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江陵凹陷的含油构造入手,通过油源对比,研究了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建立了江陵凹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格架。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在分析江陵凹陷油气输导体系的基础上预测了陵西及陵南地区潜在不整合面输导体,并探讨了江陵凹陷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勘探实践表明江陵凹陷呈现出多层位立体含油的特点,通过油源对比发现油源均来源于古近系新沟嘴组。通过对深层白垩系和浅层的荆沙组、潜江组的它源油藏的解剖,发现砂体—砂体侧向输导和砂体—断层—砂体侧向垂向输导两种类型成藏模式,认为油源、油源断层和储层是它源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它源油藏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勘探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万城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通过油藏解剖,指出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表现为源断双控、圈闭条件是基础、储层控制油气富集;同时分析了本区潜山成藏条件,指出潜山具有海相烃源和新下段供烃及内幕成藏的可能性;提出继续深化白垩系、加深钻探古潜山是下步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三肇凹陷发育了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两大类构造,细分为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低幅背斜-岩性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4个小类,圈闭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形成了沉积微相控储、油源断层和砂体控运移和圈闭控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勘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5.
贝尔凹陷西部斜坡带南屯组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贝尔凹陷断块油藏形成条件研究表明:该油藏成藏条件优越,其断层的封堵性、构造背景、砂体类型等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并具有受连通砂体输导层、不整合面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控制的3种油气成藏模式。文中系统分析南屯组油气成藏条件,总结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建立了完善的油气成藏模式,从而指导南屯组地层的勘探。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白音查干凹陷已探明油藏特征的基础上,从构造发育、构造样式、沉积和烃源岩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该区油气富集平面上受生油洼陷的控制,在主生油洼陷周边,尤其在南坡和北坡富集;纵向主要分布在白垩系都红木组的都一段和腾格尔组,油气聚集受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主要聚集在大断层的两侧;鼻状构造、断块、断背斜为油气成藏的主要单元。  相似文献   

8.
高邮凹陷缓坡带戴南组发育多类型隐蔽油藏,成藏条件复杂,搞清其成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缓坡带戴南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隐蔽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各类型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三点:烃源岩、有效输导体系共同控制油藏丰度;砂体类型、发育规模共同控制油藏平面分布特征;局部盖层厚度、砂泥对接关系共同控制油藏纵向规模。  相似文献   

9.
饶阳凹陷岩性地层油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油气最富集的典型陆相断陷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认为,该凹陷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4 种因素控制,其中凹陷构造背景和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与砂体的展布,碳酸盐岩台地基底与新生代强烈的掀斜断块活动、沉积-储集相带和富油洼槽则对岩性地层油藏的分布与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凹陷陡带、洼槽带、中央潜山构造带和斜坡带的成藏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探现状,从对西部凹陷中南段古潜山基底结构的重新认识和古潜山成藏特征的深入研究入手,详细分析了该区古潜山油藏的储层特征、油气运移通道和复杂的成藏模式,认为西部凹陷西斜坡具有形成古潜山油藏的良好基底结构和充足的油源运移条件,提出该区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在陈家古潜山带、西斜坡古潜山带南端、曙光-曙北古潜山带.  相似文献   

11.
潜江凹陷钟市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特种油气藏》2016,23(4):69-72,154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对潜江凹陷钟市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研究区潜江组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主要受鼻状构造、砂体展布、油源断层及荆沙红墙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钟市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侧向多期成藏模式、源外-侧向-垂向多期成藏模式。钟市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油气主成藏期与构造活动期相匹配,油气主要通过砂体和断层进行阶梯式运移。该研究可为钟市地区油气勘探和目标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各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生储盖组合研究以及各体系域沉积相和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对江陵凹陷岩性油藏分布有利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评价,指出了荆州背斜带南翼、万城断层下降盘为岩性油藏最有利分布区,公安单斜带为岩性油藏较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藏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藏形成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成藏条件优越,其构造背景、断层的封堵性、成油组合、砂体类型等是控制成藏的主要因素,并具有背斜型、斜坡型、断阶型等成藏模式,每一种成藏模式的控藏要素、富集程度及油藏分布差异较大,是复杂断块油气勘探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构造背景,东营组曲流河河道砂体发育,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渗储层,东营组一段为区域性盖层,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运移方式以阶梯状运移方式和"T"形或网状运移方式为主,具有形成源外下生上储河道砂岩岩性油藏的良好条件。新近系明化镇期油气聚集成藏后,该区构造运动减弱,断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区内发育两种典型的东营组河道砂岩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分别是同生断层下降盘负向区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模式和构造翼部河道砂岩侧向尖灭岩性油藏模式。东营组河道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油气资源、构造和岩性三重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有效烃源岩,并非完全是“自生自储”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是流体异常高压,而不是毛细管压力和烃浓度差;油气运移通道除砂体和断层外,还有小断层、裂缝和微裂缝组成的隐蔽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有断层-砂体、裂缝-裂缝、裂缝-砂体和砂体4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然而实际勘探中许多直井无法获得工业产能。以束鹿凹陷车城油田沙河街组“牙刷状”油藏为研究对象,从储层特征、隔夹层特征、盖层特征、油气来源及运移路径,综合分析了“牙刷状”油藏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并总结了其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牙刷状”油藏富集于优势砂地比储层中,油藏间被盖层分隔成不同的压力系统,油藏内被相对致密的砂岩隔夹层分隔成一系列压力系统相同的储集单元;断层是“牙刷状”油藏成藏的平面运移及垂向运移主要通道。该地区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原油充注是“牙刷状”油藏的主要油气来源,且该期充注的油气沿同期发育的断层运移至地表浅层并散失,使得油气层厚度随深度变浅逐渐减小;油气运移方向与优质储层展布方向大致垂直,导致油藏集中发育在油气运移方向上的断层圈闭中,形成了一系列“牙刷状”油藏。文章系统论述了“牙刷状”油藏的成因机制,为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经历2个构造旋回和1个构造定型期;第一构造旋回奠定了江陵凹陷的雏形.并清晰了构造格局,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源岩发育期;第二构造旋回是构造活动的鼎盛期,不仅形成了大量的圈闭,而且使烃源岩被深埋并大量生排烃。研究表明,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烃源岩、储集岩和圈闭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构造活动的合理序次使圈闭能有效捕获油气。继承性古隆起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北东向断层决定了本区具有多层位同期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区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油—油、油—源对比发现研究区原油全部显示出成熟原油的特征并且形成于水体较深,还原性相对较强的沉积环境。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之间的差异,将研究区原油分为2类:Ⅰ类原油来自于万城地区以及南部地区,此类原油升藿烷系列含量极低,成熟度高并且陆源有机质贡献少;Ⅱ类原油全部来自于荆州背斜带,成熟度低于Ⅰ类原油,存在部分陆源有机质贡献,升藿烷系列化合物存在一定丰度,并且位于荆州背斜带西北部原油成熟度要明显大于中部及东南部。油源对比结果显示,2类原油在不同区域可能存在不同层位的烃源岩贡献,万城地区X-Ⅲ层位和X-Ⅱ层位烃源岩为Ⅰ类原油主要的烃源岩,同时荆州背斜带北部X-Ⅱ层位烃源岩对其也存在一定贡献;Ⅱ类原油主要以荆州背斜带北部X-Ⅲ层位为主要的烃源岩,荆州背斜带北部X-Ⅱ层位也存在一定的贡献,并且分布于荆州背斜带的中部及东南部的Ⅱ2类原油中可能还存在万城地区2个层位烃源岩的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油-岩对比分析,认为江陵凹陷存在两个含油气系统:沙市组上段—新沟咀组下段含油气系统和潜江组含油气系统。前一含油气系统形成期为沙市组上段—荆河镇组沉积期,油气藏主要形成期为潜江组—荆河镇组沉积期,其后为改造期,由于广泛发育的断层在油气输导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使该油气系统具有多层位同期成藏特征,决定了在该凹陷应坚持多层系原、次生油藏并举的立体勘探方针,开拓新沟咀组上段、荆沙组和潜江组勘探领域;后一含油气系统为未熟—低熟含油气系统,应作为江陵凹陷一潜在的勘探领域进行侦察勘探。   相似文献   

20.
查干凹陷是银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含油凹陷之一,凹陷多层系立体含油,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银根组均有油藏发现,已经发现的油藏集中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和中央构造带上。近源聚集是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的典型特征,油气来源于紧临构造带的2个烃源灶。在烃源岩生烃演化模拟和油气充注成藏期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确定查干凹陷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苏二期、银根期、新生代3个阶段。不同的油气成藏过程造成了查干凹陷各层原油物理性质、成熟度、生标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