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有效探测再入等离子体隐身目标,建立了再入等离子体覆盖导体平板的理想模型,分析了电磁波在该模型中的传输特性和回波总衰减;根据再入等离子体高度和速度的试验数据分布,仿真计算了雷达各频段回波总衰减和再入高度、速度等参数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再入等离子体对低频段衰减较小,但衰减的范围较大,对高频段衰减较大,但衰减范围较小.最后,探讨了再入过程中不同高度下的反再入等离子体隐身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推导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吸收衰减的理论公式,建立了非均匀等离子体分层离散的物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平面电磁波斜入射覆有磁化非均匀等离子体层的金属衬底时的吸收衰减特性,讨论了等离子体层密度为线性分布且磁场强度一定时,电子碰撞频率对电磁波吸收衰减的影响,得出在一定等离子体密度和磁场强度条件下,等离子体对平面电磁波的吸收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隐身技术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方法 论述了实现武器系统隐身的技术途径和近期取得的进展 .结果 提出了隐身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论 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重点突破能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毫米波 4段兼容的隐身涂料、隐身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及适用于多段频谱的特种烟火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4.
隐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隐身技术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论述了实现武器系统隐身的技术途径和近期取得的时展。结果 提出了隐身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结论 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重点突破能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毫米波4段兼容的隐身涂料、隐身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及适用于多段频谱的特种烟火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电子回旋波在均匀磁等离子体的传播和吸收,讨论了不同的入射波垂直进入均匀磁等离子体的吸收衰减情况.计算表明,当波的频率接近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回旋频率时,磁等离子体对波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当入射波的频率增加时,均匀磁等离子体对波的衰减随入射波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并伴随着等离子体密度的增大,磁等离子体对波的衰减在增大.  相似文献   

6.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层中衰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层介质方法处理非均匀等离子体层,研究了电磁波射向覆盖磁化等离子体层的金属平板时电磁波的衰减特性。着重讨论Epstein密度分布的等离子体层,分析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电子碰撞频率、外加磁场和入射角度等因素对电磁波衰减的影响,得出在一定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碰撞频率下,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7.
8.
在理论研究水中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及其推进效应的基础上,建造了水中稳态等离子体推进模型和实验系统,利用实验确立了该模型的起弧和熄弧条件,并获取了稳态等离子体的最大推进速度,实验结果为水中稳态等离子体推进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金属纳米粒子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光学性质,而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化学和新型材料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使我们对其光学性质的理解和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对于中间大小(半径R:0.5-2.5nm)的金属纳米粒子,Landau衰减是其主要的能量耗散方式.作者系统总结了球形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线宽的研究方法,介绍了粒子大小、温度和电介质环境对线宽的影响,并指出了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方面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THz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层中传播的FDT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对抗等离子体隐身目标,采用Z变换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分布为双曲函数分布,对不同太赫兹频率、不同电子碰撞频率下太赫兹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太赫兹波没有吸收效应,说明太赫兹波能有效穿透等离子体层.  相似文献   

11.
以钛酸丁酯、醋酸钡、无水乙醇和冰醋酸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Ba比为1:1的纳米Ba-TiO3粉体;以分析纯In2O3和自制SnO2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ITO颜料粉末。采用多种胶粘剂,将纳米吸波剂BaTiO3粉体与ITO颜料粉末经超声分散后复合到玻璃基片上获得复合涂层样品。对粉体材料和涂层样品的工艺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隐身目标对制导雷达跟踪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给出制导雷达作战空域有效重叠系数定义;并运用这个定义,着重讨论了2主战火力单元与3主战火力单元之间的反隐身优化部署问题,得出相应的优化配置距离公式和防空导弹火力单元部署模型;从仿真算例中可以看出,给出的制导雷达作战空域有效重叠系数的定义及优化配置距离公式是合理的,部署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钛合金表面强化方法,利用加弧辉光离子无氢渗碳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渗碳层,从减摩和抗磨两个方面提高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该方法是在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中引入由高纯石墨制成冷阴极电弧石墨靶,按冷阴极场致发射机制,源源不断地从电弧石墨靶上发射出高能量、高密度、高离化率、高速度的离子流,成功的在工业用Ti6A14V合金基材表面形成25~30 μm厚的无氢且无结合强度问题的含有TiC的扩散层.在改善了Ti6A14V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同时,又避免了氢元素对钛合金造成的氢脆问题.研究了钛合金无氢渗碳的工艺特点,从阴极偏压、靶距、弧流、时间和温度几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渗碳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之双弧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段式结构设计通常被应用于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结构设计中,以避免产生大尺度分流现象,进而避免层流等离子体射流产生脉动。然而,在分段式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中,当中间电极长度较长时,经常在该中间电极上产生一个新的阳极弧根和阴极弧根(即双弧现象),导致该电极热负荷严重,造成电极的严重烧蚀和等离子体射流的波动。为了延长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间电极寿命,提高层流等离子体射流稳定性,必须对双弧现象加以抑制。本文基于假设条件,首先建立了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正常工作时和产生双弧现象时的分析模型,分析了双弧现象产生机理,并基于最小电压原理,推导出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不产生双弧现象对中间电极的尺寸要求;然后,基于前述双弧现象产生原理分析和理论推导,确定了抑制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双弧现象的措施如下:一是,增加冷气膜击穿电压Ub,使电弧与弧室壁的电势差不足以击穿二者间的冷气膜;改善等离子体发生器冷却通道,优化其对弧室壁的冷却效果,进而降低冷气膜的温度;增大工作气体流量,增强对电弧的压缩,进而增加冷气膜的厚度。二是,限制中间电极轴向长度,降低电弧在对应中间电极区间的电压降,即任意中间电极在轴向的长度均满足最小电压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隐身飞行器的核心目标是低雷达反射截面(RCS)、低可探测性.但飞行器表面存在诸如缝隙、台阶等不连续特征,这些特征会产生较弱的散射源,对雷达发现隐身飞行器的目标特征仍有影响.由于无装机的涂覆吸波涂层的阳极化铝板,实验室制备了雷达吸波涂层(RAM).基于吸波涂层的特性,运用FEKO软件对弱散射源缝隙的雷达反射截面(RCS)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喷涂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等离子喷涂技术是一项应用极广的热喷涂技术,占喷涂工艺的40%以上.综合国内外相关报导阐述了等离子喷涂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着重论述了等离子涂层在耐磨、隔热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并就等离子喷涂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20Cr钢表面等离子喷涂纳米ZrO2涂层,并用1Cr18Ni9作中间梯度涂层,用以制造特殊管状绝热体.利用SEM方法研究了梯度涂层的结构和显微组织,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涂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用热震法研究了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力,并用有无热障涂层的箱体进行实际模拟对比试验,测试了涂层的隔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ZrO2纳米陶瓷层和1Cr18Ni9梯度层可以形成良好的机械结合;喷涂后的试样表面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耐磨性比GCr15轴承钢提高2.84倍;纳米陶瓷梯度涂层使20Cr钢的隔热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单片机(MCU)并行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逆变式等离子切割电源的新方法,利用DSP高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切割参数的采样计算和相应控制算法;采用控制能力强大的单片机实现人机接口和逻辑控制,设计专用的保护电路、参数记忆电路和自动调高模块,实现对过压/过流保护、最佳系统参数匹配和割炬调整.实验数据表明,智能数字化切割电源控制性能好,可靠性高和操作灵活,大大改善了切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