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构造背景,沙河街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储层,沙三亚段顶部发育稳定的厚层泥岩段,北东走向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运移方式以阶梯状运移方式和"T"形或网状运移方式为主,具有形成下生上储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油藏的的物质基础。古近系东营组地层沉积末期,该区构造运动减弱,断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区内发育4种典型的砂岩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分别是砂体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不整合遮挡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研究认为沙河街组分流河道砂岩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烃源、构造和岩性三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8,自引:8,他引:50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而在异常高压系统,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和欠压实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以驱动油气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混(溶)相和游离相。  相似文献   

3.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构造背景,东营组曲流河河道砂体发育,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渗储层,东营组一段为区域性盖层,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运移方式以阶梯状运移方式和"T"形或网状运移方式为主,具有形成源外下生上储河道砂岩岩性油藏的良好条件。新近系明化镇期油气聚集成藏后,该区构造运动减弱,断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区内发育两种典型的东营组河道砂岩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分别是同生断层下降盘负向区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模式和构造翼部河道砂岩侧向尖灭岩性油藏模式。东营组河道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油气资源、构造和岩性三重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分析资料,对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孔喉半径总体偏小,分选性较好,进汞饱和度较高,但退汞效率低,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成岩作用和超压的综合影响,其中,溶解作用是改善研究区储层孔渗性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同时,超压的出现也对孔隙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利用物性、孔隙结构参数和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将沙三段砂岩评价为3类储层,其中I、Ⅱ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发育广泛,资源量巨大,但分布规律复杂.在研究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点与规律.结合油气来源、生储盖组合方式等地质要素及时空匹配关系,将东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归纳为深凹带沙三段中、下亚段"自生自储",深凹带沙三段中亚段"下生上储",斜坡带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旁生侧储"及断裂带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下生上储"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分析化验、岩心描述资料为基础,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储层岩石学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探讨研究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孔和溶蚀孔两大类,其中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碎屑岩的碎屑和填隙物成分是孔隙变化的内在因素,而成岩作用的改造是孔隙演变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其中压实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则有利于改善中深层储层物性;东营组最有利储层类型为中孔中渗储层,主要分布在东一段,东二、三段储层类型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7.
根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东营凹陷樊东地区沙三中地层划分为SA和SB两个等时地层单元。SA主要由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所构成.而SB主要为斜坡扇-盆底扇沉积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顶超面奔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成因、分布以及岩性圈闭的形成。其中盆底扇、滑塌浊积岩砂体以及斜坡扇砂体是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东营组岩性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是大港油田规模增储的重要层系.主要发育储集层上倾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三角洲前积砂岩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和沉积体系的匹配.沉积体系研究表明,歧口凹陷东营组主要受北部的燕山物源和西部的沧县物源两大物源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同时近南北向分布的继承性古隆起又控制海域砂体展布,形成歧口凹陷复杂多样的东营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动态成藏过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对东营凹陷牛35砂体和营11砂体成藏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砂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充注史动态模拟,系统分析了烃源岩演化,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演化,油气充注时期及超压的形成时期等。综合分析后认为,砂体在90℃的古温度和17MPa的古压力条件下,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中或成藏后,油气的大量充注会导致地层超压的形成。处于不同成藏系统中的砂体,其充满度以及压力系数不一致。在油源充足情况下,深层封闭成藏系统中易形成高充满度、高压力系数的透镜状岩性油气藏;而在半开放成藏系统中会形成充满度中等、压力系数较高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岩相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多期、多种应力方式作用下形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洪积扇、近岸水下扇、陡坡深水浊积扇和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等6种沉积体系发育,发育了3种构造岩相带:铲式陡坡断裂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构造岩相带,潜山台地陡坡断裂带洪积扇、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阶梯式陡坡断裂带小型洪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构造岩相带;有砂体上倾尖灭、差异压实背斜、断层封闭遮挡、薄泥岩封盖和浊积岩透镜体等5种成藏模式。研究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对预测复杂岩性油藏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古近系东营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查明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南堡凹陷东营组各级层序界面和相序,建立等时地层层序格架和演化模式,综合预测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相和油气分布。研究认为: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分布和构造背景是有利砂体分布和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东营组油气分布具有纵向相对集中和平面分带的特点,表现为油气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之下的东三上亚段地层中,且多分布于凹陷第二走滑断阶带。图7参16  相似文献   

12.
声波时差法对南堡凹陷东营组剥蚀量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对高49井、高22井、柳4井、柳13井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结合地层对比法,恢复了南堡凹陷部分井东营组地层的剥蚀厚度,绘出了剥蚀厚度等值线图。泥岩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的适用条件是未遭剥蚀的老地层压实规律没被改变,关键是泥岩段的选择和声波时差值的准确读取。研究发现:南堡凹陷东营组的剥蚀强度大致可分为东北部的强剥蚀区和中部的弱剥蚀区。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沉积体系及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山东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主要储集层发育段——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的系统研究认为,沙河街 组主要存在三角洲沉积、水下扇沉积、滨浅湖沉积三种沉积体系和八种主要储集层沉积类型,各储集层沉积类型各具特 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油藏的具体分类和特征分析,建立了复杂断块隐蔽油藏的储集层和油藏描述方法;将东营凹陷中 央隆起带中的主要油气藏划分为断块圈闭、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其中隐蔽圈闭包括砂岩透镜体圈闭、岩性上倾尖灭圈 闭、构造一岩性圈闭、断层一岩性圈闭四类;提出在控油断层自密封的情况下,油藏高度可采用R.R.Berg的原理进行计算。 对研究同类油藏及其储集层的描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评价东三段烃源岩并明确其油源贡献,以大量的钻井、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勘探资料为基础,基于烃源岩评价的特征参数及油源对比方法,探讨了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烃源岩对油气成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三段,其w(TOC)平均为1.1%~1.2%,最高可达7.8%以上,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成藏期(距今2 Ma)R_o值为0.7%~0.9%,处于大量生油高峰,最厚的有效烃源岩位于林雀洼陷与柳南洼陷,其次为曹妃甸洼陷;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相比,东三段典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为Pr/Ph值高以及伽马蜡烷/C_(31)霍烷值低,以此可较好地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进行区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现存的东营组烃源岩贡献的原油主要呈环状分布于柳南洼陷以及林雀洼陷附近,曹妃甸洼陷附近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通王地区中古生界油源主要来自于牛庄洼陷新生界Es4、Es3和Ek2烃源岩,新生界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不整合和砂体输导体系向中古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运移。结合油源特征、生储盖组合及输导体系特征,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归纳为新生古储-复合运移模式,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不整合、断层和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的手段,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三段不同油气聚集带的成藏要素、输导体系、成藏动力等条件进行详细解剖,根据各要素对成藏贡献的大小分配权值,利用加权求和建立定量评价系统,以此对成藏动力学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达到了对各油气聚集带综合评价的目的。得出了油源、输导体系、成藏动力条件均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时认为洼陷中心、南部和北部地区是油气聚集最有利的部位,而洼陷东部、西部为油气聚集相对较差的部位,为研究区沙三段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受沉积、成岩和构造等作用的综合影响,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中发育了常规测井识别难度较大的低阻油层。文中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进行岩石物理分析,明确了南堡凹陷东营组低阻油层成因。结果表明:微观上受蒙皂石、伊/蒙混层等阳离子交换能力强的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增加的影响;宏观上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背景控制,在粒度细、分选差、泥质体积分数高的水下分流河道分叉处、末端、侧翼或河道叠置处及河口坝微相砂体中易发育低阻油层。地层现今处于中成岩演化期,黏土矿物类型以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为主,压实作用中等—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东营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的火山运动导致圈闭中油气发生再次运移,含油饱和度降低,也易形成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的勘探及认识程度非常低,尤其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对研究区成藏模式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认为南斜坡孔店组主要存在T型、S型和阶梯型3种油气运移模式,可形成断层、断层-岩性和地层超覆不整合3种模式的油气藏;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从生储盖组合特点、断层特征、圈闭形态与规模质量等方面研究了它们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提出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背景、断层及圈闭特征3方面因素的控制,斜坡带鼻状构造的反向断块圈闭、砂泥比小于30%的地区成藏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断块油气藏发育广泛,沙河街组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指导油气勘探。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层位上分布在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上亚段。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受烃源岩、断层、异常压力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优质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断层不仅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还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储层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地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宁 《石油物探》2005,45(3):257-260
利用东营凹陷的地震资料,探讨了在缺少钻井、测井资料地区岩性油气藏的预测方法,其核心是影响成藏条件主要因素的预测和定量计算,以及最终成藏指数的求取。①岩性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当烃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剩余压力大于砂体本身的渗透性(等效排烃压力)时,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②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可以通过利用地震速度谱计算砂岩体内的孔隙压力来得到;③利用砂岩透镜体的地震反射振幅和频率估算砂体厚度,从而预测砂体孔隙度,然后用实验中进汞50%时的排替压力与孔隙度的经验关系式求得等效排烃压力;④成藏指数可以通过计算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与等效排烃压力的比值来获得。本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显示了较高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