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大黄鱼和大菱鲆无菌鱼块接种优势腐败菌后5℃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两种冷藏海水鱼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大菱鲆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60,72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5.48,37.56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14,8.32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1.86×10-7,1.35×10-7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162,174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1.74,39.01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71,8.91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4.49×10-8,3.72×10-8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的货架期比大菱鲆的明显长,接种假单胞菌的两种鱼块的货架期比接种希瓦氏菌的稍长。两种海水鱼低温有氧贮藏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都有很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接种腐败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代谢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 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以及这两种菌的复合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68、174、168h,说明接种假单胞菌的货架期较长。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YTVB-N/CFU 基本一致,腐败希瓦氏菌的YTMA/CFU 明显大于假单胞菌和复合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较假单胞菌和复合菌强。假单胞菌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仅在较高数量时才有明显作用,腐败希瓦氏菌是有氧冷藏养殖大黄鱼的特定腐败菌。  相似文献   

3.
以从大黄鱼中分离得到的腐败菌为研究对象,从菌体粘附性这一角度解释希瓦氏菌成为海水鱼的优势腐败菌的原因。以细菌总数、TVB-N、TMA和K值为腐败指标,测定分离纯化自冰鲜大黄鱼体的3株希瓦氏菌(MA1-5,MA1-7,MA1-13)和3株假单胞菌(R3-1,R3-2,R3-5)的腐败能力,测定此6株腐败菌对大黄鱼体表、鱼鳃和鱼肠黏液的粘附能力,建立腐败能力与粘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希瓦氏菌的致腐性强于假单胞菌:希瓦氏菌的细菌总数增速显著高于假单胞菌,产TMA能力显著强于假单胞菌,K值变化快,TVB-N含量与冷藏时间呈指数增长趋势;而假单胞菌产TVB-N含量与冷藏时间呈正比趋势。希瓦氏菌对鱼体各部位黏液的粘附能力强于假单胞菌:希瓦氏菌对鱼鳃和鱼肠的粘附性高于体表,在高盐条件下时的粘附能力随氯化钠含量的升高而增强,而假单胞菌则对体表的粘附性较高。腐败能力与粘附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腐败菌的腐败能力和粘附能力呈正相关,尤其腐败菌对肠黏液的粘附能力与腐败能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希瓦氏菌在高盐浓度下对鱼鳃和鱼肠的高粘附力是其成为海水鱼优势腐败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mg-N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 mg-N 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相似文献   

6.
通过表型和细胞脂肪酸组成特征等方面,对0,5,10℃冷藏养殖罗非鱼货架期终点的优势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0,5,10℃冷藏养殖罗非鱼货架期终点时,优势茵群比例分别为80.7%,68.1%,57.5%,可确认假单胞茵为0~10℃贮藏罗非鱼的优势腐败茵,包括荧光假单胞茵、铜绿假单胞茵、恶臭假单胞茵、产碱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茵.优势茵特征测试表明,假单胞茵在营养琼脂和胰酶解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茵落圆状隆起,边缘整齐,透明,无色;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具有运动性,大小为(0.5-0.7)μm×(1.6~3.2)μm;氧化酶反应为阳性,不能利用海藻糖、棉子醇和甘露醇等;最优势茵荧光假单胞茵中直链、支链、环丙基、羟基脂肪酸等被检出,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50.18%),主要脂肪酸有16:1 ω7c,iso-15:0,16:0,17:1 ω8c,比例分别为26.16%.14.83%,7.96%,3.94%.  相似文献   

7.
冷藏大菱鲆细菌组成变化和优势腐败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0、3、7、10℃冷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新鲜大菱鲆细菌菌相比较复杂,分离得到114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68.4%和21.1%,优势菌为肠杆菌、侵肺巴斯德菌、拟态弧菌、假单胞菌属和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14.9%、13.2%、12.3%、10.5%和8.8%。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单一,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增长显著,0、3、7、10℃冷藏至较好品质期终点时,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42.2%、39.0%、57.1%和56.3%,平均比例为50.2%;其次是假单胞菌,比例分别为28.0%、23.7%、25.5%和31.0%,平均比例为27.2%。0、3、7、10℃冷藏至货架期终点时,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53.9%、50.0%、57.4%和47.6%,平均比例为52.3%;假单胞菌属比例分别为25.5%、25.0%、41.0%和15.9%,平均比例为26.5%。由此可得出大菱鲆在0~10℃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张雯  卞丹  阮成旭  时祥柱  倪莉 《食品科学》2019,40(14):84-90
以分离纯化自冰鲜大黄鱼的3 株希瓦氏菌(MA1-5、MA1-7、MA1-13)和3 株假单胞菌(R3-1、R3-2、R3-5)为供试菌株,研究鱼源腐败菌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生物膜和腐败菌对鱼体(鱼肠、鱼鳃和体表)黏液的黏附能力,探明黏附特性与不同部位黏附能力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生物膜在不同因素下的形成特性。研究表明,希瓦氏菌具有更强的表面疏水性和自凝聚能力,对鱼体黏液的黏附性强,并具有更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说明黏附能力在属间存在差异性,属内具有相似性。腐败菌对鱼肠和鱼鳃的黏附能力与自凝聚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体表黏附能力只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有关。腐败菌生物膜的形成受初始菌浓度、培养时间、温度、pH值、盐含量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希瓦氏菌在初始菌浓度106 CFU/mL以上、37 ℃、pH 7~8、0.8% NaCl时形成的生物膜量最多;生物膜在12~24 h期间快速形成,并在36 h达到峰值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经鱼体黏液包被后,生物膜形成量受到显著影响,鱼鳃黏液促进生物膜形成,鱼肠黏液抑制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9.
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利用细菌鉴定系统,对4℃冷藏养殖牙鲆货架期终点时的主要腐败菌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最终确定4℃冷藏货架期终点时养殖牙鲆的优势腐败菌为腐败希瓦氏菌,占细菌总数的比例约为58.4%。水产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假单胞菌属细菌主要包括荧光假单胞菌、腐臭假单胞菌和边缘假单胞菌,它们在假单胞菌属中所占的比列依次是63.2%、29.2%、7.6%。以3 种主要的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臭假单胞菌作为混合抗原,以两种不同方式免疫产蛋母鸡,制备两种卵黄抗体,并对其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8h,质量浓度为100mg/mL 的两种混合抗体对抗原菌的抑制率能达到61%~78%; 固体培养24h 后, 同样质量浓度的两种混合抗体对抗原菌的抑制率能达到27%~40%。这表明卵黄抗体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抑菌剂应用于水产食品的抑菌防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致腐败能 力以及两种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这两种菌株的单一培养物和混合培养物分别接种至无菌虾汁中,于(4±1)℃下 培养8 d,测定虾汁中菌落数及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氨基酸、腐胺、肌浆蛋白 和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混合接菌组中S. putrefaciens和P. fluorescens的最大菌落数分别为8.85、 8.26(lg(CFU/mL)),均高于单独接菌组。且混合接菌组的TVB-N含量和腐胺含量明显高于两组单一接菌组。 在虾汁培养物中S. putrefaciens比P. fluorescens更容易生长繁殖,这两种菌存在协同作用,可相互促进彼此的生长和 加速凡纳滨对虾虾汁的腐败。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牛肉在0?℃冷藏下微生物菌群变化和优势腐败菌,采用培养依赖的16S rR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牛肉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通过定期测定接种牛肉汁的生长、感官、蛋白酶活性、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分析分离株的致腐特征。结果表明,牛肉冷藏中感官品质保持良好,15?d出现异味,18?d有腐臭味。而样品中菌落总数第3天快速上升,15?d菌落总数为8.73(lg(CFU/g)),之后呈现稳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肠杆菌(Enterobacter)和乳酸菌4 种分离培养基中细菌与菌落总数增长趋势相似,其中假单胞菌增长最快,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生长最慢。两种菌群鉴定结果显示,冷鲜牛肉初始微生物构成复杂,包括热死环丝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和假单胞菌等多种菌属构成,而腐败末期菌群构成趋于单一,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为优势腐败菌,特别是莓实假单胞菌(P. fragi)。将腐败分离株10?株假单胞菌、4?株热死环丝菌和1?株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接种于冷藏的牛肉汁,发现假单胞菌和蜂房哈夫尼菌的接种组感官评分、pH值和TVB-N值高于热死环丝菌,且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结合感官和微生物评价冷鲜牛肉贮藏期为15?d,且菌群多样性下降,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是优势腐败菌,其中假单胞菌致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探究新鲜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优势腐败菌对碳源的利用及动力学的差异性,设定在5、25?℃温度条件下,通过感官及理化指标确定其货架期终点,使用MIDI气相色谱对分离的腐败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菌相变化确定优势腐败菌,再使用16s RNA分子鉴定对优势腐败菌定种。利用Biolog系统测定其碳源利用的差异性,通过Gompertz方程对其碳源利用曲线进行拟合,求解其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新鲜大黄鱼在5、25?℃时的货架期分别为(9.0±1.0)、(1.0±0.11)d;分离的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和河流弧菌;5?℃时腐败菌总体碳源利用率低于25?℃;5?℃时腐败希瓦氏菌颜色平均变化率大于河流弧菌;25?℃时小于河流弧菌。在5?℃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单糖、多糖、羧酸、酯类;河流弧菌利用的碳源为单醣、多糖、氨基酸和羧酸;在25?℃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和河流弧菌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单醣、多糖、氨基酸和羧酸。结论:温度影响腐败菌的碳源利用率,不同腐败菌的碳源利用存在差异性,通过调节温度、改变底物碳源等环境因子可以达到抑菌目的,从而延长新鲜大黄鱼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肉制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能力,确保提供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组织实施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制备含亚硝酸钠的鸡肉火腿肠,向42家实验室随机发放样品,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检测数据。对检测结果进行稳健统计分析,以Z值评价各个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对非满意结果的实验室通过查阅原始记录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能力验证样品均匀、稳定,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42家实验室总体结果满意率为81.0%,表明实验室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能力较好;部分实验室发现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使自身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冷藏金枪鱼优势腐败菌致腐败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冷藏金枪鱼货架期终点筛选、纯化、鉴定所得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spp.)和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接种优势腐败菌的冷藏 金枪鱼中各腐败微生物生长动态以及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生物 胺含量的变化,以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物质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评价标准,分析评价冷藏金枪鱼优势腐败菌假 单胞、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致腐败能力。结果表明:4 ℃冷藏金枪鱼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生 长曲线拟合效果最好的方程分别为修正Gompertz模型、Baranyi-Roberts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所得生长动力学 参数发现,冷藏金枪鱼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生长延滞时间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10.85、83.93、 79.11 h和0.045 7、0.182 9、0.111 1 h-1;接种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冷藏金枪鱼感官货架期分别为 96、108 h和105 h,此时TVB-N含量分别为27.32、22.80 mg/100 g和24.85 mg/100 g;分析冷藏过程中金枪鱼生物胺 变化情况发现,假单胞菌产生物胺能力强于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贮藏96 h时接种假单胞菌组的生物胺指数已达 155.84,超过规定阈值100;冷藏金枪鱼致腐败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产量因子 YTVB-N/CFU分别为7.36×10-8、1.85×10-8 mg TVB-N/CFU和5.07×10-8 mg TVB-N/CFU,研究表明4 ℃冷藏金枪鱼贮 藏过程中假单胞菌致腐败能力较强,其次为热死环丝菌和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真空包装冷藏大菱鲆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微生物和化学指标评价其货架期,利用16Sr DNA方法对其贮藏初期和末期的微生物分布进行鉴定,并采用报告菌株法检测大菱鲆鱼片贮藏过程中两种类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产生情况,检测其优势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类型。结果显示,大菱鲆鱼片在真空包装冷藏环境下可以贮藏9 d,此时细菌总数达6.87 logCFU/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28.70 mg/100 g。对比初始和末期微生物种类变化,真空包装大菱鲆鱼片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希瓦氏菌,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贮藏末期分离的希瓦氏菌均能分泌AI-2信号分子,分泌能力因菌株而异。利用基因手段可从希瓦氏菌中扩增到AI-2的分泌基因lux S,表明lux S在产AI-2菌株中具有一定保守性,可能参与希瓦氏菌的腐败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冷却猪肉优势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以研究冷却肉腐败机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感官评定方法,从变质冷却猪肉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并鉴定到种。再将各优势腐败菌接种到灭菌肉块上,4℃贮藏下定期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肉样感官评定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P3、PS1、J4、P5和S5,分别鉴定为Acinetobacter guillouiae、Pseudomonas koreensis、Bacillus fusiformis、Enterobacter cloacae和Brochothrixthermosphacta。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发现,4℃贮藏时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样在第7天已明显腐败。PS1的TVB-N和YTVB-N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研究表明,从冷却猪肉分离鉴定出的优势腐败菌中,PS1导致冷却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腐败菌的分析及抑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黄鱼4℃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特征及货架期终点时的优势腐败菌相进行了分析。新鲜大黄鱼菌落总数(TVC)为2.4×103cfu/g,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24.01mg/100g。4℃贮藏6天时,达到了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为7.1×107cfu/g,挥发性盐基氮为24.92mg/100g。腐败菌主要包括: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ens spp.)54.0%,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21.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p.)7.1%,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p.)5.6%。腐败希瓦氏菌是优势腐败菌。研究了聚赖氨酸、茶多酚、柠檬酸、双乙酸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佳抑菌浓度,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了防腐剂最佳配比,结果为:聚赖氨酸0.4g/L,茶多酚5g/L,柠檬酸4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