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走滑构造的研究程度,将济阳坳陷东部作为一个整体,应用构造解析方法,研究其走滑构造的形态、分类、组合形式及形成期次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断层分深层次和浅层次2种。深层次断层剖面上呈花状构造和复式Y字形,平面上具有主位移带,并有伴生构造;浅层次断层剖面上呈阶梯状,平面上无主位移带,呈雁列状,伴有半背斜。走滑断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活动,主要形成时期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现今断层是在2期应力场机制下逐步发育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冀中坳陷东部张性右行走滑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制,人们历来强调其近东西向水平拉张作用,认为是上地幔上涌导致上地壳强烈拉张裂陷而形成的,故称之为大陆裂谷盆地。本文以该坳陷霸南地区“花状”结构和逆断特征为出发点,根据区域断裂结构和特征、主次断裂交切关系、凹陷形态与展布,提出该坳陷东部长达300km的牛东—马西断裂系张性右行(南北向)走滑运动的新概念。这一认识将有利于进一步总结该区的地质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的深入,启示人们重新审视整个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理,为区域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东部张性右行走滑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制,人们历来强调其近东西向水平拉张作用,认为是上地幔上涌导致上地壳强烈拉张裂陷而形成的,故称之为大陆裂谷盆地。本文以该坳陷霸南地区“花状”结构和逆断特征为出发点,根据区域断裂和特征、主次断裂交切关系、凹陷形态与展布,提出该坳陷东部长达300km的牛东-马西断裂系张性右行(南北向)走滑运动的新概念。这一认识将有利于进一步总结该区的地质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的深入,启示人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资料表明济阳坳陷东部存在走滑断层。依据切割深度将其分为深层次和浅层次两种,并分别论述了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引入脆性层次走滑断层单剪模式,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区走滑断层形成的应力机制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7.
在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上,采用断层落差法、断层活动强度法、平衡剖面技术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等技术手段,确定了研究区的构造发育特征与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并讨论了构造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中北部在新生代伸展过程中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兼有走滑构造样式。其中,霸县凹陷以翘倾和滑动断阶构造样式为主,饶阳凹陷背斜构造样式占优,其最北部以走滑构造样式为主。受控于控凹断层的活动性,霸县凹陷和饶阳凹陷不同沉积时期,伸展强度具有较大差异性。饶阳凹陷自南向北受控于留路、河间和马西断层,凹陷的伸展量具有早期(Ek—Es4)“南部大于中北部”,向中、晚期(Es3—Ed)逐渐过渡为“中北部大于南部”的特征。霸县凹陷受控于牛东断层沿走向活动性差异,具有南段“早期强-中晚期弱”、中段“早期弱-中期强-晚期较弱”和北段“早期弱-中晚期强”的构造演化过程。利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验证研究区断层发育过程,实验结果与断层发育特征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说明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的正确性。基于以上研究,将饶阳凹陷和霸县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断陷弱早期、断陷强中期和断陷较强晚期3个阶段,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发育演化的形成机制和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8.
9.
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构造-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构造-沉积相的概念,划分了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构造-沉积相的类型,论述了在次级构造因素控制下沉积相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冀中坳陷由东向西划分为三个构造-沉积相带。冀中坳陷的14个小凹陷,分属上述三带。由于次级构造因素的控制,文中提出8种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构造-沉积相。 根据凹陷的结构特征将其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三种盆地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潜山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储层基本特征、成因类型、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白云岩孔隙型和1套岩溶缝洞型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其次为泥晶灰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晶间(溶)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等。通过储层基本特征研究,明确了有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到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程度和岩溶作用强度等因素的控制,岩石类型是控制储层形成的基础,裂缝发育程度是制约储层形成的关键,岩溶作用强度控制储层的优劣。据此建立了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系区域层状、区域块-层复合状和局部块状3种储层发育模式,为研究区成藏模式的建立和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在深入研究冀中坳陷500余口井地层古生物资料(2.4万余样品)的基础上,探索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划分出A、B、C、D、E五种生物相带(大体与从河流到深湖的古环境分别对应)、并进而推论了不同组段沉积期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分析资料和勘探实践表明,各组段沉积期的湖盆深水区是最好的生油岩分布区;深水湖区和较浅水区的界线附近是有利的储油地带.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构造格架及演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存在独特的构造格局,呈以渤中凹陷为中心的放射状断裂体系和环状断裂体系,这种格局是地幔物质底辟作用的结果。盆地自早第三纪以来经历了两次构造热冷缩沉降过程。地幔初始隆起时,地壳减薄盆地进入断层控制的沉降阶段,之后地幔温度降低,盆地进入热冷缩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14.
莱阳凹陷是白垩纪残留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凹陷的基本构造特征总结为:白垩系各群组充填差异明显,上下白垩纪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通过计算剥蚀量、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和综合地质分析,将莱阳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莱阳期拉分断陷、青山期扩展断陷、青山期末挤压褶皱、王氏期再次拉分断陷和新生代抬升剥蚀5个阶段。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油气的形成条件,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则对油气藏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是长期发展演化的复合前陆拗陷。它在新生代经历了早第三纪构造宁静期、中新世构造主要发展期、上新世构造宁静期和第四纪构造定型期。构造变形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及幕式推挤为背景,以发育冲断-褶皱和快速沉降为特征。自后陆向前陆,构造变形由强到弱。不同构造单元构造的变形也有其特点。盆地沉降是构造负载与沉积负载共同作用的结果。喜山构造运动不仅加速了烃源岩热演化,而且还产生了大量与断层相关的褶皱,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冀中坳陷是华北盆地北部的一个坳陷,已做了大量的地震和钻井工作,发现了任丘等一系列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本文以这个坳陷为例,讨论了前第三系块体及其展布形式,块断活动的若干特点,块断活动对第三纪沉积和构造的控制,油气藏类型及进一步找油方向;并指出冀中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晋县凹陷的泥质岩类主要发育在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其中孔店组二段(Ek2)和孔店组一段—沙河街组四段(Ek1-Es4)是最重要的2套烃源岩。在孔店组和沙河街组早期(Ek3至Es4)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度由南向北转移,沉降中心也随之向北迁移,使晋县凹陷南北呈现出“跷跷板”式沉积,即早期(Ek2)沉降中心在凹陷的南部,而后期(Ek1-Es4)沉降中心则转移到北部。因此在凹陷南部Ek2的沉积厚度和泥岩厚度都明显大于北部,而Ek1-Es4发生了反转,北部的沉积厚度和泥岩的发育程度都远大于南部。其中在凹陷北部Ek1-Es4为一套岩盐、硫酸盐岩、碳酸盐岩和砂泥岩互层的蒸发咸湖—盐湖沉积建造,蒸发盐厚逾千米,其中膏盐厚度超过400 m,与岩盐、膏盐互层的含膏泥岩、白云质泥岩、钙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目前埋深在2 500~3 500 m左右,为北区油气田的主力源岩;而Ek2为南部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表明,北区原油以明显的植烷优势、高伽马蜡烷含量、高孕甾烷含量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南区各套烃源岩,油源应来自北部的Ek1-Es4烃源岩;而南区原油中伽马蜡烷和孕甾烷含量极低、姥鲛烷含量较高等特征的原油应来自于南部的Ek2烃源岩,否则是来自南部的Ek1-Es4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演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查干凹陷位于银额盆地东北角,依据地震、岩性、古生物、地化及测井等资料,其白垩系可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及 7个三级层序。巴音戈壁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形成层序Ⅰ,Ⅱ;苏红图组沉积时期,形成层序Ⅲ,Ⅳ,Ⅴ;银根组沉积时期形成层序Ⅵ,Ⅶ。查干凹陷已有钻井显示,58%的油气层段分布于低位体系域中,30%的分布于高位体系域,12%的分布在湖侵体系域。 相似文献
19.
济阳拗陷沙四段末期的济阳运动,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既是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又是大起大落的块断运动,而且还有阶段性的断块翘倾活动。济阳运动的成因,与郯庐断裂从左旋转向右旋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济阳运动是济阳拗陷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构造变动,对济阳拗陷有较大的影响,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区域性成油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20.
阳信洼陷构造岩浆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有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2):173-179
阳信洼陷在老第三纪存在陡坡带、洼陷带及缓坡带,属左旋张担应力场作用下的箕状断陷;新第三纪转变为右旋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的整体拗陷.洼陷经历了幔隆张裂、初始裂谷、裂谷裂陷及坳陷四个发育阶段,发育三期基性超基性岩浆喷发,其演化趋势是从孔店期到馆陶期碱质增加、酸度减少,反映岩石圈不断扩张变薄的过程.注陷最有利于油气生成聚集的构造演化期是裂陷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