条件限制,常规增产措施后增油幅度小,压裂后很难形成新的裂缝,导致油井措施后有效期短。以安塞油田杏18-A为例,以"大液量、大排量、大砂量、低砂比"的工艺体系开展了混合水体积压裂先导探索试验,并配合开展了微地震裂缝监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较常规压裂而言,该工艺形成的裂缝体积增大了126.7%,平均单井日增油提高1.7倍,在储层重复压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改造优势。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长 8油藏物性较差,前期采用常规压裂技术单井产量低,通过转变改造思路,以“体积压裂”为理念,通过开展压裂地质特征研究、工艺参数优化,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优化设计模式,在环江油田长 8储层定向丛式井组开展矿场试验 12口井,较常规压裂井日产油提高了 1.2t,增产效果明显。井下微地震监测表明,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大幅提高了油藏改造体积(SRV),与常规加砂压裂相比提高了 5~7倍。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单井产能和采收率逐渐降低,为了老油田的持续发展,充分挖掘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致密油藏的资源潜力,已成为安塞油田后期开发改造的主攻方向。借鉴北美致密储层的开发经验,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特性,按照"体积压裂"理念,在传统压裂方式的基础上改进创新,开展了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攻关试验。通过混合水压裂,迫使天然裂缝张开,在主裂缝形成的同时,天然裂缝不断扩张,伴随脆性岩石的剪切滑移,实现对天然裂缝、岩石层理的贯通,形成较大的缝网系统,更大程度地扩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现场实践对比表明,改造后裂缝体积增加40%,油井单井产油量提升30%。该技术为实现安塞油田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单井产量低,日产量小于1.0t的低产低效井占56.2%。常规重复压裂压裂后的油井增产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压裂后增产幅度小、产量递减速度快、有效期短。针对长庆油田华庆区块超低渗透储层油井的重复改造,将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应用于老井重复压裂中,形成了老井混合水体积压裂配套工艺技术,并在考虑井网和注水条件下,进行体积压裂理论与多级暂堵多缝压裂理论的结合研究。室内工艺优化结果和9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措施后油井的平均单井日增油量2.81t。截至目前,平均单井有效生产天数达252天,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运用,为超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井压裂是低渗低孔油藏稳产的重要储层改造方法。姬塬长8油藏40口油井压裂增产措施结果表明,分层压裂、混合水体积压裂、水力压裂等压裂手段对于低渗低孔油藏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且混合水体积压裂的增产效果最佳,平均单井日增油达到1.7 t。为了确保措施的高效性,混合水体积压裂所优选的油井应具有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无明显水淹区、注水长期不见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东得克萨斯盆地Bossier致密砂岩气层水力压裂增产处理的评价结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常规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与混合水力压裂技术增产效果进行比较。混合水力压裂综合了常规凝胶和水力压裂处理的优点和效益。通过把短期压力恢复测试与对长期采气数据进行标准递减曲线分析相结合,评价了根据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测定的增产效果。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用混合水力压裂技术能够较经常地获得较长有效裂缝半长和较高有效裂缝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油井重复压裂是低渗透油田保持稳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常规水力压裂规模小,压裂液返排效率低,导致油井重复压裂增产潜力有限。混合水重复压裂技术是在常规水力压裂的基础上,利用"滑溜水+基液+交联液"代替普通胍胶压裂液,用陶粒代替普通石英砂,通过油溶性控缝暂堵剂堵塞原压裂缝,再采用高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低砂比对原射孔段进行二次压裂。通过姬塬地区长8油藏16口井混合水重复压裂实验证明,由于解决了常规水力压裂规模小和返排率的问题,油井增产效果达到了常规水力压裂的3倍;选井时,需优先选择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压力保持水平高、注水长期不见效的井网侧向井,尽量避免混合水重复压裂规模大导致与注水井沟通水淹。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安塞油田重复压裂的效果,进行了选井选层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安塞油田以往重复压裂效果的分析,挑选出对重复压裂效果影响明显的参数作为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样本库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各样本库参数的评价方法,进而最终建立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样本库。最后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多因素非线性生产统计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分析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样本库,并对3种分析结果取交集确定最优井层。通过测试样本检验,所用方法的选井选层结果与实际增产效果结果符合较好。该方法能为安塞油田下一步的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区块存在致密气藏储层物性较差、单一裂缝无法有效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和压裂后初期产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杭锦旗区块下石盒子组储层地质特征,按照“体积压裂”理念,分析了影响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效果的关键因素,优选了压裂液体系,并进行了施工排量及施工规模优化,形成了适用于杭锦旗区块致密气藏的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该技术采用滑溜水、线性胶和交联液等不同类型的液体进行交替压裂施工,在开启储层天然裂缝的同时形成了高导流主缝及复杂支缝,实现对储层的立体改造。该技术在杭锦旗区块现场应用了5口井,压裂后平均无阻流量为13.2×104 m3/d,增产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气藏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解决了杭锦旗区块单一裂缝无法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和压裂后产量低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油井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000年以来,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的重复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安塞油田油井重复改造的主要措施,其有效率达94.3%,平均单井日增油达1.4 t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两年来,安塞油田部分油井进入了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对油井储层物性、见水特征、初期改造参数、剩余油分布及选井选层、压裂液选择和施工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适合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油井重复压裂的工艺技术。通过12口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新建油井只有通过压裂改造方能投产,大部分老井需进行重复改造保证持续稳产。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探索和完善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已基本形成了控水和体积压裂两大技术体系。回顾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进展,并分析了现有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指出了下步发展方向,旨在为同类油藏压裂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三叠系存在"低渗、低压、低产"等地质特征,传统压裂工艺一般压裂1~2层,平均单井日产液量3.5 m3左右,单井改造效果较差,且选用直嘴+封隔器的简单压裂管柱施工,施工周期一般在10天左右,施工周期较长。安塞油田引进了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对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机理、水力喷射及分层压裂中诸多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2011—2012年此项技术在安塞油田成功应用22井次。该技术施工针对性强,工艺简单方便,适用各种完井方式及固井质量差的井况,为安塞油田及其它区块储层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水力喷射及压裂改造工艺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能气体压裂与水力压裂联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群 《钻采工艺》1999,22(4):17-19
水力压裂与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已在油气田增产措施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水力压裂与高能气体压裂联作技术应用较少。文中对水力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的造缝机理和渗流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将两种技术进行联合作业的可能性探讨;并通过安塞油田11口井应用,均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裂缝监测技术在吴X油藏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应用成果,认为裂缝监测成果表明了混合水体积压裂能够实现"立体改造"的设想。同时,单层改造的情况能够反映增产效果。因此,裂缝监测技术对压裂效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层经压裂方可出油。研究压裂缝形态,对于最大限度地挖潜油层潜力以及提高油井单井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井下微地震、地面微地震、正交偶极声波测井及数值模拟等四种监测方式对比,重点剖析了压裂缝缝高的特点。认为压裂缝缝高随着缝长的延伸呈衰减规律,近井地带缝高为15 m~20 m,油层内部缝高为5 m~10 m,至缝长的末端,缝高值较小,直至衰减为0 m。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混合水体积压裂和单砂体补孔压裂措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长庆石油勘探局与美国哈里伯顿公司合作在安塞油田对两口井进行了重复压裂试验,通过采用测试压裂,优化施工参数,选用陶粒支撑剂,优质压裂液,现场监测等技术,使两口老井保护增产,达到效果。如果该技术成熟后压裂材料实现国产化,可缩短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7.
复合压裂技术就是将高能气体压裂和水力压裂2种技术优势互补,有效地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8口实验井的现场统计表明,复合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安塞油区和陇东油区施工成功率达到100%,有效增产率为100%.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的水力压裂或高能气体压裂工艺,是有利于拓宽长庆油田"三低"油藏挖潜改造的新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开采技术是提高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单井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安塞特低渗油田得到了推广应用。近几年安塞低渗透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产能下降、含水上升等问题,为此,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井机械堵水、水力喷射压裂、酸化等提高单井产能工艺技术探索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井压裂是改造低孔低渗油藏储存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可以有效地维持油井产量。从姬塬长8油藏油井压裂的效果来看,分层压裂改造、混合水体积压裂改造以及水力压裂改造等手段都可以有效提高油藏产量,其中混合水体积压裂改造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所以,为了更好地开采油井、提高油井产量,必须大力推广混合水体积压裂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榆树林油田地质特点出发,根据CO2混气水压裂液的优点,详细论述了CO2混气水压裂技术的原理及在该油田的应用情况和增产效果,为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储层压裂改造和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