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减少针织纱细节的工艺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针织纱细节,改善实物质量,针对针织纱生产过程中细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针织纱细节与原料中的短纤维含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状况、工人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通过合理配棉、优化工艺配置、优选纺纱器材、加强半成品质量控制,使针织纱细节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涤纶/粘胶混纺针织纱产生细节的原因与工艺配置、设备精度和运转状态、原料中的短绒含量、相关纺纱器材的配置、半制品在各个环节的意外牵伸,以及操作水平和清洁等密切相关.实践表明,从严格原料使用、各工序工艺参数优化、设备状况完好率、优质纺纱器材、温湿度管理、操作和清洁的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可明显降低成纱细节,整体上提高成纱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合理选用新型优质纺纱器材提高针织纱整体质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适应无梭织机普及和高效率生产的需求,提高针织纱整体质量,在分析针织纱成纱细节疵点危害性及针织物独特组织结构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成纱细节疵点产生和增加的主要原因及降低成纱细节应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指出通过采用合理的配棉,优选前、后纺工艺参数,保持良好的设备状况,合理选用新型优质的纺纱专件、器材,强化日常性的操作与清整洁工作,重视各工序的温湿度管理,可明显减少针织纱的细节疵点,提高成纱质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Modal 14.8 tex赛络纺针织纱重定量纺纱实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Modal 14.8 tex赛络纺针织纱重定量纺纱工艺。分析阐述了Modal赛络纺针织纱的特点以及推行重定量工艺的必要性通过正确选择细纱设备,试验优化有关工艺参数配置,采用高性能纺纱专件,严格控制温湿度等工艺技术措施,在稳定细纱质量的前提下,使粗纱定量增加33.3%,有效地减少了前纺机台的配置和用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指出:采用重定量工艺是提高Modal赛络纺针织纱生产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探讨消除针织物横档的纺纱质量控制途径和方法。分析了纺纱原料及纺纱过程中造成针织物起横档的主要原因,阐述了主要控制措施。指出:通过采取科学配棉,减小配棉质量波动;正确选择原料混和工艺路线,改进开清棉工艺与管理,提高原料混和质量;控制成纱捻度差异,减少成纱长粗节和长细节,降低毛羽不匀率和重量不匀率,控制好针织纱重量偏差;采用新型电子清纱器清除成纱细节等措施,可消除和减少纱线引起的布面横档。若能采用先进原料检测仪器,进一步控制配棉中不成熟纤维含量,则可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精梳针织纱的质量,以CJ 14.5 tex针织纱为例进行了纺纱实践.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对传统纺纱工艺要进行优化,选用新型纺纱器材,调整设备状态,重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棉结.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纺纱工艺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3种纤维的品质特性,充分发挥3种纤维的优点,开发了牛奶蛋白纤维45%/PPT/45%羊绒10%的混纺针织纱.结合新品开发生产实践,对影响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半精纺纺纱工艺和工艺配置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优化了纺纱工艺参数,着重强调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并对牛奶蛋白纤维、PTT、羊绒混纺针织纱和纯羊绒针织纱成品质量指标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针对紧密纺针织纱要求条干均匀、结杂少而小的特点,从工艺参数、新型纺纱器材应用、设备维护及操作管理等方面加强改进和管理,使纺出的有机棉针织纱质量稳定,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Richcel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介绍了Richcel纤维18.2 tex针织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和各工序工艺配置,针对Richcel纤维纺纱静电严重、易缠绕的特点,采用原料预处理、柔和开松等相应技术措施,减少了棉结的产生,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C 14.6 tex针织纱的毛羽,从原料及纺纱过程的诸多方面分析毛羽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结果使C 14.6 tex针织纱3 mm毛羽降低了34%。认为:减少针织纱的成纱毛羽,只有从原料、设备、工艺、器材及温湿度等多方面采取控制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紧密纺普梳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纱成纱性能的差异,在相同配棉、相同开清和梳棉工艺、同一粗纱定量条件下,利用DTM129型细纱机纺制了CJ 14.5 tex精梳纱,并加装Suessen公司Elite紧密纺装置纺制了C 14.5 tex普梳纱.通过测试对比两品种的成纱性能,结果表明:C 14.5 tex紧密纺普梳纱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指标较CJ 14.5 tex传统环锭纱差一些,但强伸性能指标较好,毛羽较少.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梳棉落棉率等措施改善紧密纺普梳纱粗细节.认为紧密纺采用普梳工艺流程,相对于传统环锭纺精梳流程生产效率提高,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紧密纺采用普梳纺纱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就原料性能、锭速、钳口隔距、捻度等纺纱工艺及胶辊、下销等纺纱器材对毛羽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原棉短绒率低、纤维细度细、马克隆值小,毛羽H值降低;适当降低细纱锭速、增大粗纱和细纱捻度、减小浮游区和钳口隔距,选用低硬度胶辊、新型下销及集合器,有利于毛羽的减少.指出要加强车间温湿度的管理,消除设备单锭运转异常,加强操作,做好全面质量管理,避免突发性异常毛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成熟度的工艺试验,认为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对纺纱工艺、成纱质量及织物的染色性能都会有很大影响.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在纺纱工艺中易清除杂质,不易产生棉结和索丝;成熟度中等的棉纤维细度较细,成纱强度高;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加工成织物后,耐磨性好,织物染色均匀.  相似文献   

15.
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的生产工艺。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超早熟短季棉与细绒棉低捻转杯纱,对比了两种纱线的成纱质量指标。对超早熟短季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落白、成纱重量不匀、粗节、断头、接头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纺制超早熟短季棉转杯纱,应加强梳理、多除杂质以保证成纱质量;所纺转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力较低,而加捻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竹棉涤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竹纤维的基本性能特征.从工艺配置、操作方面介绍了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包覆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纱工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纺制涤纶长丝包芯纱技术的关键在细纱工序,其中细纱机改造为重点,同时优选工艺参数对提高成纱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提高CJ 7.3 tex成纱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提高CJ 7.3 tex的成纱质量,采用100%新疆长绒棉,从原棉选配、工艺配置、设备部件选择等方面入手,加强工艺、设备、操作管理,通过纺纱试验证明,采用合理的纺纱工艺配置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半制品和成纱质量明显提高,成纱质量可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8.
转杯纺纱棉结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陈玉峰 《棉纺织技术》2007,35(3):177-179
为降低转杯纺纱棉结疵点,纺制低成本、高质量的转杯纱,以C 36.4 tex品种为例,通过纺纱实践,对原料选配、各工序工艺配置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结果表明,针对棉结形成原理及特点,通过合理配棉、优选工艺、加强设备与操作管理、严格控制温湿度,转杯纱棉结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溶性维纶伴纺细号纯棉纱线退维前后的性能变化。通过对水溶性维纶伴纺细号纯棉纱线退维前后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退维处理后,股线结构变松、直径变细、捻度增加、纤维排列变得紊乱;股线强力下降50%左右,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下降超过8%,其可织性变差;股线条干均匀度明显恶化,细节、粗节、棉结等疵点大幅度增加。由此认为,采用"纱线退维"方式生产高密轻薄织物,必须严格控制纤维混纺比例和确保纤维充分混和,同时提高维纶伴纺单纱的质量水平;合理配置单纱和股线捻度;重视纱线退维工艺的优化,尽可能减少对纱线强伸性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氨纶包芯竹节纱的纺制原理,对细纱机进行改造,加装氨纶丝装置和竹节装置,同时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加强操作管理,生产出了成纱质量达到要求的棉氨纶包芯竹节纱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