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乳清蛋白为唯一氮源改良MRS培养基,从生牛乳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β-乳球蛋白抗原性能力较好的乳酸菌株,最高降解率达到87%,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casei WPC09。L.casei WPC09菌株的最低生长温度为20℃,最高生长温度为45℃,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低和最高生长起始pH分别为pH4.0和9.0,最适起始生长pH为6.4~6.5。菌株6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16h达到稳定生长期,24h后进入衰亡期。菌株的胆盐最高耐受浓度为质量分数0.09%;NaCl最高耐受浓度为质量分数10%。   相似文献   

2.
利用凝胶过滤层析法从牛乳乳清分离蛋白中分离纯化β-乳球蛋白,然后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备β-乳球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结合产物.通过竞争和非竞争ELISA法检测该结合产物的抗原性,结果显示糖基化后的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得到显著降低.利用双缩脲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该结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该结合物中β-乳球蛋白和低聚异麦芽糖摩尔比为1∶8.进而对该结合物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该结合物相对分子量为44kDa.仍保持原有二聚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凝胶过滤层析法从牛乳乳清分离蛋白中分离纯化β-乳球蛋白,然后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备β-乳球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结合产物。通过竞争和非竞争ELISA法检测该结合产物的抗原性,结果显示糖基化后的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得到显著降低。利用双缩脲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该结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该结合物中β-乳球蛋白和低聚异麦芽糖摩尔比为1:8。进而对该结合物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该结合物相对分子量为44kDa,仍保持原有二聚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修饰对牛乳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修饰反应物质的量比、修饰反应时间、pH值,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SC-mPEG)对牛乳β-乳球蛋白(β-LG)进行修饰,研究其抗原性的变化。利用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合产物的抗原性,结果显示不同条件下PEG修饰后的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最高降低率,反应8h时为70.2%。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不同条件反应后样品修饰度,反应8h时最高修饰度为39.1%。结果表明修饰反应时间为SC-mPEG修饰β-LG后其抗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离自老面中的一株干酪乳杆菌,探究发酵过程中其对小麦致敏蛋白含量及抗原性的影响.通过发酵、干热(烤制)及湿热(蒸制)3种加工方式研究热加工及非热加工对小麦蛋白抗原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干酪乳杆菌发酵24 h后能降低小麦中致敏原Tri a 37,Tri a 18,Tri a 36和Tria 26的含量,并降低Tria...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发酵的水牛乳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株,用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得到5株乳酸菌株,分别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3株、嗜热链球菌1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1株,通过组合发酵试验,得到4组优良的混合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7.
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售发酵乳中分离鉴定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其进行凝乳情况的考察和产酸能力、后酸化能力、产香能力、产黏能力、分解蛋白质能力及保健功能的测试,各筛出一株优良菌株,拟定在后续试验中按一定比例作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以期制备高效复合菌株发酵剂。本试验可为实际生产中发酵乳优良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抗真菌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琼脂扩散法,对60株从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分离出来的乳酸菌进行抗真菌特性的筛选,得到一株抑菌性能较好的乳酸菌菌株AST18,经16s rDNA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并进一步对AST18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AST18最适生长温度为37℃,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6.5,培养48 h以后抑菌物质生成量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9.
复原脱脂牛乳经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至凝乳,然后在4℃下冷藏5 d。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了其中β-酪蛋白(β-CN)的抗原残留量,并且对发酵样品的蛋白水解程度与滴定酸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原脱脂乳经90~95℃处理5 min后,β-CN的抗原残留量为60.25%,发酵过程中其抗原残留量持续下降,凝乳时下降到55.46%,而冷藏1 d后降到了最低值54.03%,随后又缓慢上升,冷藏3 d后为55.87%,继续冷藏至5 d,β-CN的抗原残留量基本没有变化,维持在55.5%与55.9%之间。因此采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乳中β-CN的抗原性,但是在冷藏5 d的过程中其抗原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复原脱脂牛乳经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至凝乳,然后在4℃下冷藏5d.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了其中β-酪蛋白(β-CN)的抗原残留量,并且对发酵样品的蛋白水解程度与滴定酸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原脱脂乳经90~95℃处理5min后,β-CN的抗原残留量为60.25%,发酵过程中其抗原残留量持续下降,凝乳时下降到55.46%,而冷藏1d后降到了最低值54.03%,随后又缓慢上升,冷藏3d后为55.87%,继续冷藏至5d,β-CN的抗原残留量基本没有变化,维持在55.5%与55.9%之间.因此采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乳中β-CN的抗原性,但是在冷藏5d的过程中其抗原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筛选应用于活性乳酸菌饮料生产的优质益生菌。方法:以云南省各地区发酵样品中分离出的120株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耐受性及对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同时将筛选出的菌株用于褐色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发酵实验。结果:筛选出四株干酪乳杆菌L.casei1、L.casei2、L.casei3、L.casei5,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及耐受人工消化液的能力;能抑制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肠炎沙门氏菌以及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益生潜力。在进行200 L发酵罐的生产摸拟实验中干酪乳杆菌L.casei1、L.casei2、L.casei3、L.casei5四株菌的褐色活性乳酸菌饮料成品在口感、稳定性及均能满足生产应用要求,具有很好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活菌数、乙醛质量浓度和组织状态三个方面,研究了GF101活性乳酸菌饮料冷藏21 d天的稳定性,发现在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储存过程中:①活菌数维持在3.0×108 mL-1以上;②乙醛质量浓度缓慢上升,但是变化不大;③沉淀率变化不大,没有任何析水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泳、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及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构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β-Lg的分子量无显著性变化,自由巯基含量下降,β-折叠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400 W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超声波处理能迫使β-Lg结构展开,破坏其高级结构。与此同时,β-Lg的抗原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0 W 25 min时达到最大,为2540.20μg/m L,比未处理样品增加了133%,这表明β-Lg结构的展开可能会导致其过敏表位的暴露,因此,β-Lg抗原性的改变可能与其高级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从甘肃甘孜地区传统发酵乳中采用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的方法分离得到55株乳酸菌,通过一级筛选:传代试验、凝乳时间、酸奶酸度、质构、保水率及凝乳时风味的感官评价,筛选出8株风味独特、凝乳时间短、遗传性状稳定的乳酸菌。通过二级筛选:后酸化能力、产乙醛能力、产双乙酰能力、冷藏过程中活菌数、耐酸、耐胆盐能力和抑菌能力,最后筛选出优良乳酸菌杆菌两株、球菌两株可作为发酵剂用于酸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共价修饰位点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抗原性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定点修饰技术对β-LG第121位半胱氨酸(Cys121)游离巯基进行修饰.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到最佳修饰条件:β-LG与mPEG-MAL物质的量比1∶30,在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羧基共价修饰,探究PEG修饰及PEG化程度对β-LG抗原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修饰率为82.91%;使用SP?Sepharose?Fast?Flow阳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获得纯度分别为99.66%和98.61%的两种主要修饰产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产物分子质量分别为23.3?kDa和28.6?kDa,为单修饰产物(mono-PEG-β-LG)及两点修饰产物(di-PEG-β-LG)。β-LG、mono-PEG-β-LG和di-PEG-β-LG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0、2.47?μg/mL和10.41?μg/mL;mono-PEG-β-LG和di-PEG-β-LG的IC50分别是β-LG的1.30?倍和5.48?倍,表明提高PEG修饰程度可极显著降低β-LG的抗原性。mono-PEG-β-LG和di-PEG-β-LG的游离巯基含量分别为42.70?μmol/g和37.97?μmol/g,表明PEG化程度增强,遮蔽作用增强。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分析表明,mono-PEG-β-LG只发生了三级结构变化,而di-PEG-β-LG二级结构水平同时发生变化,表明PEG修饰后β-LG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其构象表位破坏和抗原性下降的因素。PEG分子遮蔽可能是导致修饰产物抗原性降低的另一原因。PEG共价修饰β-LG可以显著降低后者的抗原性,且随PEG化程度增大β-LG抗原性降低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泳、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s,PEF)处理条件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构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F处理对β-Lg分子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对其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抗原性有显著影响,且其抗原性变化与结构变化密切相关。β-Lg的β-折叠含量、内源性荧光强度、表面疏水性和抗原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25k V/cm处理30μs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值,此时抗原性为1 344μg/m L。同时,当处理时间为210μs时,β-Lg的抗原性降低了约58%。这表明,PEF为制备低过敏性β-Lg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地区家庭自制50余年泡菜液为样品,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乳酸菌。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溶血活性检验,产酸性能测定,并研究高产酸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自聚集疏水性、抗氧化、降解亚硝酸盐、生长特性及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泡菜样品中分离出来70株乳酸菌,检验出完全无溶血活性乳酸菌42株;筛选出高产酸性能乳酸菌9株,编号为JT1-31、JT1-21、JT1-12、JT1-25、JT1-6、JT1-16、JT1-34、JT3-23、JT3-10,通过16S rDNA鉴定,均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JT1-12耐酸性最好,pH值3.0时存活率为156.85%;菌株JT3-10耐胆盐能力最好,0.3%胆盐浓度存活率为145.04%;菌株JT1-16自聚集和疏水性最高,分别为66.13%和44.19%;菌株JT1-21的DPPH清除率最高,为51.93%;菌株JT1-25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为20.36%;9株菌株亚硝酸盐降解率都较高,在90%以上,清除率最高的菌株是JT1-12,清除率为94.98%,通过产生物胺鉴定,9株菌株均不产生物胺。该研究表明,从传统泡菜中分离的9株植物乳植杆菌具有良好的益生潜能,为发掘食品源乳酸菌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有效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免疫原性的糖基供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聚壳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对牛乳β-乳球蛋白进行糖基化处理,通过动物实验及ELISA方法检测各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的糖基化处理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效果最佳,分别降低41%和18%.凝胶过滤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糖基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kDa,保持原有的二聚体结构.该结合物与β-乳球蛋白比较,乳化稳定性、溶解性和分散性无显著性差异,而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明,低聚半乳糖是糖基化法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免疫原性的较理想的糖基供体.  相似文献   

20.
用低聚壳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对牛乳β-乳球蛋白进行糖基化处理,通过动物实验及ELISA方法检测各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的糖基化处理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效果最佳,分别降低41%和18%。凝胶过滤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糖基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kDa,保持原有的二聚体结构。该结合物与β-乳球蛋白比较,乳化稳定性、溶解性和分散性无显著性差异,而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明,低聚半乳糖是糖基化法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免疫原性的较理想的糖基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